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题库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

发布 2023-02-25 19:18:28 阅读 2235

语文知识整理。

我国古代文章体例。

古代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史书,它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在我国古代,史籍非常发达,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名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些史籍,有的记载的年代跨度大,有的记载的内容庞杂,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总是按一定的体例加以编排。一般来说,根据编排的线索,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如果在编写中是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的,称国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书的有关体例作简要说明。

1.编年体。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主要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4.国别体。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

5.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下面对我国古代几部著名的史书作简要介绍:

1.《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2.《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3.《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2023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4.《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2023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5.《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6.《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迄于新莽地皇四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计100篇,由东汉班固撰写。

我国古代女子别称。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是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在此作简要介绍。

1、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2、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祕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3、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4、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5、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如唐代高适《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6、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7、裙钗。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8、巾帼。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妇女的代称。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古诗词中美女的别称。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蛾眉:白居易《王昭君》:“汉使却回凭寄语,**何日赎蛾眉。”

红颜: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袖:韩《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红粉: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几种特殊形式的比喻。

我们知道,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其实,比喻还有若干种形式。了解和掌握这些形式,对于灵活运用比喻,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是大有好处的。

一、博喻: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

如:……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蓝、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天山景物记》)

二、倒喻:又名逆喻,即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如: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反对党八股》)

三、反喻: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这种比喻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情的鲜明性。

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显耀自己。(《致橡树》)

四、引喻: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

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

五、互喻:又名回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

六、较喻:又称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喻体。如: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为了忘却的记念》)

七、饰喻:是指本体和喻体间构成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喻体作定语,本体作中心语,如:

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天山景物记》)二是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语,如: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土地》)

语文常识。1、**:**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

**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的三要素有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的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因此**中的第一人称“我”和作者要分开。

2、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揭示中心的方式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散文的线索: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可以用人、事物、感情、景物、时间、地点等作为线索。

3、诗歌:诗歌的分类: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从诗歌体裁上分为:

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4、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雕塑、**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戏剧的分类:

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按内容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按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按篇幅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戏剧文学,即剧本,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剧本通常包括两部分:

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剧本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结尾之后还有尾声。

常见文学知识梳理:

a、古籍和作品:

1)、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诸子集成》:原国学整理编辑。本书辑录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家和学派的代表作品二十八种。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诗经》通常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朝历史、****的。“颂”共40篇,多是祭祀祖先的诗歌。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在历史著作的撰写方面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还为散文的叙事、议论和**、戏剧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5)、《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6)、《晏子春秋》:记载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对当时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劳动人民的馆饥寒交迫及各国之间的勾心斗角,都有一定程度的真实反映,文章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7)、《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

8)、《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9)、《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10)、《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特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你追日”等著名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

初中七年级语文题库七年级语文答题纸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2011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质量反馈答题纸。一 积累运用 共28分 1 2分 2 10分 3 6分 名称。栏目一栏目二。作者。说说你欣赏的人物并联系故事情节阐述理由4 4分 为了升高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写作兴趣,学校举行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内容具...

初中七年级语文题库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1 5 b 2分 c 2分 a 3分 d 3分 b 3分 6 伦腑酬颤 每字1分 7.9分,每空1分,错字 漏字不给分。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潮平两岸阔。铜雀春深锁二乔。稻花香里说丰年。随风直到夜郎西。起舞弄清影。千里共婵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8分 ...

初中七年级语文题库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答案

樟树市2012 2013学年 上 期末质量检测卷。七年级语文参 一 6.1 屈原 2 鲁迅7.略 主谓宾搭配得当即可 8.1 你这个孩子太不懂礼貌了!2 老大爷,请问到玉华山怎么走?还有多远啊?有礼貌即可 9.1 有朋自远方来 江春入旧年 3 几处早莺争暖树 断肠人在天涯 5 无可奈何花落去 6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