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湘教版 教材分析

发布 2023-02-27 17:10:28 阅读 9973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分为五个大的板块:认识地理学科、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

在内容上表现出:从地球环境到人文环境,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的知识结构。从地理知识的体系中看,主要以全球、世界为出发点,讲的是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地理知识,即表现地球环境的整体性,也不失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

每一章节内容都有突出发展性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观点。从现代教学的体系中看,众多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一个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知识的渴求性。

真正体现了教材的可读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结构也分为:导读、正文、阅读、活动和**五大部分。导读内容在每一大章的前面,介绍了每一大章的核心内容和需要**的主要问题。

虽然篇幅不大,但也足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正文部分大约占整个教材的二分之一左右,主要叙述地理知识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分布,是教材的主体内容。

阅读是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专题性较详细的介绍。活动部分的内容是对教材的更深一部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可分为专题地图、示意图和景观图,是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如何教会学生在图中提取地理信息,从而获得地理知识,是一位地理教师主要传递知识的任务和目标。

例如:读p16图2-5地球的基本数据图,需要完成以下的任务: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描述地球的大小。而不是简单告诉学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的结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对教材中每一幅图不只是看一看图例,而是要了解这些图例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的状况和为什么会这样分布。每一幅图都表达了一种或几种地理的事物以及这些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教学建议:

七年级地理可以讲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开始,把握了教材结构各部分的主要问题是关键。从看图说话入手来学习地理,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和技巧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主要任务。

要学会看图,首先要知道图中每一个元素讲的是什么,主体元素的背景是什么,背景与主体元素存在一个什么关系?

例如:p3图1-1和图1-2两幅图是展示给学生的最早两幅图,要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是看这两幅图。第一,这两幅图中的运动员在做什么?

他们在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在我国哪个省可以找到适合做这些运动的场地?

他们能互换场地吗?为什么?所以这两幅图不仅仅是指的运动员的活动,而且揭示了开展这种活动的地理环境以及运动与环境的必然联系。

例如:p9图1-15和图1-16,教学目的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而是引导学生们去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在面积大小、内容详简方面有什么不同,再对比一下两幅图的比例尺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最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从以上两**的教学也可以表现出从单图的阅读到图与图的比较;从观察图的内含到归纳地理事物的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同时得到了认知方面的飞跃。

在学习教材过程中还必须与新课程标准进行对比。也许选用的教材会有所不同,但课程标准是一样的,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一样的。以下是七年级地理上册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教学建议:

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说明: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二)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说明: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一项,只要求学生知道电子地图光盘、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世界地理(一)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说明: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二)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3.主要气候类型。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

如有条件,让去过外地(或外国)的学生,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说明:

天气符号和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现的常用天气符号和简单天气图。●要求学生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三)居民1.

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2.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3.聚落。

运用**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资料,配合地图进行展示。●收集聚落景观**,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四)地区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2.国际合作。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宣讲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主要的宗旨是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具体内容是倡导学生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 建立在学生具有同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 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一 与以往的地理教材相比,新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2 如何处理教材中 活动 案例 不讲解,学生认为教学任务没完成,讲解,耗时长效果不一定好。面对这种情况,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比新课标,了解新教材参考不同版本教材。明白不同版本教材的共性与差异,不局限于书本,把每一本书都当参考教材用,重组教材,重新整合教学资源,讲清知识要点。突破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一 指导思想。课程改革的两大转变。1 观念的转变 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由 学科本位 知识中心 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2 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主体 转变为 学生主体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