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基础

发布 2023-04-30 19:17:28 阅读 7414

师寄语:记忆的遺忘规律告诉我们,忘是人的必然,“温故而知新”和“学而时习。

之”,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要重视复习,因此。在考前每位同学要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合。

理安排学习时间,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题型进行认真梳理,建立系统的知识网。

络结构,将知识融会贯通,特别是平时易做错的题目,要再“放放电影”,争取做到熟。

能生巧。请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在平时的磨练中洒下辛勤的汗水,就能。

在考试中获得丰硕的成果:希望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精心准备,满怀信心地迎接期末。

考试,争取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勇者。最后,祝同学们在期末。

考试中个个都能笑逐颜开!

初三化学组全体教师。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的基础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

原子的重新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

学的基础。2023年,**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一一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

4、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現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无色液体。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白色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汽能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co2和h2o的含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固体药品一般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药品取用的原则。

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ml--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三不”:任河药品不能用手拿、尝、或直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试剂的气味,(如需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②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试剂的倾倒方法:取下瓶塞,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体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

a、先排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空于容器口上方。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用完滴管,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

试剂污染。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片刻后,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并且不时地。

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已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下端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烧杯口紧靠在玻璃棒上。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现象:红磷燃烧,发光、放热,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产生白色固体。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后的现象: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水体积约占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d、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e、原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又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

注意事项:红磷足量原因:耗尽瓶内氧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防止测量结果偏小。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防止测量结果偏小。

要先夹紧胶皮管,再点红磷,防止测量结果偏大。

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防止测量结果偏大。

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原因: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吸收五氧化二磷固体,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药品必须满足的条件:①只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能在空气中点燃 ③生成物为固体。

如果进水量不足1/5,其原因可能有:

红磷量不足;

装置气密性不好;

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如果进水量多于1/5的原因可能有:

实验开始前没有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

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如登山、潜水、医疗急救、动植物呼吸。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割、气焊、宇宙航行、化工生产。

上述用途都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

2)、氮气的用途:

a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发生化学变化);

b用作保护气(原理:利用化学性质不活泼),如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c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d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如用于磁悬浮列车)。

3)、稀有气体的用途: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该变化为物理变化);液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冷冻机)

5、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有害气体(有害气体为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相关三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3)、防治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臭氧(不是有害气体)。

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天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见第五单元。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一一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2h2o+o2↑ 2kmno4 ==k2mno4 +mno2 +o2 ↑ 2kc1032kc1+302 ↑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b、注意点。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使药品受热均匀。

导气管伸入试管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气体的排出。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使收集的氧气更纯。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6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7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8、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钢铁生锈等。

共同点:①是氢化反应②都放热。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基本概念:

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二、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真实存在的。

分子是不断的运动,在加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增大,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

初三化学期中检测初三化学

2014 2015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初三化学试题。一 选择题。1.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 煤气燃烧水变蒸气b 瓷碗破碎剩饭变馊。c 菜刀生锈水果腐烂d 灯泡发光冰块熔化。2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3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a 过氧化氢 h2o2 b 二氧化锰 ...

初三化学试题初三化学模拟试题

初三化学模拟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 14 o 16 ag 108 cl 35.5 na 23 一 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将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 b 将金属材料制造成飞机的机身。c 生石灰作干燥剂吸水结块 d 将二氧化碳气体变为干冰。2.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 ...

初三化学老师初三化学老师述职报告

初三化学老师一 难忘初中化学张老师。都说一过初中,同学里再也交不到知心朋友。可不是么,高中年龄既长,独立意识增强,各怀鬼胎自然不能心心相印 到了大学,更是人各有志,五湖四海一阵子,毕业之时各自飞。只有知根知底 两小无猜 傻玩傻乐的初中同学才能达到如许境界 即使不长期保持联系,哪怕十年八年不见,只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