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总结整合

发布 2023-02-23 23:46:28 阅读 4483

班级姓名。一、明清时期**统治的加强。

1、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4) 实行削藩政策。

2、清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迁移应用】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郊外。

1)这是哪位著名思想家说的话?他抨击了哪一时期的什么事件?

2)文中的“焚书”“咸阳郊外”指的是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3)“八股文”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危害?

4)历史上还有类似于“咸阳郊外”和“八股之害‘的实例吗?

2、明清对外交往特点的变化。

1、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史实或政策。

1)明朝:郑和下西洋 a人物b目的:

c时间和次数:

d评价:e历史意义:

2)清朝:“闭关锁国”

a、定义;清**实行的一项严格限制对外交通、**的外交政策。

b、原因:1、

c、表现:d、影响:(积极)

(消极)2、对外国家关系。

重大历史事件。

1)明朝:a、戚继光抗倭;概况:

评价:b、西方侵略者入侵:

2024年。

2024年。

2)清朝:a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间:

意义:c雅克萨之战:两次的时间:

2024年,双方签订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意义:

3、认识: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特点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封建统治的危机。

迁移应用】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航海家项目郑和哥伦布。

时间 1405—2024年 1492—202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约2.7—2.8万人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英国马嘎尔尼使团2024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发现:

“中国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到“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非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1)请回答郑和及其船队七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远航的目的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

2)根据材料一,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说一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3)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嘎尔尼使团对清朝当时航海状况的评价。

三、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1)原因:明清经济的发展。

a农作物新品种引进。

b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活跃。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a时间:b地点。

c标志。4、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

1、科技文化成就。

1)紫禁城。

2)明长城(东西。

2、三大总结性科学巨著(人物、时间、成就或地位)

3、四大文学名著:(时间、作者、内容或地位)

3、戏剧的繁荣。

a汤显祖。b京剧。

4、书法:董其昌。

绘画;徐渭。

扬州八怪;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加强对**的管辖。

a唐朝:唐朝时**称“吐蕃”,唐和吐蕃是“合同为一家”的友好关系,(实例)

b元朝:在**设宣政院,管理**事务,**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c清朝1、册封。

2、设驻藏大臣。

3、“金瓶挚签”制度。

2、加强对西北的管辖。

a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

b唐朝:设安西都护府。

c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

3、受妥善安置的土尔扈特部。

4、清朝前期的疆域。

迁移应用】1、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保卫边疆做出了哪些努力?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材料中的“帝国”指哪个国家?什么朝代?

2)大这个王朝是以什么政策人为隔绝于事世的?

3)这个“帝国”当时采用了什么政策导致出现这样的危机?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富有四海,岂许尔小国微货物哉?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3)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1)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或答“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时期,**家采用多种题材,以高超的技术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个情节曲折、人物鲜活的故事,反映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

1)我国哪一部**是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的?具有浪漫气自的长篇神话**是哪一部?

2)为什么说《红楼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3)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这一时期哪些文学作品反映了这一特点? 答、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同步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 选择题。1 下列机构中,不可能出现在明朝统治后期的是 a 三司 b 六部。c 厂卫特务机构 d 丞相。2 郑和远航没有到过的地方是 a 地中海沿岸 b 红海沿岸。c 非洲东海岸 d 印度洋沿岸。3 大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下列对这一朝代建立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蒙古族建立 b...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七年级历史月考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内。1 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 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郑和的船队能在黑夜里辨识航向主要是因为。a.郑和的船队庞大 b.明朝的造船技术先进。c.指南针用于航海 d....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班级姓名。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 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 1 在地方 取消设立先后为王,驻守地方,巩固皇室。2 在 废除和 提升的职权,并直接向负责。为分散兵权,把分为。3 为监视官民,设立了掌管侍卫 缉捕 刑狱诸事。二 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 1 迁都2 继续实行削藩政策。3 设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