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复习

发布 2023-02-21 15:34:28 阅读 8563

七年级下册(语文版)总复习材料【重点篇目】

第18课《陋室铭》一、文学常识。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他政治上主张革新,曾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

王叔文革新失败后,他屡遭放贬。本文就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的时候写的。后经人推荐,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著有《刘宾客集》,也称《刘梦得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二、背诵默写。

1.本文紧扣“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由此引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惟吾德馨。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惟吾德馨。3.结尾点题句是:何陋之有?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写主人生活环境清雅的骈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表现陋室主人生活雅致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

7.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作者运用典故,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三国时蜀国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一个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11.文中实写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古今异义。

1.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大雁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五、一词多义。

1.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何陋之有?(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则:有仙则名(则:就,那么)至则无可用(则:

却,但是)六、词类活用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著名。

名词做动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显灵,有灵验。形容词做动词。)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方位名词做动词)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乱:使扰乱;劳:使劳累。

使动用法。)七、特殊句式。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判断句,是,动词,表判断。与现代汉语中判断“是”相同。

)译: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它简陋了。)2.何陋之有?

(倒装,宾语前置,正确应为“有何陋?”)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重点问题1.本文立意有何特点?题目虽为“陋室铭”,但作者要表现的是“陋室不陋”,这是反向立意。2.紧扣“惟吾德馨”,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

从三个方面来表现: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渲染了恬静的气氛。“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

这里作者也是用自己所交往的人物来衬托自己的德才兼备,高雅脱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日常生活。3.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隐含了自己的远大志向,表明虽然自己身居陋室,也要做一个像他们那样德才兼备的人。

4.本文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表明“陋室不陋”,意在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和高洁。

傲岸的节操。

5.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除主旨句与末句外,全篇其余的都是骈句。(相邻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

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或相近的字。本文的韵脚为;名、灵、青、丁、经、形、亭,所押的韵是ing。

)好处是:骈句对偶让文章具有**美,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也便于吟诵和记忆。九、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借代)3.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反问)19《爱莲说》

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现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三、背诵默写1.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的名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

香远益清。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6.在文中,作者用“菊”比喻隐逸者,用“牡丹”比喻富贵者,用“莲”比喻君子。五、古今异义。

植:古:竖立今:种植。

六、一词多义。

1.鲜鲜有闻:少。2.独独爱菊:惟独,只。

4.者可爱者甚蕃(的东西)莲,花之君子者也(表判断)同予者何人(的)5.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6.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水陆草木之花,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7.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词,相当于“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与之”)七、特殊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翻译时,分句中间要加“是”。)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倒装句,“菊之爱”应为“爱菊”)译: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八、重点问题。

1.作者笔下的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请用原文回答,作者借莲花表现了君子怎样的品质?(1)从生长环境来看,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显示了一种高洁、质朴,就像君子不与恶浊的世界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一样让人钦佩。

(2)从它的体态香气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寓含正直、芳香,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不趋炎附势,美名远扬。(3)从风度气质看,“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此高洁、庄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作者在文中写菊、牡丹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写菊、牡丹的作用:写菊是正面衬托莲(正衬),写牡丹是反面衬托莲(反衬),这样衬托出莲高尚可爱,从而突出作者对莲的的欣赏、钟爱之情。

态度:对菊是惋惜,从“陶后鲜有闻”可以看出;对牡丹是鄙视,从“宜乎众矣”可以看;对莲是“欣赏、钟爱”,从“同予者何人”的反问中可以看出。3.文中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第一段主要采用叙述、描写,第二段主要采用议论、抒情。

4.本文中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在莲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

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赞赏,表明自己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第24课《**》

一、文学常识《**》,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集。

三、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四、古今异义。

1.几欲先走古:跑今:行走2.百千儿哭古:孩子今:儿子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其中夹杂今:里面或中心4.但闻屏障中古:只是今:但是五一词多义。

1)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乳头)(2)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3)指:

手有百指(名词,手指);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4)绝: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必绝(动词,,停止)(5)坐:稍稍正坐(动词,坐);满坐宾客(名词,座位)(6)名:

有仙则名(动词,有名);不能名其一处(动词,说出)(7)是:当是时(这);斯是陋室(表判断的动词)六、词类活用1.妇抚儿乳(喂奶。名词做动词)2.会宾客大宴(宴请。

名词做动词)3.不能名其一处(指出,名词做动词)

4.京中有善**者(善于,擅长。形容词做动词)5.妇手拍儿声(用手,名词做状语)七、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语(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同一时候)(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既而(一会儿,不久)(4)表示在特定的的某个时间内发生:

是时(这个时候)(5)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俄而(不久,不一会儿)、少顷(一会儿,片刻)、未几(不久)八、特殊句式1.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省略句)译:

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块)醒木罢了。2.会宾客大宴[倒装句、省略句。会(有一家人)大宴宾客]。

译:正赶上(有一家人)大宴宾客。九、重点问题。

1.文章中,**表演者模拟了哪几个场景?声音有什么特点?(三个声响场景:由睡到醒、再次入睡、失火救火。)

声音特点:第一个场景中是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由外到内。第二个场景中是由大到小、由急到缓。

第三个场景中是由少到多、由简到繁。2.“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这些道具有何作用?

