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发布 2023-03-10 15:16:28 阅读 9737

中古历史各朝基本情况简表。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581-618年)的统一与灭亡。

1、开通大运河(记忆教材3页“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3点——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中门第。

2.创立:隋文帝时,初步确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3.意义: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度称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618-907年)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628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举措和功绩比较(见**)

第3课:盛唐气象。

1、经济的繁荣。

1.农业表现: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筒车。(记图)

2.手工业表现:陶瓷器方面有“南青北白”之说,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还有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3.商业表现:商业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如长安(城中有东市、西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坊——是居民区)。

2、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朝与吐蕃和亲:唐太宗时期,吐蕃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

2.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

3.唐太宗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唐太宗被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奉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兼容并蓄。

4、多彩的文学艺术。

1.诗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时期。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因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2.书法:颜真卿、欧阳询。

3.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遣唐使: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3、玄奘西行天竺贡献。

取经、游学、译经,对中国佛教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中亚、印度半岛、西域等100多个国家的历史,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

1.原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②社会上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③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使得**和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经过。755年,安禄山、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763年,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帮助下,唐朝平定叛乱。

3.影响。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③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黄巢起义与唐朝的灭亡。

1.起义原因:唐朝中后期政治腐败;赋税沉重;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

2.起义经过: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并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者致命的打击。

3.起义结果:朱温叛变,起义被镇压,最终失败。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概况: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出现5个政权,南方9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2.“五代十国”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五代十国”时期的特点: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赵匡胤)强化**集权。

2、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重文”——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宋朝改革发展科举制的影响:

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早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轻武”——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3.影响。有利: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

弊端:降低军队的战斗力;政治机构重叠,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财政支出。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契丹族与党项族。

2、辽与北宋的和战。

一)双方关系。

辽太宗时期,占领了燕云十六中,从此,辽与北宋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双方保持友好关系;

宋太宗时期,从进攻转为防御;

宋真宗时期,宋真宗在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在澶州打败辽军。

二)澶渊之盟。

1.内容: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2.影响。积极:澶渊之盟后的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消极:对北宋而言是一个屈辱合约,岁币成为百姓的负担。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西夏与北宋的交战使得两败俱伤,后来,双方和谈,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兴盛。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2、南宋的偏安。

1.岳飞抗金:岳飞曾在郾城大捷,在有望收复失地时,被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2.宋金对峙: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1、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的原因。

1.政治因素:南方社会安定,站乱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2.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

4.主要因素: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劳动力。

3、经济发展的结果。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那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统一蒙古。

2024年,铁木真(成吉思汗)结束了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的互相混战,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2、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忽必烈于2024年即位后,推行新政——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实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2.统一:2024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2024年,元朝灭掉南宋残部实现统一(南宋大臣文天祥、陆秀夫的抗元斗争)。

3.统一意义:①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期**割据局面;②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中古历史各朝基本情况简表。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 581 618年 的统一与灭亡。1 隋朝的建立。时间 581年建立,589年灭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陈,统一全国。人物 杨坚 隋文帝 都城 长安。统治状况 开皇之治 2 开通大运河 记忆教材3页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目的 为了...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

第4页 3.教材中第4页隋朝大运河的 4.隋朝的特点 短暂而繁荣 5.隋朝社会经济繁荣表现 结束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大运河开通 6.秦朝与隋朝的相同点 都结束了 实现了统一 都历经二世而亡 开创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等。第2课 贞观之治 1.隋朝灭亡 唐朝建立的时间,唐朝的建立者 都城 2.唐太...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伐无道。诛暴秦。一 秦的 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表现 刑法苛严。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多。二 陈胜吴广起义。时间 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 大泽乡。根本原因 秦的 经过 公元前209年,陈胜 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几十万人。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