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篇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我班学生性格大部分外向活泼,善于表达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都比较听话,他们的思维积极而活跃,有自己不同的意见总会第一时间提出来,又加上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感性认识,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摸、找、描、说、拼等活动,较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要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各种图形的特点,再次抽象图形强化感知,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深记忆这样即能突出重点,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篇三:一年上册数学学情分析。
一、一年级学生数学学情分析。
班级总人数:52人。
男生人数:30人女生人数:22人。
虽然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本班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有个别学习比较自觉,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能认真完成。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小朋友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小嘴巴叽叽喳喳,特别喧闹不安静,叫喊、打报告,有的甚至我行我素,做自己想做的事。
二、一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或学前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个小朋友是谁”等这样的问题,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对于农村学生而言,语言表达能力差,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差,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三、教师在教学中的建议和措施:1、上课纪律需不断加强。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短,上课时也不例外。
画画的、玩弄文具的、转来转去的小朋友每天都有。面对这么多问题,教师要严格上课纪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加强对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训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3、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比一比。位置,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11—20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重点。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
1、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2、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教学资源。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具和学具,钟表等。
七.教学时间。
57课时。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使学生会比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资源:投影片,学具。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能确定“左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4.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学资源:投影片,学具,挂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1、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教学资源:投影片,学具。
教学时数:11课时。
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投影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学具。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难点。1、数概念的形成。
―――10的加减法。
教学资源:投影片,学具。
教学时数:17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资源:投影片,学具。
教学时数:7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读法。
教学资源:投影片,钟表学具。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1.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是重点。
一年级学情分析
品德与生活 一年级 上册 学情分析。本册教材包括 认识你真好 快乐每一天 我像小树苗 冬爷爷来了 等内容,意在引导学生体验小学学习 生活的愉快,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并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 社会的内在整合。通过学...
一年级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一年级四个教学班级学生共两百人,每班的男生都比女生多出七八个。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子女,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做小生意打工者居多,所以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因此学生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老师们需要付出的也就更多了。作为本校一年级的老师,需要细心 耐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一年级学情分析
一 2 班班级情况分析。全班共有42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24人。本市常住户籍28人,外省市户籍14人。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 爱动 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