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发布 2023-03-04 15:33:28 阅读 2101

9、消化腺:(1)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内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将其分解为麦芽糖。 (2)胃腺能分泌胃液,内含盐酸和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

3)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它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促进脂肪分解。

4)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肠液是由肠腺分泌的,胰液和肠液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10、胆汁、胰液经过小肠的起始部位十二指肠进入小肠。

11、淀粉的消化过程:经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经小肠,在胰、肠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可直接吸收的葡萄糖。

12、脂肪的消化过程:经小肠,在胆汁的乳化、胰液、肠液内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13、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经胃,在胃蛋白酶作用下初步分解,经小肠,在胰液、肠液内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可直接利用的氨基酸。

14、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器官):小肠。

15、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1)长:**的小肠一般5---6米长;

2)表面积大:小肠内表有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内表面积。

3)薄: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1)消化液种类多:肠液、胆汁、胰液;

2)消化液数量大。

16、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1)胃:少量的水、酒精 (2)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3)大肠: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7、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咽:食物与空气的共同通道。

18、呼吸道的作用:(1)保证气体流通:有骨及软骨作支架。

2)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达到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鼻内生有鼻毛:清洁空气; 鼻腔内有黏膜,可分泌黏液:清洁和湿润空气; 鼻腔内的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19、痰的形成: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能不停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20、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食物和气体都要经过咽,通过咽后,食物进入食道,气体进入喉。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气流畅通无阻。

(边吃边笑时,会厌软骨抬起,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严重时使人致死。)

2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肺泡的三个特点:肺泡数目多;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23、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1)血浆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主要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血液的功能: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

24、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25、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26、毛细血管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1)数量大;(2)分布广;(3)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4)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5)血流速度最慢。

一、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位于胸腔**偏左下方,由肌肉组织构成(61页图)

1)心脏有四个腔: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上房下室,房静室动”

2)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原因是:左心室收缩将血液送往全身各处组织,距离最长,血液运输需要较大的收缩力。

3)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主动脉动脉血。

上、下腔静脉静脉血。

肺动脉静脉血。

肺静脉动脉血。

4)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5)瓣膜作用: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2.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3.血液循环的途径(63页图)

组织细胞。体循环: 二氧化碳等废物氧、营养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肺循环二氧化碳氧

肺泡。4.区别动脉血、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量少,颜色暗红。

二、输血与血型。

1. 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 (ab型为万能受血者,o型万能输血者)

2. 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泄途径:1)**: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形成尿液暂时贮存尿液。

三、肾脏的各结构和功能(73页图)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肾单位包括:肾小球 (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内流动脉血)过滤作用。

肾小囊它的内壁起过滤作用。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四、尿液的形成和排出(75页图)

五、人体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眼和耳的结构。

1.眼球的结构(79页图):角膜(透明,最外层);巩膜(白色,保护作用,也叫白眼球);虹膜(有色素 ,黑眼球);瞳孔(改变光线的强弱,暗大;亮小);脉络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成缩小倒立的像);晶状体(双凸透镜,折射光线);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玻璃体。

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脉络膜—暗室的壁。

2.耳的结构:外耳(耳郭、外耳道,收集传导声波);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传导振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半规管、前庭的作用是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维持身体平衡,是位觉感受器;耳蜗是听觉感受器)

二、视觉、听觉的形成。

1.视觉形成的过程: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神经视觉中枢。

光神经冲动。

2.听觉形成的过程: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 听神经听觉中枢。

声波振动神经冲动。

三、近视眼、耳聋的成因及预防。

1.近视眼的成因及预防。

成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结果: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方法:戴凹透镜预防方法:三要四不看。

四、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2.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3.脑分为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有多种神经中枢)、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称为“生命中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的由来。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2人的生殖。1.3青春期。第二章人体的营养。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2消化和吸收。2.3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第三章人体的呼吸。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4.1流动的血液。4.2血流的管道 血管。4....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敦厚中学黄德长。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起源 森林古猿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森林古猿。区别。运动方式。制作工具。脑发育。现代类人猿。臂行。自然工具。无语言文字。大猩猩 黑猩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敦厚中学黄德长。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4.1.2人的生殖。4.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欢迎查阅!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1.排泄 1 概念 人体将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尿素 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