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壳。
一、名词解释。
1、 元素丰度(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2、 矿物: 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3、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破裂并产生解理面的能力。
4、 断口:矿物受打击后形成的断裂面。
5、 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称为岩石。
6、 岩浆岩: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
7、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8、 变质岩: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
9、 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
10、 构造运动: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球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
11、 沉积建造:彼此有共生关系的底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
12、 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13、 褶皱:岩层在侧向应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
14、 火山喷发:岩浆喷出地表使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一种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
15、 **:地壳岩层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周围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二、填空题。
1、 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地壳由沉积岩、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
2、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矿物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的物理现象,包括颜色、光泽、透明度、条痕等。
3、 矿物新鲜粉末的颜色称为矿物的条痕,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矿物擦碎成粉末后,可以消除假色,减弱他色,故矿物条痕的颜色较为固定。
4、 矿物的光泽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与非金属光泽三类,后者有分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与松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
5、 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解理、断口、弹性、挠性和延展性性等。
6、 在已知的3000余种天然矿物中,硅酸盐类与其他含氧盐类各占1/3,质量分别占75%和17%,是地壳的主要造岩矿物。
7、 地壳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
8、 根据sio2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四大类。
9、 如果岩浆侵入地壳,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深成侵入岩。在地下深处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深成岩,在地下浅处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浅成侵入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10、 岩浆在压力减小和温度骤然降低条件下,随挥发性成分不断散失和熔岩迅速冷却凝固在岩石中所留下来的许多圆形、椭圆形或长管形等孔洞,这种岩浆岩构造称为气孔构造。如气孔被岩浆期后的一些次生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所充填,称为杏仁状构造。
11、 固结成岩作用包括几种途径: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新矿物生长。
12、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中各组成部分的形态、大小及结合方式。常见的结构有以机械沉积为主的碎屑结构;以化学沉积为主的非碎屑结构;介于两者之间的泥质结构及以生物沉积为主的生物结构。
13、 沉积岩的构造是岩石成分和结构的不均一性所引起岩石在宏观上的特征。沉积岩构造复杂多样,其中最突出的是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14、 导致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
15、 岩石在变质作用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岩石重结晶或产生了新的矿物;二是某些矿物在一定压力下呈定向排列,产生片理构造。因此,变质岩是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重结晶的岩石。
16、 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的结果是形成褶皱和断裂,因此水平运动又称造山运动。垂直运动场表现为大规模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高低的变化和海陆变迁,又称造陆运动。
17、 海侵层位指海水向大陆方向侵入形成的地层及其位置,其特点是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由___形成海进超覆现象,该现象发生于地壳___的背景下。
18、 海退层位的特点是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由___形成海退退覆现象,该现象发生于地壳___的背景下。
19、 一套海侵层位和一套海退层位在垂直剖面上构成颗粒由粗变细又由细变粗的有规律的变化,表明该区域地壳曾经历一次下降和上升的完整过程,称为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20、 倾斜岩层产状用产状要素来表示。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倾角、倾向和走向。
21、 一线天为一种天然自然景观,武夷一线天为中国最长的一条天缝。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受到不均匀的压应力的影响,产生轻微的断裂,这种断裂在地质构造中称为节理。
这种微小的裂隙,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逐渐扩大、延长,形成一线见天的自然奇观。
22、 天津蓟县一带浅海相岩层厚度达10000米,这说明。
23、 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可以推断地壳运动,如角度不整合的地层接触关系说明其地壳运动的情况是老地层沉积后曾发生褶皱与隆升,沉积一度中断而后下沉接受新沉积。
24、 东非裂谷因为地壳断裂,形成了一个两边峭壁相夹的沟谷四地。这在地貌上称为断层谷。东非大裂谷从非洲之角一直延伸到坦桑尼亚境内,最深处达2000千米,号称地球上最大的伤疤。
科学家们推测,东非大裂谷的“伤口”将越来越大,最终变成海洋。
