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北师大版 期末检测题

发布 2023-03-03 02:22:28 阅读 6795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山东东营)下图表示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

b.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水。

c.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②指的是水蒸气。

d.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2.深秋,位于路灯旁的树叶比远离路灯的树叶( )

a.先变黄 b.稍晚变黄 c.同时变黄d.不变黄。

3.人们经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你认为下列哪一环境最适合锻炼身体?(

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

4.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c.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d.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呼吸。

5.把刚一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下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6.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

a.光合作用b.能繁殖后代c.捕食d.向光性

7.“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

a.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8.下列哪种条件不能促使蒸腾作用的速度加快?(

a.风速加大 b.气温升高 c.日照增强 d.空气湿度增大。

9.校园内的一棵大树在初夏阳光的照耀下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10.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绝大多数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这个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细胞b.系统 c.组织 d.器官。

11.在**的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 )

a.染色体 b.蛋白质 d.细胞核。

12.在科学**中,如果有人得出与你相反的结论,你的态度是( )

a.坚持你的意见 b.放弃你的意见 c.要求对方修改结论 d.共同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13.除了下列哪一项以外,其余现象都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a.大量潮湿种子周围的空气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贮存大量蔬菜的地窖比空地窖要暖和许多。

c.植物幼苗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绿起来了。

d.进入贮存大量水果的地方,点燃蜡烛发现火焰不大,燃烧不旺。

14.下列做法中,比较科学合理的一项是( )

a.卧室内多放置一些观赏植物b.早上在树林中运动,多吸收新鲜空气。

c.适当施用农家肥,及时对农作物进行松土 d.夏天中午给萎蔫的花卉浇水。

15.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

16.下列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是( )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 b.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c.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 d.水+氧→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

17.下图为某些物质在生物体和环境之间流动的示意图,甲、丙表示含碳物质进入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乙、丁表示水离开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根据此图,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种作用的推论,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甲可能为呼吸作用 b.乙可能为呼吸作用 c.丙可能为光合作用 d.丁可能为蒸腾作用。

18.人类的下列活动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将水稻和小麦的种子晒干**库保存 b.大雨过后,给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

c.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d.向贮藏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19.若将甲、乙两株形态、大小、长势相似及质量相同的同种植物在天气晴朗的早晨置于空旷处,傍晚时取甲植物烘干并称重,次日早晨取乙植物作相同处理。二者质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比乙重b.乙比甲重 c.甲、乙同重d.不一定。

20.玉米苗期要进行松土,这是为了( )

a.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b.增强抗涝能力。

c.促进根系向四周平行生长d.提高土壤温度。

21.下列不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的是( )

a.人口增长,呼吸作用增强b.森林锐减,光合作用减弱。

c.温室效应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22.下图表示玉米植株在阳光下,有4种物质进出叶片,物质1和物质2是气体,物质3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物质2和物质4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人类生命活动不需要的以及能贮存在果实里并能提供能量的物质分别是( )

a.物质1,物质4 b.物质2,物质4 c.物质3,物质2 d.物质1,物质3

23.下列哪一项不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a.为动物和人提供食物**b.为动植物和人提供能量**。

c.为动植物和人提供呼吸需要的氧气** d.为动植物和人提供呼吸需要的二氧化碳**。

24.决定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温度 ②氧气浓度 ③水分 ④光照强度。

ab.②③cd.①②

25.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植物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其原因是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

b.化石燃料燃烧以及植物、人和动物呼吸都可以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

c.对森林和草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能引起碳—氧平衡失调。

d.温室效应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有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26.(10分)下图所示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的实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钟罩里,蜡烛不久熄灭了,小白鼠很快死去(如下图甲所示)。

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能长时间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如图乙所示)。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正常活着(如图丙所示)。请分析回答:

甲乙丙。1)图甲所示实验中蜡烛熄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

2)图乙、丙所示实验现象说明,密闭玻璃罩内有了满足动物生活、蜡烛燃烧所需的和植物生活所需的。

3)根据你所学知识分析以上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小强在做图丙所示实验时,发现密闭玻璃罩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其原因是 。

27.(12分)下图所示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甲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把甲、乙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

1) 数小时后,摘下甲装置内的叶片,经过脱色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叶片不变为蓝色,证明叶片中。

存在。水槽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摘下乙装置内的叶片,经脱色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则叶片的颜色 。原因是。

3)将两装置先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作用是。

4)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28.(8分)下图是叶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d的名称是它成束分布在叶肉组织之间,是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

2)b的名称是它接近上表皮,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较多,排列得比较紧密和整齐,好像栅栏一样。

3)a和f分别称为上下表皮,它们是分布在叶片上下表面的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这些细胞无色透明,细胞外壁有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

4)e的名称是它是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检测卷北师大版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小明周末外出爬山,携带了下列食物,其中不能为他提供能量的是 a 面包 b 纯净水 c 香蕉 d 牛肉干。2 小明不爱吃蔬菜,近期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他体内可能是缺少 a 维生素c b 维生素d c 维生...

2019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检测卷 附答案

2017虞城县站集一中七年级下期生物期末模拟测试卷。出题人 王慧敏。一 选择题 每1分,共30分 1 糖尿病患者可以注射 加以 a 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 c 性激素 d 肾上腺激素。2 小红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给小红和妈妈输血,小红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又不能给小红输...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北师大版

2010 2011学年度 第一学期 期末试卷。七年级生物。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一 选择题,每题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写在括号或 内,每题2分,共50分。1 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这说明生物具有。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能力 d.新陈代谢。2 蜻蜓点水,这属于生物的哪项特征。a.应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