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我与家教案

发布 2023-03-08 05:19:28 阅读 1934

我与家。

活动设计:1、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中,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矛盾的存在,家庭也不例外。

通过填写“家庭写真”问卷和小记者的采访,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认识到家庭矛盾的存在是难免的,是很普遍的。

2、通过情境设置与角色扮演,使学生了解一些影响家庭和谐、引起家庭冲突的原因,并学会解决家庭矛盾。

3、通过共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家是爱的港湾,只要对家人充满爱心,任何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

4、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日趋增多,家庭问题也不断涌现。相当一部分家长日夜操劳,给儿女吃好的,穿好的,过份溺爱孩子,只要孩子学习好,考上大学就行。不少学生在家里除了学习之外,对家务事不屑一顾,连“举手之劳”都没干过,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这与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通过短剧表演,启发学生体验学生父母的辛劳和苦心,向父母奉献爱心。辅导目的:

1、了解自己的家庭,认识自己与家的关系。2、认识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3、学会解决家庭矛盾。

4、学会体谅父母,用行动表达爱心。辅导方式:

1、讲述与讨论。2、小记者采访。3、情境设置与角色扮演。4、自我表述。辅导前准备:

1、通知学生收集有关描写“家”的语句,每个同学准备三句,越多越好。2、挑选四个小记者,准备对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有关家庭冲突的采访。3、准备三至四个贴近学生家庭生活的情境,让几个同学编排小品表演。

4、给每个同学准备一份“家庭写真”问卷。

辅导时间:二课时辅导场地:教室辅导步骤:

一)教师讲述:提到家,相信绝大部分同学都会倍感温馨。家到底是什么呢?

现在的你也许这样认为:在家中得到满足和幸福的时候,家是乐园;每当与家人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家又成了牢笼。不管是乐园还是牢笼,家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割舍的地方。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家呢?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也许会找到答案。

二)每个同学写三句以上有关“家”的句子。

三)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家庭写真”问卷,让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使学生从了解家人的个性及贡献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逐步学会对家人表示感激,为家庭作些奉献。附:家庭写真。

1)我父亲的生日是,他性格,爱好是。父亲在家中担负等家务,他是个的人。(2)我母亲的生日是,他性格,爱好是。

母亲在家中担负等家务。她是个的人。(3)我的生日是,我性,爱好是。

我在家中担负等家务。父母对我的期望是。(4)我认为对家贡献最大的人是,享受最多的人是。

(5)我与父母和睦相处的时候(多于,少于)不和的时候。

6)我与父母争吵或冲突的原因往往是。(7)我的存在给父母的欢乐(多于,少于)给父母的负担。(8)做完以上的填空,我对家的反应是。

教师启发学生感激父母,向学生指出:我们每个人都从父母那里得到许多,如放学回家有饭吃,衣服旧了有新的换,开学要交学杂费提供这一切的父母不容易啊!我们千万别以为这一切都是随手可得和理所当然的。

当父母全力。

为孩子付出的时候,也十分在意孩子的反应,我们不要对父母的付出熟视无睹。(四)教师讲述:从同学们填写的“家庭写真”看,每个人都有与父母不和的时候,俗话说: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矛盾的存在是难免的,是很普遍的。与父母有冲突是我们长大了的标志之一,我们既不要忌讳它,同时又要积极想办法解决。

(五)小记者采访。

1、四个小记者分组进行采访,了解各人与父母有哪些冲突,由什么原因引起。

2、小记者交流采访结果,归纳产生冲突的原因。一般来说,孩子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父母过于唠叨。

2)父母过于专横,对孩子干涉多。

3)父母按自己的愿望来塑造孩子,总是对孩子不放心,甚至监控孩子的行动。

4)孩子不愿做家务。

5)孩子贪玩,放学不按时回家。(6)孩子经常与同学长时间**倾谈。(7)孩子看电视过多,影响学习。

8)孩子学习得过且过,考试成绩不理想,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六)孩子与父母冲突的情境设置与角色扮演。

由几个同学按事先准备好的情境需要认真扮演。全体同学针对情境中的情况进行讨论,归纳出解决矛盾的步骤与方法。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中的人物冲突是什么?自己与哪一种情境相似?2、各种情境中人物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3、解决冲突有哪些方法?(重点)4、哪些方法是双方可以接受的?5、哪些方法是双方都无法接受的?

[例]情境一:某学生的房间。桌子上堆满各种书、资料、文具,床上被子、毛巾乱成一团。该生因找一本参考书正在着急地乱翻。这时母亲进入房间,指责该生懒,平时不收拾东西,双方发生冲突。

情境二:晚上,墙上的挂钟时针已指向九点,某学生仍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此时已临近段考。父母催促该生做作业和复习功课,该生充耳不闻,父母忍不住唠叨几句,双方发生冲突。

情境三:某学生的父母读中学时遇上“文革”,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全力以赴关照孩子,希望他将来考上大学。但该生平时得过且过,每次考试成绩均在60-70分之间,有时甚至不及格。

常因成绩不好与父母发生冲突。

情境四:某学生从初三开始感到回家成了一种负担,一想到进了家门举手投足都要受父母的监控就心烦不安。该生父母是勤奋的知识分子,总是按他们的想法来塑造孩子,反对孩子看与考试无关的课外书和电视电影,禁止孩子与同学聚会等等。

