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课堂作业答案08

发布 2023-05-19 01:55:28 阅读 6668

《固体废物处理法》作业及参***。

2008-2023年度。

第一次作业解答(12道)

1)p21页1,5,10题。

2)p46页1,3,5,6,10,14题。

1)p78页4,5,7题。

1.1 分析1995及2023年《固体法》中固体废物定义的区别及联系,并分析国家对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的变化?(8分)

1)性质及判断依据方面的差异。2023年的定义将固体废物为污染环境的物质,即只有污染环境的物质才可能纳入固体废物范畴;而2023年的定义主要从使用价值的丧失角度考虑,即固体废物不一定污染环境。(2分)

2)形态方面的差异。2023年的定义只说废物是固态或半固态的;2023年的定义修订为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增加了固体废物的形态。(2分)

3)范围方面的差异。2023年的定义增加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扩大了固体废物的范围,为新的固体废物物质预留了法律空间。(2分)

国家对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固体废物并不一定就是废物,它也可以成为资源。(1分)

2)国家对固体废物的管理也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而不断发展和完善。(1分)

1.5固体废物的“三化”管理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是否矛盾,为什么(课本页)(6分)

答:“三化”管理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并不矛盾。(1分)

原因如下:1)固体废物的“三化”管理原则是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即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理固体废物,这是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技术政策。而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原则是指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处理和处置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都实行控制管理和开展污染防治。

(2分)

这两个管理原则并不矛盾,“三化”管理原则主要是从技术政策、技术方法角度来阐述国家关于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是从固体废物可能污染或影响环境的途径来进行管理。这两个管理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从这两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控制固体废物对环境可能的不利影响。

(3分)

1.10根据《固体法》的规定,我国对固体废物的管理有哪些具体的制度(课本16页)?(5分)

固体法》对我国固体废物的管理规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包括:

1)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相关**责任;

2)污染者付费原则和相关付费规定;

3)产品、包装的生产者责任制度;

4)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5)固体废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

7)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8)固体废物进口审批制度;

9)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

10)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许可证制度;

11)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

12)危险废物从业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

每少一项扣0.5分,最多扣5分。

2.1 据统计,某城市2023年的人口数量为20万,生活垃圾产生量平均为200t/d。根据该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预计到2023年该城市的人口数量会增加到22万,为控制生活垃圾的过分增加,规划控制垃圾的人均产生量在2023年为1.

1kg/d。请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该城市在2006—2023年期间各年的人口规模、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垃圾产率。(10分)

解:(1)人口**(4分)

2023年人口数量为20万,2023年人口数量预计为22万,按几何增加法**2006—2023年期间的各年人口规模,设未来每年人口增加率为k,则:

pn=po·exp(k·n

式中 pn=22万,po=20万,n=2010-2005=5,代入求得k=0.01906,则:

pn=20·exp(0.01906·n

2)垃圾产率**(4分)

设2005—2023年垃圾产率呈几何增长,每年增长率为x,则:

wn=wo(1+x)n

式中 wn=1.1 kg/(d人),wo=200000(kg/d)/200000(人)=1kg/(d人),

n=2010-2005=5,代入求得x=0.0192

设2006—2023年每年垃圾产生量为n,则:

nn=pn·wn·365/1000

式中 nn为2006—2023年每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

pn为2006—2023年的每年人口规模;

wn为2006—2023年每年的垃圾产率;

n=2006—2015。

3)**结果(2分)

分别用式①、②求得2006—2023年的wn、nn、pn,如下表:

2.3 某电镀企业产生了500kg污泥,经测定其中重金属cd的浸出浓度为0.15mg/l,请你分析这些污泥按照危险废物处理还是按照一股废物进行处理。(7分)

答: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的规定,重金属cd的浸出浓度限值为1mg/l,该电镀企业产生的污泥cd的浸出浓度为0.

