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

发布 2023-02-25 18:35:28 阅读 8316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古诗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诗词复习要点1.王湾《次北固山下》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参考:用大小映衬的手法。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参考:这两句中用“生”“入”二字用拟人化手法。将“海日”“江春”人格化,而寓有生机。生动地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3)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杜牧《赤壁》

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赤壁之战。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3.苏轼《浣溪沙》

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3)赏析下阕。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4.王建《十五夜望月》

1)这首诗通过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营造了清冷寂静,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2)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

地白”二字字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中、凝练,既写出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月夜的寂静。

3)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还使人联想到月宫中美景。

4)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

这两句诗人不正面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深沉。“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化虚为实,给人以动态形象感,将无形的秋思写得生动可感。仿佛秋思随着银色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5.苏轼《水调歌头》

1)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月下饮酒,词人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词人由感伤离别而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出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3)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全词深沉婉曲,流**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什么?(见课文)二、文言文复习要点(一)《古代寓言二则》1.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2)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2.一词多义:

其:自度其足郑人的之:至之市到——去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何不试之以足代鞋子遽契其舟那,那个是吾剑之所从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度:自度duó其足量长短而忘操之代尺码吾忘持度dù尺码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剑3.特殊句式:

1)倒装句:郑人有欲买履者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

无自信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反问句:不亦惑乎(表示委婉语气)不是很糊涂吗4.性格:固执、迂腐。

5.手法:通过人物对话讽刺;通过议论讽刺。

6.道理: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7.启示:学习上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善于思考,灵活应用………二)《幼时记趣》

1.通假字:项为之强“强”同“僵”,僵硬以土砾凸者为邱“邱”同“丘”,土山2.一词多义: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昂首观之(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代词,二虫斗)

心之所向(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驱之别院(代词,指“癞**”)

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3.固定句式:

作……观(当作……看),以……为(把……当作)4.一个中心:记趣。

5.两个原因:眼力好,善于观察和想像6.三个故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

7.四幅画面: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鞭打**8.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强”这一细节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生动表现**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传神。

3)捉**,鞭数十,驱之别院:“捉”,“鞭”,“驱”既表现驱赶**过程,又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驱除**,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

4)冲烟飞鸣“冲”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

5)果如鹤唳云端“唳”仿佛使人听到鹤飞云端高亢的鸣叫。

6)拔山倒树而来“拔”“倒”形容**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看来有违常理,但以儿童的眼光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三、巩固练习。

一)《次北固山下》

1.《次北固山下》作者,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的意思,本诗属言诗。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表现了这一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评析。

4.请发挥想象,具体描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一联所呈现的画面。(30字左右)

二)《赤壁》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他与同时期的并称为“小李杜”。“前朝”是指朝,周郎是指。2.试简析这首诗的后两句的艺术特色。

三)《浣溪沙》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首词的上阕的展示的画面。

2.说说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水调歌头》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3.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两个作家。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思想。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由幻境回到了现实,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作者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反问。

d、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之后,消极地逃避现实,想躲到天上宫阙去,不问世事的思想。因此,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消极悲观的。

6.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五)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1.《郑人买履》选自《》,作者,_(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①履()②宁()

3.解释字词。(1)履()(2)操()(3)宁()(4)罢()(5)及()(6)遂()(7)市()(8)坐()4.翻译下列句子。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六)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编者是_。2.给下列字注音。①坠()②遽()③契()④惑()3.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②是()③遽()④求()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①是吾剑之所从坠。译文:。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7.“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是两则成语典故,你还能举出类似的成语吗?最少四个。

七)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鞭数十,驱之别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张()目对()日⑵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⑷盖()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徐喷以烟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项为之强d、驱之别院故时有物外之趣。

3.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译文:。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译文:。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④捉**,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

4.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__2)__3)__

5.“拔山倒树而来”的描写带有夸张想象,作者把__想象为山,将__想象为树。

6.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附:“巩固练习”参***。

一)《次北固山下》:1、王湾唐代旅途中停宿五律;2、思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这一联运用对偶,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涵着自然理趣;4、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蓝草的江水之上。

(二)《赤壁》:1、杜牧李商隐汉周瑜;2、这两句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或议论,诗人借历史人物隐晦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

诗人借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三)《浣溪沙》:1、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松林间蜿蜒着一条沙石小路,遇雨洁净得没有一点泥沙。暮色苍茫,细雨霏霏,不时传来杜鹃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四)《水调歌头》:1、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2、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4、婉约李清照柳永;5、d6、示例:(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

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五)—(七)略。

七年级上语文复习学案

七年级 语文 科复习学案。1 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 一文中作者是史铁生,其代表作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 散文 我与地毯 b.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 吉檀迦利 园丁集 飞鸟集 新月集 等。c.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 繁星春水 散...

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 一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 字音。浏览诠释憧憬裨益广袤惊羡 嫩绿腼腆嶙峋瑕疵挑剔斑驳。依偎踌躇急遽宁可涟漪淅沥 诧异栖息融洽迷惑沐浴熠熠。徜徉绚丽婵娟铭刻雕镂镌刻。寂寞凝注沉醉稚气藐视丘壑。迸溅穹隆积攒沉淀呜咽严谨。涉足安详摒弃犀利潇洒怪僻 安恬撷取惆怅自诩豁达跻身 聘请荟萃报酬履历荧屏概率 宫阙宝藏颠簸...

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学案

一 积累与运用 22分 1 填空。7分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列子 汤问 桃李不言司马迁 史记 李将军列传 但余钟磬音。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吴楚东南坼杜甫 登岳阳楼 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 自嘲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又酸又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