教学设计 形成性作业二

发布 2023-05-20 15:46:28 阅读 8723

《教学设计#7402》形考作业(2)

级别专业:17秋小学教育本科。

姓名。学号。

形成性作业二。

一、填空题。

1.教学过程理论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学理论研究的(核心)理论。

2.一般说来,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3.“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它规定和影响着其他各对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

4.从狭义的角度,即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 心理)环境两大方面。

6.物质教学环境是由教学设备、教学(信息)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构成。

7.教师作为“特殊**”,也有自己的( 局限 )性,需要借助、组织、使用其他类型的**才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8.教学**选择依据的基本思路是:使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的特性和功能、经济性与适用性等进行整体协调,最优化的、适当的选择教学**。

9.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中,主要使用测验、( 调查 )和观察三种评价方法。

10.档案袋的用途主要有:一是展示,展示学生的收获和进步;二是( 形成 )性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教学论专家李秉德提出教学活动由( a )。

a. 7个要素组成b. 5个要素组成。

c. 3个要素组成d. 4个要素组成。

2. 日本学者长谷川荣认为教学的基本因素有( a )。

a. 3个b. 4个c. 7个d. 5个。

3. 教学过程的“三要素”说认为,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 a)。

a. 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b. 学生、教学目的和教师。

c. 课程、人和教学环境。

4.( a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

a. 组织策略b. 管理策略。

c. 传递策略d. 呈现策略。

5、教育者在思维、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价上要做到精确和系统化。教育可以被作为应用科学或技术,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原则并加以应用。这是( a )。

a. 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b. 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

c. 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

d. 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

6、( c )是将教学**的种类为一维,以它们的教学功能做另一维,进行列表,再用一种评价尺度反应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价尺度可用:很有利、较有利、困难和不利4种层次。

a. 问题表法b. 流程图法。

c. 矩阵选择表d. 算法型。

7、( b )课程的过程性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参与合作意识、实践行为。特别是参与语文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如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在校内语文性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其他语文性的合作实践活动、完成作业情况等。

a. 数学b. 语文c. 美术d. 体育。

8、( c )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学者们把2024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

a. “心理测验时期”

b. “目标中心时期”

c. “标准研制时期”

d. “结果认同时期”

9、(a )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态度、行为表现与合作精神,如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在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自信心、情绪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等。

a. 数学b. 语文c. 美术d. 体育。

10、**有两层含义,一是指( a ),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

a. 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

b. 信息源与信息的接收者之间的中介物。

c. 多**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d. 现代教学**的运用形式。

三、简答题。

1、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哪6个环节?

1.准备阶段的教学设计。

2.感知阶段的教学设计。

3.理解阶段的教学设计。

4.巩固阶段的教学设计。

5.运用阶段的教学设计。

6.教学过程的评价设计。

2、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有哪些特点?

巴班斯基教学方法分类具有以下特点:

1.运用整体理念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2.相对完整全面考虑的,教学活动的各个基本构成要素。

3、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1. 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横生。学生对所讲的知识点充满兴趣。

2.增强直观性。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具体直观。

3.增强互动性。

4. 提高了教学效率。

4、高水平的互动、协同具有哪三个特征?

第一,有相当多的互动、协同是围绕学习者对某个主题的见解、想法而展开的。学习者就所探索的内容而展开交流,而且在对话中可以体现出他们头脑中的高级的思维活动如辨别、推论、概括、质疑等,而不只是表述各种事实、经验、定义、程序等。

第二,随着交流的进行能自然地达成共识。学习者要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疑问,能自由地对其它发言者进行评价。教师应鼓励学习者的讨论,使他们在心理上能有安全感,能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三,对话始终能以参与者的想法为基础,最终能促进学习者对某一主题的共同理解。

5、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4.情境的真实性。

5.情境的可接受性。

6、现代教学**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运用形式?

现代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形式主要有:

1.基于试听**技术的教学形式。

2.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程教学形式。

3.基于多**计算机的教学形式。

4.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形式。

5.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形式。

四、论述题。

试分析教学**的教学特性。

教育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因此,用于实施教育活动的教学**对其教学特性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可适应性。

教学**的可适应性有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对教学情境的适应;第二是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第三是对学习任务的适应。

第一,教学**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对教学**的选择要由教学活动在何种教学情境中进行的形式来决定。如我们是为集体授课而选择**,我们会选择那些展示教学信息范围较大的**,如扩音、幻灯、投影、多**投影、电视录像等;而用于小组学习的**其传播信息的范围应与小组人数、教学场所的大小相适应;对于远距离教学,我们只能选择诸如无线电广播、电视广播、网络之类的教学**;而对于自学系统,我们可选择收录机、复读机、微型幻灯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经久耐用的**;对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情境,可选择那些表现力强且有特殊时空特性的**。