15 mg/l,小于1mg/l。(3分)

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应当根据该电镀企业镀种情况确定污泥中可能存在的其它重金属种类,若为纯粹电镀镉,则这些污泥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若还有其他重金属,则应当再分析浸出液中铜、锌、铅、总铬、六价铬、镍等物质的浓度,然后再根据浸出结果来确定是否属于危险废物。(4分)

若只简单回答:该电镀企业产生的污泥cd的浸出浓度为0.15 mg/l,小于1mg/l,因此不属于危险废物,给(3分)

2.5 以下废物是否为危险废物,为什么?被三氯乙烷污染的土壤;表面附上氢氧化钠的干的滤饼;水溶液含20%甲醇,它的闪点低于60 o c;浓硫酸。(7分)

答:(1)被三氯乙烷污染的土壤是危险废物,属于hw45含有机卤化物废物中的900-036-45(非特定行业)其他水池、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卤化物废物。(3分)

2)表面附上氢氧化钠的干的滤饼是危险废物,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2分)

3)水溶液含20%的甲醇是危险废物,因为它的闪点低于600 c,具有易燃性;(1分)

4)浓硫酸是危险废物,因为它具有强腐蚀性。(1分)

2.6 名录危险废物和土壤混合后,它还是危险废物吗?特性危险废物和土壤混合后,它还是危险废物吗?为什么?(6分)

答:名录危险废物和土壤混合后还是危险废物。因为名录危险废物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包括的危险废物,只要固体废物中包含目录中的类别物质,则该固体废物即为危险废物。(3分)

而特性危险废物是指某些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或是生物特性具有危险废物的性质,其所依据的参数有很多,如有毒有害物质的溶解度、挥发度、在土壤中的滞留因子、土壤/水分配系数等等。这些参数随环境变化性较大,所以原是特性危险废物的,与土壤混合后,其某些参数发生变化后有可能不再是危险废物。因此特性危险废物和土壤混合后不一定还是危险废物。

(3分)

2.10某城市垃圾的化学组成为c60.0h25.

4o37.5n7.8s5.

6cl,其水份含量为45.6%,灰分含量为14.3%。

请估算该废物的高位热值和低位热值。(12分)

答:(1)求垃圾的中各元素组分质量含量。

生活垃圾有机物含量=1-45.6%-14.3%=0.401 (1分)

垃圾中有机物化学组成为c60.0h25.4o37.5n7.8s5.6cl的垃圾,其分子量为1669.3,(1分)则每kg垃圾中各元素组分含量为:

c含量=0.401720/1669.3=0.173kg/kg,碳(设全部为有机碳);(1分)

h含量=0.40125.4/1669.3=0.0061kg/kg;(1分)

o含量=0.401600/1669.3=0.144kg/kg;(1分)

n含量=0.401109.2/1669.3=0.026kg/kg;(1分)

s含量=0.401179.2/1669.3=0.043kg/kg;(1分)

cl含量=0.40135.5/1669.3=0.0085kg/kg;(1分)

2)求hh、hl

废物的高位热值hh:

hh=7831mc1+35932(mh-mo/8-mcl/35.5)+2212ms-3546mc2+1187mo-578mn-620mcl (1分)

1157.1(kcal/kg) (1分)

hl=hh-583[m h2o+9(m h-m cl/35.5)] 1分)

=1020.5(kcal/kg) (1分)

2.14 对垃圾取样进行有机组分全量分析的结果见下表,请确定垃圾中有机组分的化学组分表达式(考虑c、h、o、n、s)(13分)

固废课后作业题答案

第三章6题,十三章6题,8题没有做。1 从性质上说,1995年的定义只说固废是产生的污染环境的物质 2005年的定义修订为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是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物品 物质,全面了固废的性质。2 从物质形态上说,1995年的定义只说废物是固态或半固态的 2005年的定义修订为固态 ...

课堂作业2 答案

linux命令练习 顺序进行下列操作。1 创建用户usr1 2 创建用户组grp1 3 增加用户usr1到用户组grp1 4 切换到usr1用户。5 创建一个文件 home usr1 制作过程为 用重定向符输入磁盘使用情况 用df命令 到和文件夹情况 用ls命令 到再将与合并生成 6 将文件属主增加...

课堂作业2 带答案

第一题 说明图中的各公差代号的含义。被测圆锥面任一垂直于轴线的正截面上的圆周必须位于半径为公差值0.004mm的两同心圆之间。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5mm,且垂直于基准线b的两平行平面之间。被测圆锥面绕基准线b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圆锥面上的跳动均不得大于0.02mm。被测圆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