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周教学内容:
寒假专题——怎样自学一篇文章。
先说几句题外话。
从今天起,我们将由教材中的课文学习转为“专题讲座”。共分三次讲三个专题。我不知道这三个专题知识是不是同学们急需的。
顾名思议,“专题讲座”就是每次只讲解一类知识,介绍一种方法,解答一个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集中精力,把困惑同学们的一个问题讲全讲深讲透。“专题讲座”的内容既是语文课的延伸和拓展,又是学习方法的引领者,入门的领导者和迷津的指点者。
这类讲座在初中的绝大多数学校是不开设的,因此,请同学们珍惜网校给大家创设的这个机会,认真学习,认真思考,做到有收获,有所得,见绩效。
我在向每届新生第一次讲学法时,都用下面这段话做导语:同学们:假如上帝的左手托着能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右手托着点石成金的金子,那么让我们选择取舍,我们要什么呢?
为什么?我的话音刚落,性急的学生腾地站起来:“要手指头!
”“为什么?”经过思考,有的学生会准确地概括出:“手指头可以随时随地‘点’出无数的金子,可以无穷无尽,而右手托的金子虽然贵重,但它是有数的,总有一天会用完的。
无限对有限;无量对有量,当然选择前者了。”我肯定了这名学生的观点后,马上指出:“可见,‘会’和‘能’是多么重要,效果差异多大!
学习也如此,会学、能学和不会学、不能学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会’和‘能’就是学法,就是学习技巧。学习,这项脑力劳动是需要和充满技巧的。
”话说到这,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都要急切地了解老师介绍的学习方法。于是,老师就有条不絮地向学生们介绍一种学习方法——阅读一篇文章的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或者说自学一篇文章,用哪种方法最好?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事实也是如此。
例如:陶渊明就主张采用“不求甚解法”。鲁迅则主张“随便翻翻”的阅读方法。
当然,我们不否定两位伟大的文学家的话是有道理的,他们不可能不从这两种阅读方法中得到益处,否则,他们是不会有这样主张的。但是,我又不能否定这样一个事实道理:阅读方法是多样的,多元的。
阅读方法的选用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需而异。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学习方法呢?它既能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使用,又符合阅读思维规律的自学一篇文章的方法。
我认为应该是有的。因为就阅读这项高级的思维认知活动而言,不应该是神秘得无可把握。静心深思,不辍研究,我想是能寻找到这种方法的,至少应该是这样的。
我经常向同学们介绍的“八读法”就初步具有这些特点。
所谓“八读法”就是一篇文章读八遍,完成八项任务。具体做法如下:
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再读了解文章大意并能复述。
三读理解作者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四读概括文章主旨。
五读品味写法妙处。
六读咀嚼语言精华。
七读联系写作背景。
八读赏析精彩语段。
初读时,可以借助工具书(字典、词典)把不认识、读不准的字注音、释义,把不理解的词语解释过来,并看看它在本句中的作用。这项工作虽然烦琐、枯燥,这步完成后,本篇文章的字、词量是多少,心里就有数了。它是下面几步的基础,一定要做好。
初中生如此,高中生也应该如此。
这项工作完成以后,阅读就进入了“再读”的环境。“再读”应该强调的是“复述”,这也是这个环节应该达到的阅读目的。复述不是一字不差地把文章背下来,而是用概括叙述法复述文章内容梗概。
初读”和“再读”都可以采用“粗读法”或“跳读法”进行,阅读速度每分钟为好。
三读”要采用“细读法”,每分钟为宜。这一步要求读者(学生)走进文章里面去,沿着作者的思路观察文章的脉络线索,结构框架,文章的思路都是通过具体的字、词、句、段的组合顺序表达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整理文章思路时一定要抓住具体的词语标识、文章的自然段落等。通过这些,大体上就能把文章的结构划清。
例如:《三峡之秋》就是以“总—分—总”的方式结构全文的(在文中有词语标识)。明确了这一点,文章的三部分自然就划分开了。
《花脸》、《报纸的故事》两文虽然都很长,但是以物(花脸、报纸)为线索展开记叙,所以抓住线索,文章思路自然清楚,划分结构就容易了。
如果说“三读”是钻进文章里面去的话,那么“四读”就应该跳出来,站在全文的角度进行归纳、概括全文主旨。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概括方法,不好一概而论。但是,大致相同的方法还是有的。
这里给同学提供六种方法:(1)看文章题目。(2)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3)看文章的抒情。(4)看人物的性格。(5)综合文章各段段意。
(6)看文章的写作背景。至于具体的语言要求是:一要准确,二要通顺。
五读”、“六读”、“八读”要采用“品读法”,也叫“精读法”。这种阅读方法不但阅读速度慢,而且有些地方要反复读。
怎样概括文章的写法(写作特点),这里给提供五个入门途径。(1)从分析中心入手,看中心是否集中、解明、深刻。(2)从分析选材入手,看选材是否典型,角度是否有特点,是否围绕中心。
(3)从分析结构入手,看线索、层次是否清晰,看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4)从表达方式入手。(5)从分析语言特点入手。
品味语言可以直接思考词语、句子的妙处,也可以采用换词法、换句法进行分析理解。
联系写作背景”并不是每篇文章都用这一步,视文章情况而定。
赏析语段要从词语、句子、层次、写法、中心角度综合进行,和学习一篇文章程序、内容、方法有相同点。
并不是每篇文章都得读八遍,要看阅读的实际需要而定。例如古诗、第八单元的几篇短文就没必要读八遍。
八读法”适用于大部分文章,决不是适用于所有文章,它不是万能的。这种阅读方法一般的学生都能学会并运用。
八读法”使用熟练后,可以把遍数化减合并,形成“变式”。如“初读”、“再读”可以合并,“四读”、“五读”可以合并,“六读”、“八读”可以合并。
八读法”符合认识规律:整体感知——局部剖析——整体概括。
励志故事】猴子的执着。
在亚洲,有一种捉猴子的陷阱,他们把椰子挖空,然后用绳子绑起来,接在树上或固定在地上,椰子上留了一个小洞,洞里放了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只能让猴子空着手伸进去,而无法握着拳头伸出来,于是猴子闻香而来,将它的手伸进去抓食物,理所当然地,紧握的拳头便缩不出洞口,当猎人来时,猴子惊慌失措,更是逃不掉。
没有任何人捉住猴子不放,它是被自己的执着所俘虏,它只需将手放开就能缩回来。
七年级语文上寒假专题 怎样自学一册教材学案新人教版
一。本周教学内容 寒假专题 怎样自学一册教材。许多同学学语文缺乏整体观念,说不清一册教材中主要学些什么。这样,学每篇文章的时候深浅度就掌握不好,该认真学的没有认真学,课文中不需深究的地方却又用了很多时间去纠缠。怎样从整体的角度学一册语文教材呢?拿到新书以后,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写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共分...
七年级语文上寒假专题
一个句子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这里既有语法结构问题,又有逻辑事理问题,还有语言习惯问题。一般说来,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的结合如果是合乎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的,那么它在结构上也必然是合乎语法的。但是句子在结构上合乎语法,却未必都合乎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因而未必都是正确的句子。一 句子的结构不合理 句子要...
七年级语文上寒假专题
一。本周教学内容 寒假专题 语法与修改病句 三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病句几种类型及 2 学会修改病句的方法。修改病句。一 单句。1 搭配不当。2 成分残缺。3 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 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 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多层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