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纲要。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的球体,要知道地球形状的发现过程,从天圆地方到椭球体。
2)地球大小描述:最大周长(赤道)长度: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经纬线比较:(p6图1.6,p7图1.9)
4)经纬度比较:
5)南、北半球的划分:分界线—赤道(p7图1.8)
6)东、西半球的划分:分界线—20°w和160°e经线(p8图1.11)
(注意:东经不都在东半球,西经也不都在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东大西
7)地理坐标的书写:
例如,南京北纬32度,东经118度,写作(32°n,118°e)
注意:①不能少“°”先写度数,再写字母③只有赤道、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不写字母,其余都要有n、s、e、w)
8)方格状经纬网的地理坐标判断:
第一步:明确“横纬竖经”,即横线是纬线,竖线是经线。
第二步:明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三步:数值:越往上(北)越大为北纬,越往下(南)越大为南纬,越往右(东)越大为东经,越往左(西)越大为西经。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2)太阳直射点及节气、南北半球的季节(p13图1.18,要熟记):
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白昼长度↑ 白昼长度↓ 白昼长度↓ 白昼长度↑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第二年春分昼夜平分白昼达最长昼夜平分白昼达最短昼夜平分。
4)五带的划分:(p12图1.20)
北极90°n
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北极圈66.5°n
北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北回归线23.5°n
赤道0° 热带有2次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回归线23.5°s
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南温带夜现象,四季分明。
南极圈66.5°s
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南极点90°s
第三节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识记基本的图例p18图1.25)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的换算,图上距离一般是cm,实地距离一般是m或km)
例:图上5cm代表实地距离1500km,则比例尺为1:30000000
3)相同图幅的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大,内容简略。
4)方向的判断:(8个基本方向见p17图1.23)
方法一:有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方法二: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方向为正北。
方法三:无经纬网或指向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海拔高度:又叫绝对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地形图上标注的数据都是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例:甲地海拔2000m,乙地海拔-200m,则两地相对高度=2000―(―200)=2000+200=2200m
6)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p17图1.30)
7)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8)等高线地形图部位判断:(p25图1.37)
山顶:闭合等高线中心,数值内大外小,用▲表示。
鞍部:两座山顶之间的凹处。
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适合攀岩运动,会有瀑布)
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出(往往有河流发育)
9)分层设色地形图:绿色表示平原。
地形剖面图是最能直观体现地表起伏的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海洋和陆地的比例:71%海洋,29%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p33图2.6,能根据轮廓形状、位置关系认识,并能区分东西半球)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跨360度)
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纬度最高的海洋:北冰洋。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4)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属于北美洲)
5)亚洲—欧洲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分界:苏伊士运河(p33图2.7)
北美洲—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最主要)、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
2)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证明大陆漂移说的证据(a.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轮廓相似b两岸的古老地层相似c.两岸的古老生物相同)
3)六大板块与两大火山**带(p42图2.22和图2.23)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环太平洋火山**带(**国家:日本、新西兰、美国、智利等)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国家:土耳其、印度尼西亚)
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
5)板块挤压碰撞,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或岛弧(如日本群岛);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新的海洋(如红海)(p43图2.24)
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中海不断缩小至消失,红海不断扩张成大洋。
7)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地壳上升,形成山脉。
8)日本多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常见的天气符号:p49图3.5,注意“雾”“霜冻”“沙尘暴”“台风”
2)风力、风向(风的来向)的表示方法:p48图3.3
3)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云区(云区一般是阴雨去),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4)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p51图3.7了解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 日平均气温的计算:4次测得的气温值相加再除以4求平均数。
2)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如下表:
4)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海陆因素——纬度相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约0.6℃
例:山脚海拔720m,气温28.8℃,求山顶1520m处气温?
5)气温曲线的判读:上凸的为北半球,下凹的为南半球。
6)能根据气温曲线判断所处温度带(热带、**带、温带、寒带)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单位是mm
2)降水季节的变化类型:
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
3)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这种雨叫地形雨),背凤坡降水少。
4)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天气反映短时间的大气状况,用阴晴、风雨、冷热来表示;
气候反映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能区别诗句俗语中的天气与气候)
2)气候的要素:气温、降水(描述气候特征时,二者缺一不可)
3)11种气候类型的分布(p65图3.28)
4)10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根据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描述)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产生了贫富分化。人们建造房屋说明了 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作用 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炎黄是距...
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一部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 绿色植物各类群主要特征比较 二 种子的结构 课本p81 菜豆种子 种皮 胚 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2片 无胚乳。玉米种子 果皮和种皮 胚 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1片 有胚乳。三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比较 四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区别 种子外有无果...
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如何进行考前复习 弄清考试 考什么?知识点 重点 难点 怎么考?能力要求,方法 思想 弄清自己会什么?错什么?忘的,理解偏差,方法漏洞,看错的 计算失误 补什么?能提高的增分点 练什么?解题速度 思什么?个人解题策略 心理调节 复习时应该侧重的三个方面 1 知识 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