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 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发布 2023-04-13 13:04:28 阅读 6573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0-10及相应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1-20各数的认识主要是认识它们的组成,出现了新的计数单位“十”;再是它们的数序。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是 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本节课概括起来一下几点比较成功:

一、猜一猜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新课前,学生说一说已经认识的数宝宝。再说一说他们知道的比10更大的数宝宝。引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猜一猜投影上散乱的小棒有几根,在猜的过程中学生发言积极,学习兴趣较高。

二.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1. 围绕“你有什么好办法一眼就看出有几根小棒”这个问题,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摆小棒,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的.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的基础。

2.通过同桌活动,巩固数的组成。

每个小朋友手中有不同数量的小棒,请小朋友先整一整摆一摆再和同桌说一说数的组成。同桌汇报时,出现20,发现又能捆成一捆,所以20是2个十。

3.数的顺序。根据学生汇报的自己的数宝宝,贴到黑板上,邀请小朋友帮数宝宝排排队,强调用什么顺序排队。

小朋友介绍自己喜欢的数宝宝,感受数序。最后通过猜一猜的游戏,猜猜相应的数宝宝。

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三、不足之处:

1.教师较为心急。在学生说13的组成时。好几个学生都说不出来,自己也比较心急,直接将13的组成写到了黑板上,所以学生只是学会了如何说数的组成,对为什么10根捆成1捆理解不够深刻。

到了后面合作环节,小朋友还出现了8根捆成一捆的情况。由于经验尚浅,对这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的处理有欠妥当。

2. 在教学数序时,学生汇报了两个数宝宝后才想起来要把每个数贴上去,对教案还不够熟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类 教学设计。学生特点分析 一年级二班有学生48人学生,男生21人,女生27人。入学不久,对于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是生活中的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 超市等地方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所以学生已经有了分类的生活体验,再加上前边学习认识物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类。教材分析 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 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在规律 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 综合,通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1 5各数的认识 说课稿。李境小学 李登峰。一 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 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