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山行

发布 2023-03-03 03:15:28 阅读 8867

课题:《山行》(2课时)

课型:主读。

上课日期:9月24号---9月25号。

作者:殷宪国。

单位:滕东中学。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山行》(2课时)

预习展示:1.了解作者相关情况。

2.积累字词。

3.能提出1-2个问题。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

2.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3.培养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

评价任务: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2.给诗歌拟恰当的标题。

3.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4.比较《山行》《渔家傲》《苏幕遮》三首诗词的情调有何不同。

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

1.作家作品。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 李白和杜甫。

2.读准字音。

石径斜霜叶( )塞下千嶂( )

燕然未勒羌管( )不寐独倚( )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解释题目,理解词语。

山行”的意思是在山中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坐”因为。3、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4、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山林秋景图。

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

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四、赏析诗歌,体会诗情。

1、前两句写景和后两句写景有何区别?

前两句写的是远景,诗人只是在作客观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内容。后两句写远景,写出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

2、“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千古名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①对比、比喻新异。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萧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的。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

②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 。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

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

③富有哲理。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3、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本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描述画面。假如你是杜牧,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象,该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呢?

学生自由发挥。(略)

五、学习《渔家傲》《苏幕遮》

1、了解作者。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著有《范文正公集》。

2、朗读诗歌,体会词意。

要求把握字音、节奏、语速、情感。

3、两首词描写的景色一样吗?

渔家傲》描写了边塞秋景图,刻画出边塞风景的“异”:异寒、异声、异势。

苏幕遮》描绘了绚丽高远深秋图,通过色彩和视觉的变化,营造寥廓清新的意境。

4、两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渔家傲》抒发了守边将士建功立业之志和思乡之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以看出。

苏幕遮》抒发了作者浓重的思乡和思念亲人之情。从“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可以看出。

六、比较**。

1、同是由秋天引发的感思,三首诗词表现的情调各不相同,区别在**?

山行》的情调:热爱、赞美大自然。

渔家傲》的情调:悲壮。

苏幕遮》的情调:悲凉。

2、这些差别,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

山行》:“生处”、“坐爱”、“红于”。

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寒烟翠”、“相思泪”等。

3、三首诗词景物描写各具特点,主题的表达也不一样,谈谈你的认识。

山行》:由远到近,景中有情,景中寓理。

渔家傲》:情景相生、相融。

苏幕遮》:描绘色彩,借景抒情。

七、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霜叶( )塞下千嶂( )

燕然未勒羌管( )不寐独倚( )

2、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衡阳燕去无留意。

四面边生连角起。

山应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晴,更在斜阳外。

3、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寐: 黯乡魂。

黯:明月楼高休独倚。

休:4、三首诗词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八、作业设计。

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书写自己心中的秋天。

教学反思:1、 本教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 紧扣学习目标展开教学,目标教学贯穿课堂始终。

3、 注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分析,对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赏析。

4、 学生要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局部分析,感受作者描绘的图景和表达的感情。

5、 教学时对《渔家傲》和《苏幕遮》的讲解不必过细,主要是进行比较阅读,不可耽误太多时间。

6、 训练学生对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进行拟标题训练,可以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见。

推荐理由:正如本教案的设计者所说,这课的设计,紧扣学习目标展开教学,目标教学贯穿课堂始终。注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分析,对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赏析,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

山行。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4.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目标。二 三教学用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领入诗。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

山行》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教案设计

山行 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诗写景 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 熟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重难点。重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阶段的古诗词学习还是得注重量的积累,只有大量的阅读背诵古诗词,方能厚积薄发。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仍是背诵。难点 学习并体会本诗写景 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法 诵读为主。教学过程。杜...

七年级语文《山行越调天净沙秋思》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山行 越调 天净沙秋思 二。教学目的 一 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生字。枫f ng 径j ng 瘦sh u 斜 在诗中读xi 是诗歌中的古音,石径斜xi 还读xi 斜xi 面。思 在诗中读s 也是诗歌中的古音,秋思s 还读s 思s 考。2.形似字。3.词语。山行 在山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