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东关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执行人:李健。
一、基本情况及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9人,男生25人,留守儿童11人。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
1、教学内容:
在提供的场景中分别数1~10个物体的个数。
安排的意图:
2、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教材首先呈现一幅整体性画面,学生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形成对画面的整体感知,然后呈现10幅小图,这10幅小图都是从整体画面中把一种种物体分别提取出来的,引导学生分别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1、教学内容: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复杂的情景中提供比较的内容。
教材呈现的是农村学校校园的一角,里面可以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物体很多。教材首先安排老师提出3个问题,并提出比较结果的表示方法(画“√”这里不仅呈现了具体的教学内容,也为学生自主寻找可以比较的其他物体和确定比较的方法提供了范例。
2).把比较方法的**作为教学的重点。
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的方法是把两根绳并排放,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比较哪个人高的方法是背靠背站在同一平面上,比出谁高。
3.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的练习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组织活动,另一种是看图判断,还要合情推理。
第三单元分一分。
1、教学内容:
把一些东西按某种标准分类。
2、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
所谓分类,就是根据需要先明确分类标准,再依据标准把一些东西分成两类或几类,使各类互不包容。标准可以是多样的,但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应该是确定的。
(2).练习安排层次清楚。“想想做做”共安排5道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给定标准让学生分类。第二个层次要自选分类标准再分类。
第三个层次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把学习的分类方法用在现实生活中,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应用意识。
第四单元认位置。
1、教学内容。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活动。
要想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首先应明白这几个表示方位的词的意思。
2).只选择位置关系十分明显的素材。
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涉及谁去判断,以什么为参照物去判断,把谁的判断结果作为答案,例题中画面中的人物与学生是同方向的,虽然应以画面中的人物对左右的判断为答案,但这个答案与学生的观察感受是一致的。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1、教学内容:
认识10以内的数。
2、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认识数时逐步抽象概括,让学生充分感受数的意义。
我们知道1~10这10个数都是自然数,每一个自然数都是一类等价集合的共同标志,反映了这一类集合的共同特征。
2).重视写数教学。
首先,在认数后立即安排写数,呈现笔顺规定,并让学生描红、仿写。其次,在练习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写数练习,包括后来安排的对关系符号、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仿写练习。
3).重视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
我们知道非零自然数具有双重含义:用来表示个数时是基数,我们称它为几,用来表示顺序时是序数,我们称它为第几。教材在教学1~5的认识后就安排几和第几的教学,可见对非零自然数双重含义的重视。
(4).多方面展示0的含义。
0的含义是比较丰富的。教材中重点给出两个含义:例1、例2中的0表示没有物体。
例3中的0表示米尺的起点,教材在这里还排出0~5的顺序,使学生看到0排在1前面,0比1少1。在“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0,初步体会0的其他含义,但不要求学生知道这些含义是什么,只需知道在生活中经常用到0。
5).直观展示比多少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第18~19页教学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习比多少,另一方面是认识=、>
6).教学10的认识时渗透10个一是1个十。
10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因为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所以10既可以看作10个一,又可以看作1个十,在表示10个物体时,我们把它看作10个一,容易了解这个数量的多少,在表示更大的数时,我们把它看作1个计数单位,能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数的组成。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1、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
2、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创设堆积木的情境引入新课。
2).教材的呈现顺序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材呈现顺序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
积木的分类分离出研究对象。
观察某类积木形成实物表象。
呈现图形形成一般性表象。
命名形成概念。
举例扩大概念外延。
(3).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
(4).安排动手操作型的实践活动。
本单元末安排的“有趣的拼搭”属于动手操作型的实践活动,一共安排了五项活动内容。“滚一滚”、“堆一堆” “摸一摸”、“搭一搭” “数一数”,数出自己拼搭的形体所用物体的个数。
第七单元分与合。
1、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组成。
因为在这个单元中除了作为数学知识要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习加、减计算作好准备外,还有两方面的作用:①让学生感受分与合的思想,初步感受数的恒等变形。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或几个数是今后研究数的计算时常用的方法,分别计算后又要合在一起,所以让学生在恒等的前提下,进行数的分与合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数学思想,培养一种研究数的意识。
②培养数感,由按个计数发展到按群计数。
2、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提供了由分实物到分解数到合成数的数学活动线索。
教学中,应该按这样的线索组织数学活动。这样安排的好处有两点:①学生经历了逐步抽象的过程,有分实物的表象作支撑,容易理解和接受数的分解;②可以一式两用。
2).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教材在引导学生明白分与合的含义后,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果,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3.逐步提高数学活动的要求。
这样安排虽然教学内容相似,但对智力活动的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增强。
4).让学生有兴趣地练习和记忆。
10 以内数的组成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提供的练习数量充足,安排了四次“想想做做”和2个练习,设计的练习形式很有情趣,学生喜欢。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含义,10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解决求总数、求剩余数的实际问题。
2、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重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这里所说的加减法含义是指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算。
2). 重视加减计算的练习。
10以内的加减计算是今后口算、估算、笔算的基础,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熟练的程度,教材努力体现这一要求。
3). 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改革应用题教学,层次清楚地安排解决问题的内容。
以往的应用题教学应该说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到8的加减都是这样安排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只需要学生说出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已知条件,再说说用加法或减法算出来的数表示什么。
本册中的解决实际问题,算式后面不写单位,不写答语。
4)安排场景问题型的实践活动。
本单元末安排的《丰收的果园》是一次场景问题型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教材提供一个场景,让学生综合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教材从丰收的果园的场景中示范性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再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的问题。
第九单元认数认识11~20各数。
1、教学内容:
认识11~20各数。
教材分两段安排:(1)第78~81页,11~20各数的意义、组成和读写;(2)第82页,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第83页,练习十,进行这一单元的综合练习。
2、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重视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借助计数单位十认识11~20各数。
教材首先安排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让学生填写几个一是1个十,既使学生形成计数单位十的表象,又初步认识了一与十的十进关系,这就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11~20 各数的组成,初步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生认识到10既可以表示10个一,又可以表示1个+,既用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把它看作1个较大的计数单位,这是学生数感的又一次飞跃,是对数表示的实际意义的认识的一次提升。教材培养学生的数感的意图非常明显。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教学内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教材特点和教学建议:
1).精心创设情境。
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一般是先创设情境,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优化算法。
在教学9+4如何计算时,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由于学生认识水平、考虑问题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想出不同的算法是客观的。
9+1=10,10+3=13。这种凑十法利用了十进制计数法的优越性,而且初步接受凑整的思想对后续学习也有好处,所以教材提倡使用这种计算方法。
3).设计形式多样、数量较多的练习,以使学生达到熟练口算的程度。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下学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口算、笔算、估算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熟练口算。
一年级上期数学竞赛试卷
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 1 直接写出得数。共30分,两步计算每题2分。2 我会填数。16分 3 我会排队。8分 1 给数排队。2 给算式排队。9 5 14 6 5 30 18 74 填空。共26分,每空1分。1 找规律填数。2 与24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3 由3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13比5多...
一年级上期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2 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和球,认识上下 前后 左右等方位,能应用分一分 排一排 数一数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3 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期数学数学练习题
数学练习题 5 1.学校购买840本图书分给高 中 低三个年级,高年级分得的比低年级的3倍多5本,中年级分得的比中年级的2倍多1本。问 高 中 低三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2 人民公园运来三种鲜花共1350棵,其中菊花是月季花的2倍,太阳花是菊花的3倍。运来三种花各多少棵?3 哥哥骑自行车 小明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