如我们可以选择电视录像、电影**,利用它们的慢放、快放功能来展示一些特殊的技能动作,以利学习者的学习理解与模仿。

第二,教学**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我们应考虑到同样是班级授课,小学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以及**教育是有很大区别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抽象思维的水平远不及中学高年级学生,因此在选择**时,我们应首先考虑那些直观性强、表现手法简单明了、图像画面对比度大、易于分别事物的主要与次要部分之类的**。如幻灯、投影、模型、录音、**等;而对于**教育,由于**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选择**时可考虑那些表现手法较复杂、展示教学信息连续性强的**。

如电视录像**、电影**、语言实验室教学系统等。而对自学的学习环境来说,我们选择**时,更应特别注意学习者的年龄特征与能力大小,对低龄学习者由于对**应用能力的限制,我们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供其使用学习。而对年长的学习者则可使用较贵重、操作较复杂、功能较强的**,如多**计算机、电视录像系统、高档录音机、笔记本电脑、网络教学系统等。

第三,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我们应该考虑根据任务的类型而选择合适的教学**,对认知类的学习任务可选择动画**模型、幻灯等教学**开展教学,即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情感类的教学内容,我们应选用表现手法多样、艺术性和感染力强的**,这样的教学有可能对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情感上的震憾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我们可选择电视录像、电影、多**课件、数字音响等;对于技能训练类的教学,我们应选用电视录像、电影等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时空突破功能的教学**。

二、可利用性。

我们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教师利用**时,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第二,是学习者对**使用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的操作难易程度;第三,是学习场所、办学单位提供利用该**的难易、方便程度。

我们在选择**时,首先应考虑教师对该**的利用能力,如教师的操作控制能力较强,**的应用水平较高,则我们可选择一些功能较全、**较贵、操作较复杂的**,反之即不能。如果不是这样,对**应用能力较差的教师,选择了操作较复杂的高档**,则教师上课应用**时,可能出现操作失控,直接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进行,反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反作用。

根据学习者对**的利用能力,合理选择**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如在班级授课或小组学习的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在**利用时学习者的参与程度。这就要注意到该**是否适宜于学生的操作,是否适宜于和学生的交互作用。

而对于自学系统我们应注意该**对学生自行操作利用的难易程度,如学生暂不会使用该**,就应考虑学生学会该**的使用,所花的时间与精力。对教学场所或办学单位是否能有效方便地提供可利用的教学**,也是我们选择利用**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我们在某多**阶梯教室上课,该教室已经配备了多**投影机、银幕、**展示台、多**计算机等设施,我们就无须考虑再从别处搬来幻灯机或投影仪,利用幻灯机**教学幻灯片或利用投影仪演示教学投影片,因此教者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就应考虑到我们所利用的**是否是信手可得,或通过简单的准备过程即可利用,而不应考虑那些教学单位与教学环境中无法准备与实现的**。

三、低成本性。

**的利用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我们还应注意它的低成本性,该特性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认识。

第一,是**的购置、安装与制作成本;第二,是**利用时的使用成本。

首先我们谈一谈设备的购置与安装成本问题,如进行某种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有多种**可供选择利用,则我们首选的是那些能达到同样教学效果而购置与安装成本较低的**设备(即**不太昂贵的那些),这些**一般情况下,操作也比较简单,可靠性也较强,而与这些硬件设备相配套的软件材料的购置或制作,其成本有可能降低。如我们在教学时要提供一幅静止的彩色画面,考虑到成本与效果,我们应选择幻灯、投影或挂图,而不应选择录像、电影等手段,理由是除了硬件设备的**差别很大以外,软件制作的成本相差也较大,而教学效果则相反。

《教学设计》形成性作业二

形成性作业二。一 填空题。1.教学过程理论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学理论研究的 理论。2.一般说来,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教师 学生和内容。3.教 与 学 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矛盾,它规定和影响着其他各对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4.从狭义的角度,即从学校...

教学设计 形成性作业一

教学设计 7402 形考作业 1 级别专业。姓名。学号。形成性作业一。一 填空题。1 教学活动是学校实现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 途径 因此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2.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等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由于认知结构 本身 的变化所引起的,而是通过原有认...

《教学设计》形成性作业一

形成性作业一。一 填空题。1 教学活动是学校实现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 因此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2.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等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由于认知结构 的变化所引起的,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的功能的不断激活 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以及认知结构间各元素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