某天晚上,该生下晚自习回到家后即安静地在房间里写日记。母亲探头探脑地走进来,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往日记本上瞟了几眼,扔下一句话“时间不早了,该干正经事了”。父母的过分操心和干涉,使该生感到讨厌、无奈和压抑,常和父母发生冲突。

教师结合学生的表演和讨论向学生强调:一般来说,在孩子与父母的冲突中,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的。正如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由于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不同,思想感情不一致,两代人意见不同发生冲突是极平常的事。父母往往由于自身的经验,习惯于坚持自己的看法,作为儿女,应仔细分析父母与自己冲突的原因,对于正确的意见应该接受,对于不正确的意见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如果我们能主动承认错误或忍父母一时之气,等父母气消之后再主动与父母商量解决矛盾的办法,通过恰当的方式让父母更多地了解和理解我们,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在家中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作为儿女,应做到以下几点:(1)体谅父母的苦心。

2)用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用理解抚慰父母的烦恼和忧愁。(3)多与父母交谈,让父母感受到爱的回赠。(4)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原谅父母的过错。

记住:只要对家人充满爱心,任何矛盾都可以化解。(七)体现父母辛劳的短剧表演。

由几个同学按事先准备好的情节站在父母的角度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再现父母为孩子付出的辛劳。全体同学体验父母理家的难处,交流感情。[例]

情节一:做教师的母亲从早上6:00起床,操劳一日三餐,上班、料理家务、关照孩子,直至晚上9:30才开始备课,改作业。

情节二: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舍得付出一切,而自己则一切从简。(为孩子买学习用品、资料、请家教,选择好的学校,给孩子买新衣新鞋等;自己多年未添置新衣,舍不得外出旅游等)

教师归纳: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温馨和睦。在“我与家”这一课结束前,我提醒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家,千万别只顾从家中索取而忘了向家人奉献。

家是很具体的,假如一个妈妈既不操持家务,又不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就会怀疑她是否爱家。我们大家也是一样的,假如你天天只会从父母那里要这要那,不断地索取,而从来不会体谅父母的苦心,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能说你是爱家的吗?肯定不能。

如何爱家,如何回报父母呢?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爱家计划”,然后根据计划落实到行动。最后我祝愿同学们家家和睦,人人幸福。

(八)小记者朗诵。

我与家。家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一日之中,我们的胃在这里得到满足,我们的心灵也在这里得到满足。家不仅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之处。

家是一部书,当你打开它仔细阅读时,会感到五彩缤纷、回味无穷。家是港湾,当你累的时候,让你停泊、休息;也是人生旅途上的加油站,当你遇到困难、受到伤害时,给你加油、充气,让你重新鼓起生命的风帆。家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春天,充满温馨与希望;夏天,充满热烈与沉重;秋天,充满收获与祥和;冬天,充满宁静与缅怀。

家是一条温暖的河,平时风平浪静缓缓流淌,当生活的变故激起浪花时,它。

就会调整流向,给我们乘风破浪的力量。

家是实现渴望的地方,人生不能没有渴望,有了温暖的家来烘托,我们就会放飞渴望,兑现渴望。

家永远是我们心中的驿站,既能让我们遮风避雨,又能送我们扬帆远航。爱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是爱的中心地。我们心灵中最美好的愿望都环绕着这个中心地。

家会随心一起走,无论是飞越了天涯或是走过了海角,只要轻轻回头,就会看见我可爱的家。在可爱的家庭中,在人生的四季中,我们正处在岁月的春天。为了演好“我与家”这部人生喜剧,需要把爱心带进子女这个角色,给养育我们的父母送去一份份温馨和希望。

补充活动:

1、落实“爱家计划”。中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加,对家长的贡献和自己应该报答父母的道理很容易认识,但他们往往会只说不帮。所以本课不仅要求学生订“爱家计划”,还要落实到位,进行小结和评比。

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样的爱家行动是值得肯定的,是应该大力提倡的。2、请家长到校座谈。

把同学们收集的有关描写“家”的语句及填好的“家庭写真”给家长看。从家长方面了解家庭冲突和矛盾。要求家长不要过份溺爱孩子,要让孩子吃点苦,同时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过份干预儿女,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去设计儿女的未来。

此外,请家长协助督促孩子完成“爱家计划”。教师协助家长及时调整不恰当的期望值。建议:

每个学生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里,课前应先做好调查,尤其要注意家庭关系较紧张的以及单亲家庭的学生,避免伤害有家庭阴影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家庭调查以及讨论、表演时,要给予学生“放弃”的权利,切不可勉为其难,不要强求人人都参与。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1 我很棒,你也很棒。主题 捕捉闪光点,树立自信心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建立自信心,以健康心态面对人生,迎接挑战。2 通过同学相互间的赞美,感受被他人认可的快乐,同时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活动形式 1 讲故事2...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欣赏自我 料甸一中张洪彬。一 教学目的。1 是学生发现自身的优 缺点,了解自己,认识自己。2 是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学会欣赏自己。3 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二 导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自信心,学会欣赏自己。2 难点。启发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缺点。三 教学过程。一 课前引导...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在人际交往中哪些人会受喜欢,这些人有哪些特点 2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交往,并找出在人际交往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3 通过人缘的活动课,使学生们了解怎样的行为才能得到大家的赞许 怎样的方式才是最好的交往方式。教学方法 活动课 情境创设 角色扮演式教学。教学设计 1 初中新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