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实验

发布 2023-04-19 12:07:28 阅读 6222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导学天地。学习要求。

学法指导。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认真阅读课本和说明卡,对照课本和说明卡观察仪器结构。了解仪器功能、操作要领。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有意识的变速拉动纸带,观察纸带上打出的点起始部分、中间部分、最后部分有什么变化。要尊重原始测量的数据,不能随意改动,实验测量的原始数据是研究实验现象、寻找结论和规律的基本依据,也是检验评价实验结果的依据。尊重实验原始测量数据,是良好实验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

注意理解一些名词概念。如计时点、计数点、两个计数点之间的位移、平均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是怎样求得的等。画v-t图象时,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的确定要根据实验的最大值、最小值合理选取。

自主学习。理解升华。

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关于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交流电源**圈中产生不断变化的磁场,并磁化振片使之在永磁铁的作用下,产生了与交流电方向变化步调相同的振动,即振片的振动频率和交流电频率相同,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源频率的倒数。所以打点计时器必须使用交流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是10 v以下,我国的民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所以电磁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s,即0.02 s.

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的点可能不清晰或不打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多。如振针过高;电压太低,振幅小;复写纸用的太久。可采取的相应调节办法是:

把振针适当调低;调高电压;换新的复写纸。若打出的是**不是小圆点,说明振针在复写纸上停留的时间过长。可能原因是振针过低;所加电压太高,使振幅过大。

相应的措施为把振针调高些;适当调低电压。打双点的原因有可能是振针松动,只要把振针固定好就行了。另外注意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很短时间,打点后要立即关闭电源。

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同,不过在纸带上打点的不是振针和复写纸而是电火花和墨粉,打点时间间隔也是0.02 s.两种计时器的联系与区别见下**:

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实际上是利用了一种极限逼近的方法来进行的。

如图1-4-2所示,要测量e点的瞬时速度,可以选取较为靠近e点的两个点如d、f两点,根据d、f两点间的位移δx和时间δt,计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点时的瞬时速度。

图1-4-2

理论上来说,d、f离e点越近,df段上纸带的运动越接近于匀速,算出的平均速度就越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然而d、f两点距离过小测量误差就会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3.速度-时间图象

图象法是更直观地反映变化规律的好办法。物体的运动也可以用图象来描述,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把测出的纸带上各点的速度在坐标系中描点,并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起来,曲线反映的规律应该与纸带运动的实际情况较为接近。

1)描绘图象。

例如,有一小球沿水平放置的长木板运动,运动速度几乎不变,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现在用秒表记录该物体在一些时刻的速度,如表所示:

以v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画出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4-3所示。

图1-4-3

2)认识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

图象反映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大小、方向都不变)的。

3)理解图象。

若图象位于t轴上方,表示物体向正方向运动;

若图象位于t轴下方,表示物体向负方向运动。

在图1-4-4中,图线a表示物体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b表示物体向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1-4-4图1-4-5

速度图线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的值等于物体的位移的大小。

图1-4-5中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在t1到t2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在t轴上方的为正位移(物体向正方向运动发生的位移),下方的为负位移(物体向负方向运动发生的位移).

如图1-4-6所示,图线a和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该物体在t1~t2时间内向正方向发生的位移;图线b和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该物体在t1~t2时间内向负方向发生的位移。

图1-4-6

例题剖析。应用点一:理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

例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时,振针每隔s打一个点。现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z时,如果仍按50 hz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物体的真实数值。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其测量原理。当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

02 s打一个点,当交流电的频率低于50 hz时,打点计时器打一次点的时间间隔t将大于0.02 s,即t时间内的位移我们用0.02 s的位移计算(),因此测出的速度将比真实值偏大。

答案:0.02 偏大。

点评:该题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必须要理解打点时间间隔和交流电源频率间的关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拓展练习1-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点痕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纸带上点痕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应用点二:纸带分析、测量和计算

例2: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1-4-7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m/s.

图1-4-7

解析: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ac间的距离为1.40 cm=0.014 0 m,ad间的距离为2.50 cm=0.025 0 m.

由公式v=得,vac= m/s=0.35 m/s,vad= m/s≈0.42 m/s.

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 m/s.

答案:0.35 0.42 0.35

误区警示:求某点瞬时速度时,我们应取此点两侧靠近此点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但这两点并不是靠的越近越好。因为两点距离太小,距离上测量的相对误差将会变大。

拓展练习2-1:一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是50 hz,如图1-4-8所示,纸带上的a点先通过计时器,a、b间历时s,位移为m,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bc段平均速度是m/s,ad段平均速度是m/s.

图1-4-8

应用点三:速度时间图象(v-t)

例3:a、b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4-9所示,则a的运动速度大小为m/s,b的运动速度大小为m/和b的速度方向填“相同”或“相反”)a的速度b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a在3 s内的位移是方向物体b在4 s内的位移是m,方向。

图1-4-9

解析:由图象可知:a和b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的速度大小为10 m/s,b的速度大小为5 m/s,a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b的运动方向跟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a、b速度方向相反。

速度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所以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a的位移等于图中a的图线下方与t轴围成图形的面积x1=v1t=30 m,因为在t轴上方故位移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b的位移等于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x2=v2t=20 m,因为在t轴的下方,故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答案:10 5 相反大于 30 m 与规定正方向相同 -20 m 与规定正方向相反。

点评:学会从图象中获取信息,速度-时间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拓展练习3-1: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4-10所示,根据图象分析5 s内物体的运动情况。

图1-4-10

教材资料**。

1.教材第22页“图1.4-4”

提示:测量出d、g两点间的距离δx=4 cm

则=s m/s=0.4 m/s.

2.教材第23页“思考与讨论”

提示:(1)用刻度尺测出纸带两端点间的距离δx,并数出时间间隔的个数,计算出时间δt,.

2)点迹密集表示运动速度较小。

3.教材第24页“说一说”

提示:运动员的速度有变化,即先加速,后匀速,最后又加速冲刺,其v-t图象如图 1-4-11所示。没受过训练的其v-t图象可能如图1-4-12所示。

第4节实验

第4节实验 研究平抛运动。导学天地。学习要求。学法指导。本节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础上,认识平抛运动,提出要 的问题 平抛运动的特点。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 推理的过程,还要将实际现象与分析 推理结合起来,出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并计算出初速度。自主学习。理解升华。重点 难点 疑点解析。1....

实验第4讲

实验四matlab数值计算。一 实验目的。1.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2.掌握数值插值与曲线拟合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求数值导数和数值积分的方法4.掌握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二 实验内容。1.求解线性方程组2.线性插值与曲线拟合3.求数值导数和数值积分4.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三 实验过程。1.求...

第4次实验

实验三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一 实验目的。1.掌握gui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2.掌握各种控件的属性与创建方法。3.掌握菜单设计的方法。4.掌握 函数的使用方法。二 实验原理。1.按键的使用方法。1.1按键的设置。双击按键,对按键的字体大小 fontsize 字符串内容 string 进行设置。1.2 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