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课改体会

发布 2023-04-12 11:03:28 阅读 745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谈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首要的一条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使“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成了这场改革的一个亮点。

一激发兴趣,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刚刚接触数学,从小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建立自信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所以,从开学起,我就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方面下手。

首先,从自身做起,让学生喜爱这一门学科。小学生往往出于对某一位老师的喜爱,而喜欢他所教的这一门课,“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我做到了热爱、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新学期开始,在培养学生养成教育的基础上,我了解了学生的家庭、幼儿教育、爱好、性格等各方面,和学生在一起交谈、玩耍,消除学生和我之间的陌生感,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为他们正式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数学学习内容的设计上,我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根据不同的内容,制作相关的情景**,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带上浓厚的动画色彩,从视觉上打动、吸引学生。让数学在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情景中,自觉、顺利、快乐的开展活动;练习课上,为防止机械的计算夺走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找朋友”、“夺红旗”、“摘苹果”、“找帽子”等一系列活动,触发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培养了学生计算速度快、反应灵活、积极向上等优良习性。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面对问题敢想、敢问、敢说,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寻找快乐,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一年级的数学内容“计算”占有极大的篇幅,应该说整个数学课程贯穿始终的都离不开计算。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基础,更是重中之重。

在教学这块内容时,我发现:小学生计算时是做了再想,而不是想了在做。所以,在往后授课中,我不再花时间去讲算理,而是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去体验法则,反思算理。

这一做法,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不少。

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68页例2的内容(36-8)时,学生都用了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真正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计算中的算法多样化。

生1:36-8 30-8=22 22+6=28

生2:36-8 10-8=2 2+26=28

生3:36-8 16-8=8 8+20=28

生4:36-8 36-6=30 30-2=28

还有一位学生的做法极富创新意识,生5:6-8不够减,我用8-6=2,再用30-2=28。咋一听,挺吃惊的,又一想:

用加法的交换率、结合率的拓展意义完全可解释这个学生的思路是正确的,36-8=30+6-8=30-(8-6)=30-2=28。

放放手,就能使学生“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我们的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想这远比学到一个算理重要的多,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page]--

三让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认识人民币》与《统计》实践性比较强,是让数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好素材。

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带来了真钱,他们兴奋地说出自己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过人民币,学生们通过观察、讲述、交流,很快就用多种方法认识了人民币。在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时,有这样一个片段,让我难以忘怀:“1元钱能换()张2角”,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换钱游戏,对于“1元钱换5张2角”总觉得学生的记忆浮在了表面,时间一长,就会从记忆里消失。

这时,贺雨农举手了:有一次,我向妈妈要了1元钱去买刮炮,刮炮2角钱一盒,我买了5盒。所以我就记住了1元钱能换5张2角。

我听了,竖起大拇指夸奖了他,真不愧是要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呀。这是他亲身经历实践的结果。当时,就号召全班学生向他学习:

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亲身经历,亲自实践,才能记得牢,难以忘怀。这一章结束后,周末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让他们去超市买东西。

要求学生以后的生活中,自己需要的小东西就自己去买,但不能乱花钱。结果,等到周一来校后,很多同学都教来了周末在超市的购物情况。记录了带的钱,买的东西,用去的钱,找回的钱,还配有计算。

详细极了,真是一份份优秀的数学实践活动报告单。我将它装入了学生的成长资料袋中。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统计”是新编一年级教材里的新增内容。教学中,我将学生们爱吃的水果、爱玩的玩具、周末喜欢做的事、学生自己的生日都编入了教案。

当学生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出现在教室里,当自己的生日被老师、同学们所知道时,他们欢呼雀跃,高兴极了。理所当然,这一章节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顺利,有效地进行了。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一旦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了有效的沟通,学生将在多彩多姿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课改正逐步深入。我相信,它会让我们自身改变,而我们也会用它来创造更多的惊喜。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一年级数学课改总结

一 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1.个体活动游戏。上课开始进行 比比谁...

一年级课改反思

课改之路,且行且思。新一轮课改如秋风落叶般铺天盖地而来,我校地课改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老师们热情似火,积极投身到课改地实践中来。聆听课改专家地讲座 观摩专家地学习小组建构示范课,参与每周地教研活动,年级组内老师们互相交流 听课 学习,学校进行每周一次地课改大讲堂 这一系列地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b5e...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参加集体备课教师 王金凤 赖双学 线丽宝。执笔 王金凤。备课组长 赖双学。执教人。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二 单元教材简析。一 教材内容说明。本单元内容是对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圆形灯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利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