25、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板块构造学说,把大陆漂移学说、海地扩张学说、**与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式解释全球构造运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26、 板块构造学说主张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而槽台说(地槽-地台说)与低洼说则主张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地质力学学说则将地壳运动的主导因素归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在这种主导因素下,全球地质构造具有一定的方向和方位。
27、 岩石圈的构造单元是板块,板块的边界是扩张脊、转换断层、俯冲带和消减带。
28、 勒比雄曾将全球分为6大板块,即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和南极板块,其间还有一些小板块。
29、 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扩张(或增生)型边界、俯冲(或汇聚)型边界和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
30、 俯冲型板块边界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岛弧海沟型边界,多火山、**、超深断裂及叠瓦式逆掩构造,如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边界;另一种为地缝合线型边界,多强烈**,分布亦广,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边界——喜马拉雅山系。
31、 火山喷发型式有两类:一是裂隙式喷发,二是中心式或管状喷发。
32、 烈度是**中地面实际破坏程度,据烈度表调查得知。与震级、地面建筑物的坚固程度、地质地貌条件等有关。
33、 全球**主要分布在三个**带上,首先约70%的**分布在环太平洋**带,第二个**带是从地中海到喜马拉雅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带,第三个**带是沿着各大洋洋中脊分布的洋脊**带,大陆内部还有一些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带。
34、 全球**主要分布在四个火山带上火山带火山带、大西洋海底隆起带和东非火山带。
三、判断题。
1、 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与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相差不大。
2、 自然界中的单质矿物为数极少,化合物构成的矿物占绝大多数。大部分矿物为晶质固体,亦有少数呈液态和气态。
3、 大陆型与大洋型地壳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大陆型地壳厚,玄武岩层之上有很厚的沉积盖层(有些地方缺失)及其下伏花岗岩层,形成双层结构;大洋型地壳厚度较小,玄武岩层之上只有很薄或者根本没有花岗岩层,大部分是单层结构。
4、 地壳上升时岩相从海相向陆相转变,沉积物粒级增大,厚度变小,形成海退层序;反之,地壳下沉则形成海侵层序。
5、 地形有时与地质构造基本一致,即形成背斜山和向斜谷。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在背斜部位侵蚀成谷,而在向斜部位发育成山,即形成背斜谷和向斜山。这种地形与构造不相吻合的现象称地形倒置。
6、 条痕是矿物新鲜粉末的颜色。矿物的条痕色比矿物表面的颜色更为固定,对鉴别不透明矿物比较有效,能够辨别自色,减弱他色,消除假色。
7、 地壳的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其中长石、石英和云母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造岩矿物,在各类岩石中都较常见。
8、 三大岩石中,沉积岩分布在地壳表层,呈厚薄不均地连续分布;岩浆岩分布在地表与地下深处;变质岩则分布在地壳强烈变动区域或岩浆岩周围。
9、 全晶质结构是岩浆在温度变化缓慢的条件下结晶而成,主要见于侵入岩,特别是深成岩中。岩石由结晶物质和少量玻璃质组成称为半晶质结构,多见于浅成岩或部分喷出岩中。玻璃质结构是由于岩浆温度快速下降,各种组分来不及结晶即冷凝而形成,主要见于喷出岩或部分超浅成侵入岩中。
10、 块状构造和斑杂构造是常见的侵入岩构造。前者为均一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分布是均一的,不显示方向性,为喷出岩所具有。后者为不均匀构造,岩石的不同组成部会在结构和成分上有显著差异。
11、 按sio2含量对岩浆岩分类中,从酸性岩到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增多,钾、钠减少,铁镁钙减少;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含量分别呈现渐减和逐增的趋势,因而岩石颜色逐深变减。
12、 花岗岩是由显晶等粒的长石、石英和少量云母组成,具块状结构的深成酸性岩类;玄武岩则为隐晶斑状的以辉石等矿物组成,石英很多的,具流纹状、气孔状等构造的喷出岩。
13、 泥裂是岩石表面由干燥气候形成的保存原始沉积物因干燥失水收缩而裂开的痕迹,常见于泥岩中,其特征是平面上看呈多角形裂缝,从剖面上看裂缝上宽下窄呈楔形,并经常被后来的沉积物所充填。
14、 导致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温度因素系指热力高温而言。在高温影响下,岩石质点重新排列,晶粒变粗,发生重结晶作用。受高温影响,还促进原岩矿物成分间的化学反应,产生新的高温变质矿物。
15、 导致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压力有静压力和定向压力两种。在静压力作用下可以产生体积减小而比重增大的新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不仅可以使岩石发生破碎和变形,还可以使其中的柱状或片状矿物垂直压力方向定向排列,形成岩石中的片理构造。
16、 化学活动流体是引起变质作用的化学因素。主要源于岩浆中分异出来的物质又渗入围岩中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对围岩进行的变质作用。其结果导致岩石物质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变质矿物。
17、 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等特点。
18、 沿着岩层面倾斜方向向下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向表示岩层层面的倾斜方向。
19、 岩层倾斜角度<40°,山脊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明显不对称的地貌称为单面山。该地貌构造中与岩层倾向一致的山坡叫顺向坡,坡度较陡,坡面较平整,坡体也较稳定;与倾向相反的一坡叫逆向坡,其特点与顺向坡刚好相反。
20、 顺向坡如果岩层中有软弱夹层时,容易产生滑坡。但是顺层坡的坡面长,有利于开挖成大面积的梯田。逆向坡面不容易产生滑坡,但是开挖梯田时,只能是小块梯田,不可能连成大片田地。
自然地理作业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以华北平原为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如地貌 气候 水文 植被 动物界和土壤等组成的。在自然地...
自然地理作业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以华北平原为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如地貌 气候 水文 植被 动物界和土壤等组成的。在自然地...
自然地理作业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以华北平原为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如地貌 气候 水文 植被 动物界和土壤等组成的。在自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