表明了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的技艺高超,为下文作铺垫。3.结尾作者再次写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是否重复?

不重复。作者再次强调道具简单,突出其技艺高超。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4.请列举文中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并思考:写听众的反应有何作用?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

1)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作用:侧面突出表演者的技艺高超。5.本文写作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通过声音繁杂逼真、场景设计精巧突出了**者的高超技艺。侧面通过简单道具和听众反应烘托出**表演者的出神入化的技艺。

第25课《诗词五首》一、文学常识1.《饮酒》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渊明(也有说字元亮)。《饮酒》共20首,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都是诗人酒后偶然的题咏,借以寄兴抒怀,而非单独的饮酒。

本文是第5首。体裁上属旧体诗。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

作者王湾,唐代诗人。体裁上属五律。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选自《昌黎先生集》。

作者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题目中的“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体裁上属七律。

4.《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集》。作者李贺,字长吉,世人称之为“诗鬼”。体裁上属于乐府旧题诗。

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体裁上属于小令(散曲)。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天净沙》),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元曲可分为杂剧和散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能歌唱,有曲调,每个曲调一个名称,叫曲牌。

曲牌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等。另有题目。这首小令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二、背诵默写1.《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涵深刻道理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饮。

酒》中表现诗人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次北固山下》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中蕴涵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又孕育着新事物,有积极乐观精神的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的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仗工整。5.《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描绘将士们在边境奋勇杀敌壮烈场面的句子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表现将士忠君报国、誓与城共存亡的诗句是:

报君**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5.《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然后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凉孤寂心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主题1.《饮酒》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2.《次北固山下》表达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和旅途中思乡的情怀。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4.《雁门太守行》描绘了将士们在边境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5.《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游子思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五、学习诗词中的修辞。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2.归雁洛阳边。(引用)(报君**台上意。

)3.天街小雨润如酥。(比喻)(黑云压城城欲摧。)第21课《诗词五首》一、文学常识(1)《迢迢牵牛星》选自南朝梁代萧统所编的《文选》收录的《古诗十九首》。

本诗是一首古体诗。(2)《渡荆门送别》作者是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后人称他为“诗仙”。他的作品收录在《李白全集》。

(3)《春望》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他著有《杜工部集》。他被人称为“诗圣”。

他和李白合称为“李杜”。他的诗歌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边塞诗(内容),选自《岑嘉州诗集》。

作者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世称“岑嘉州”。他和高适一起并称为“高岑”。(5)《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

作者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是宋词继苏东坡之后,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二、理解性填空(1)《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牛郎织女含情脉脉却不得团聚的句子是: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渡荆门送别》中,照应诗题“送别”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夜晚伫立船头看到的景象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春望》中写诗人感伤国破家亡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最能体现诗人忧国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被誉为“妙手回春”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诗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表现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它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5)《西江月》描写夏夜山道的景物,渗透着诗人看到丰收景象而无比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三、诗歌主旨1.《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2.《渡荆门送别》表达了诗人初离故乡,展望前程的喜悦开朗心情,充溢着远别壮游、心怀开阔的激情,3.《春望》抒发了作者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5.《西江月》刻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反映作者因丰收而无比喜悦的心情和怡然自得的心态。

七年级下册复习

unit 5 i m watching tv 重点短语 homework做作业 tv看电视 dinner吃晚饭 basketball打篮球 for等待 on the photo通过 通话 to sb talk with sb 和某人谈话 of about sth谈论某事 books读书 show电视...

七年级下册复习

第一单元我是自己的主人。第一课我们都爱玩。一 基本问题 1.为什么说玩是我们的权利?答 1 从年龄特征来看,我们每个人都爱玩,爱玩是我们的天性。2 玩的权利是有法律保障的,是法律赋予儿童的权利。90年我国正式签署了 儿童权利公约 意味着我国愿意承担并认真履行公约规定的保障儿童基本人权的各项义务。2....

七年级下册复习

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 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 亚洲大部分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 亚洲北面濒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邻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相望,东隔白令海峡与美洲相望。亚洲是世界的第一大洲。2 亚洲地形特点 地形以高原 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