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发布 2023-02-27 22:11:28 阅读 6111

3.丑小鸭的形象意义:成为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4、外貌、心理、环境描写对刻画丑小鸭的作用。

5、故事给人的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四课 《诗两首》

1、文体(都是哲理抒情诗)、作者(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家,塑造“多余的人”、“小人物”的典型形象。弗罗斯特———美国诗人,被称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交替性的诗人”。

2、背诵第一首。

3、理解第二首中“路”的含义: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4、诗人为什么重点写未选择的路?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

这也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来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第六课《黄河颂》

1.作者(光未然)及作品。

2.内容:a、写黄河是摇篮,历史贡献大;b、写黄河是屏障,地理优势;c、写黄河有肩膀,贡献伟大。

3.主题: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4.写法:、呼告的手法。b、反复、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5.语言特点。

第七课 《最后一课》

1、文体(**)、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b、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c、起到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a、对比。b、前呼后应。c、以小见大。d、烘托手法。

第八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文体(抒情散文)。

2、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3、掌握比喻义:(重点)

1)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

2)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3)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4)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5)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6)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7)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4、找出“道路”、“境界”、“旅途”、“征人”、“崎岖险阻”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

第九课 《土地的誓言》

1、文体(抒情散文)、作者:端木蕻(hóng)良,“东北作家群之一”。

题意:我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主题:爱国。

3.写法:a、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b、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写法。c、用呼告的手法,变换称呼。d、想象、联想丰富。e、用大量的形容词,生动形象。

第十一课 《邓稼先》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

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5.掌握文中的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第十三课 《**巨人贝多芬》

1.文体(人物传记2.理清记事顺序及内容。

3.掌握肖像描写4.认识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5.贝多芬的**是灵魂的声响。

第十四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文体(记叙文)。

2.识记各作家的简历(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

屠格涅夫:**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父与子》。歌德:

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左拉:法国**家,代表作有《小酒店》。

)3、掌握不同人物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的写法。

4、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第十六课 《社戏》

1.文体(**)、作者(鲁迅)、线索(看社戏)。

2.理清并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

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4.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重点阅读段:第10——14段、第段、第40段。

6.中心。第十七课 《安塞腰鼓》

散文。1.了解课文。

2.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4、理解一些句子的含义(课文后的练习二)。

5、写法:a、短句与长句交错,富有节奏感、**美、诗意美。b、语句铿锵,有气势。c、动静结合。

6、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朴实、粗犷、开朗。安塞腰鼓舞姿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热。

7、排比句和感叹句的作用:增强句子的语势,使文章气势恢弘,雄浑有力,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8.短句的运用。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

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制的情景。

第十八课 《竹影》

1、散文 2、了解并区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中国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2、注意生活积累,学会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美。

第十九课 《观舞记》

1.散文作者(冰心)。

2、掌握生动描写优美的舞蹈艺术的写法(从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写)。

3、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心灵之舞。

第二十一课 《伟大的悲剧》

1.文体:人物传记。

2.作者:奥地利的茨威格。

3.理清故事情节。

4.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及人物体现的精神。

5、如何理解“伟大的悲剧”。

第二十二课 《荒岛余生》

1.**、笛福与《鲁滨孙漂流记》。

2、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刻划人物的作用。

3、第一人称的作用。

4、**的主题:人只要有志气、

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第二十三课 《登上地球之巅》

1.文体(通讯)。

2、掌握按时间发展顺序和地点的转移来写人记事的写法。

3、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对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

4、领会课文所体现的思想精神。

第二十四课 《真正的英雄》

1.文体(演讲词、议**)。

2.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段落划分及段意的概括、主题。

主题: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第二十六课 《珍珠鸟》

1.文体:散文。

2.作者:冯骥才,当代作家,作品有《雕花烟斗》、《神鞭》。

3.文章的叙事线索: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

4.文章主题:这篇散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

歌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好,体现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主题。(对主题要能谈出自己看法。)

5.领会本文对珍珠鸟细腻的神态、动作描写体现出的作者温柔情感。

6.掌握文章结尾点题的写法。

7、写出与“鸟”有关的词语、诗句。

第二十七课《斑羚飞渡》

1.文体(**)。

2.品味详细描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的有关动词。

3.斑羚飞渡给人的启示: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

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4.景物“彩虹”描写的作用:

5.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6、如何看待文中“人”的角色: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人类是蔑视的。人类肆意**它们,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

7.掌握景物、神态、动作、侧面描写。

第二十八课《华南虎》

1.主题: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了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2.理解华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文中“虎”、“观众”、“铁笼”和“我”的象征意义。

虎:不羁的灵魂。

观众:冷漠、市侩、助纣为虐、不觉悟的群体。

铁笼:囚禁一切自由精神、代表**。

我”:代表有良心、有理想、有灵魂的觉醒者。

4、“我终于明白了---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止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第二十九课《马》

1.文体(科学小品、散文)

2.布封与《自然史》。

3.家马与野马的不同特征(从形态、习性、生理功能、用途等方面区分)。

4.作者对两种马的不同情感态度。

5.对比的作用(家马和野马、马和七种动物的对比)。

6.写出有关“马”的成语、诗句。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 对他人有礼貌 尊重他人的劳动 尊重他人的人格。2 为什么尊重他人?1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2 换位思考,意识到他人同我们一样需要自尊。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3 我们需要借助他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更好地认识自己。4 在成长中,我们需...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要点。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 亚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望大洋洲。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亚 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 亚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望大洋洲。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亚 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