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地图(1)
地图的基本要素(1)
班级___姓名___日期___月___日___
学习目标。1.会说出什么是地图的三要素。
2.能写出比例尺及其换算公式。
3.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4.理解图幅一定,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自学检测一。
读课本p13回答下列问题:
.地图三要素是指__、
.写出比例尺的三个公式.
自学检测二。
读课本p14第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地图上比例尺的形式有三种形式.
自学检测三。
给出三种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怎样比较大小?
数字式:1:50000或1 / 50000
线段式:0___40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600 0000厘米。
自学检测四。
读p23图1.37和1.38,说说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有什么关系?
节节清。1、根据下列各幅地图比例尺判断,其中比例尺最大的地图是。
a、甲图的比例尺是1:25000
b、乙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
c、丙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
d、丁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
2、在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的东西半球地图上。赤道的长度应该是下列中的 (
a、20厘米 b、40厘米
c、80厘米 d、10厘米。
3、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
a、1:6000000 b、1:600000
c、1:12000000 d、1:12000
4、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
a、1:10000000 b、1:1000000
c、1:100000 d、1:10000
5、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
a、1:4000000 b、1:16000000
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0米 d、1:24000000
6、某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0,在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50千米 b、100千米
c、200千米 d、250千米。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2)
地图的基本要素(2)
班级___姓名___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学习目标。1.学会在普通地图、有指向标的地图、有经纬网的地图和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2.了解和掌握常用的图例.
自学检测一。
看地图册p10中间的三幅图思考:
1.在普通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自学检测二。
看课本p14图1.23思考: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自学检测三。
思考:在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节节清。1.在普通地图上,按照 __来确定方向。
2.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让指向标的箭头___然后按照 __来确定方向。
3 .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___方向,纬线指示___方向。
4、甲地位置在40°n,116°e的交点上,乙地的位置在30°s,20°w的按比例点上,乙在甲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5. 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什么方向。
a.正南方向 b.正北方向 c.正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6.判断:(1)图中村庄在桥梁的什么方向?
a.东北 b.西南 c. 北 d.西。
(2)林地在耕地的什么方向?
a.东南 b.南 c.东 d.东北。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3)
地形图的判读(1)
班级___姓名___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学习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掌握图1.29,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自学检测一。
1.阅读课本 p16图1.27 及第二段文字,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
2.结合p16图1.28和第二段文字,理解等高线。
自学检测二。
仔细观察图1.28,思考:
1.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
2.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自学检测三。
读图1.29,理解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示意图。
节节清。1.甲地的海拔1500米,乙地的海拔500米,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a、1500米 b、500米
c、100米 d、1000米。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a、9003.13米 b、8693.13米
c、8848.13米 d、9158.13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是下列的。
a、盆地 b、鞍部
c、山顶 d、陡崖。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若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下列的。
a、鞍部 b、山脊 c、陡崖 d、山谷。
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等高线地形图。
1)图中采用的等高距为米;图中a点的海拔约米。
2)图中字母所在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___c___d___e___f___g___
3)图中a处位于周庄的方向;a处位于王庄的 ;c地位于d地的方向。
4)若图中王庄的气温是23℃,b点的气温应是 。
5)若在图中所示范围内修建一座水库(假设其它条件均附后邀请)从地形角度考虑,请在图内选择合适的水库大坝的位置,并用字母“m”标在图上。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4)
地形图的判读(2)
班级___姓名___日期___月___日___
学习目标。1.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能根据使用目的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3.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自学检测一。
思考课本p17活动第一题。
自学检测二。
读课本19页最后一段文字及20页第一段文字,思考如何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
节节清。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2.五种主要地形。
朝阳中学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
班级___姓名___日期___月___日___
学习目标:1.会说出全球大洲和大洋的海陆比例。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半岛、洋、海、海峡的概念。
自学检测一。
阅读课本26页第二段文字,回答:
地球表面_%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_%,概括地说,地球上_分是海洋, _分是陆地。
自学检测二。
阅读课本26页第三段文字,回答:
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_。陆地主要集中在_ ,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_ ;海洋大多分布在_ ,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_ 。
自学检测三。
读课本29页两段文字,会在图2.6中识别出七大洲、四大洋,节节清。
1.海陆的面积比例:陆地占___海洋占___海陆的分布特点:陆地主要分布在___海洋主要分布在___
2.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陆地叫面积较小的陆地叫。
3.大洋的边缘部分叫___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做___岛屿___面环海;半岛___面环海。
4.七大州(按面积大小排列):“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
5.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
亚洲和欧洲亚洲和大洋洲非洲和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
6.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 )
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7.世界最大的岛屿是( )
台湾岛马达加斯加岛格陵兰岛冰岛。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
班级___姓名___日期___月___日___
学习目标:1.看地图或地球仪快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
2.想着地图和地球仪说出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3.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各大洲的轮廓图。
自学检测一。
1.看图2.6东半球和西半球各自分布的主要大洲。
2.看地球仪说出全部位于南半球和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3.看地球仪或地图,按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说出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洋。
自学检测二。
看世界全图。
1.说出各大洲所临的海洋。
2.各大洋周围环抱的大洲。
自学检测三。
完成31页活动3.说说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节节清。1.赤道穿过的大陆有___和。
2.主要大洲界线: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__南北美洲分界线:__亚、北美洲分界线:__欧、北美洲分界线:__
二、综合题。
1.读下图,在东西半球图上填注:
a.七大洲的名称、四大洋的名称。
b.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课题 地球和地球仪课型 新课课时 第二课时执笔人 吴颖蔚。学习目标 1 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2 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 纬线并能够说出它们的特点。3 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使用地球仪定位的能力,以及学生猜测想象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1 通过活动使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2 ...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姓名班级学号 第二章地图。第一节地图的基本要素导学案。学习目标 1 通过读图,了解地图上的方向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2 能够在地图上运用指向标 经纬线等辨别方向。3 能够根据图上两点间的距离,运用比例尺计算其实际距离 能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4 能够在常用地图中,运用图例和注记查找...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第二节欧洲西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图说出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及地理位置。2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3通过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 气候特征。一 温故互查 1.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 和 a东半球 b西半球 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欧洲西部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