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发布 2023-02-21 10:04:28 阅读 9860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学业水平调研。

七年级语文。

说明:本套试题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

一、积累(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唱和(hé) 迸(bèng)溅湛(zhàn)蓝清冽(liè)

b.轻盈(yíng) 称职(chèn) 泯(mǐn)灭嫩(nìn)芽

c.憔悴(cuì) 猝然(c伫(zhù)立贮(zhù)蓄。

d.呵(hē)责伶仃(tīng) 嫌恶(wù) 霎(shà)时

2.勾画出每组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方框内 (2分)

a.隐蜜繁密阴晴圆缺任重道远。

b.烘托诀别明察秋毫苦心孤脂。

c.慷概朗润曲径通幽怡然自得。

d.辍泣庸碌猝然长逝擎天撼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d.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4.默写填空(6分,每空1分)

1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论语〉十则》中,表达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不亦君子乎?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朱自清《春》)

4)当今知识更新很快,要想保持先进就要不断学习,人们总爱用来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朱熹《读书有感》)

5.文学常识填空(3分)

1)“龟兔赛跑”、“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些有趣的故事就出自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对清代文学家的文学成绩的高度评价。他的代表作是。

3)“巴山夜雨”出自 __代诗人___的《夜雨寄北》。“巴山夜雨”已经成为离情的代用语,指寄居客地又逢夜雨的孤凄寂寞的情景。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诣:

到达)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通:被通报)。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③,是仆与君奕世④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⑤,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⑥。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 ,字文举,东汉人,孔子的二十四世孙,以诗文著称。

②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③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同您的祖先李伯阳有师生的关系。先君,死去的祖先。仲尼,孔子的字。

伯阳,即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李元礼也姓李,所以孔融说李伯阳是李元礼的先人。师资,老师。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④奕世:

累世 ⑤小时了了:小时聪明。⑥踧踖(cùjí):

局促不安的样子。

6.解释加点的字(4分)

1)相委而去 (2)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3)人以其语①语②之语语。

7.下面四个“之”意思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人以其语语之 b.莫不奇之 c.有师资之尊 d.下车引之。

8.翻译句子(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分)

2)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2分)

9.理解填空(6分)

1)乙段文字“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则故事表现了孔融少时的。

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言外之意是。

2)甲文中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目,元方据理力争,指出对方“ ”

”义正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乙文中文举面对客人的轻视,针锋相对,结果是客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场“ ”狼狈不堪。

10.读罢上文,两位少年的机智聪慧令人赞叹,你还知道历史上类似的少年事例吗?请至少举出两个。(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5题。(15分)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

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

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

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11.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___的水,乙文写的是___的水。(2分)

12.甲文中水的特点是乙文中水的特点是2分)

13.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试从两段中各找出一个例句来。(4分)甲】乙】

14.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2)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15.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 (3分)

二)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7分)

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

李雪峰。朋友去远方,把他在山中的庭院给我留守。朋友是个勤快人,院子里常常打扫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

而我却很懒,除了偶尔扫一下被风吹进来的落叶,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我却从不去拔。初春时,在院子左侧的石凳旁冒出了几簇绿绿的芽尖,叶子嫩嫩的、薄薄的,我以为是汪汪狗或芨芨草呢,也没有去理会,直到20多天后,它们的叶子蓬蓬勃勃伸展开了,我才发觉它们的叶子又薄又长,像是院外林间里幽幽的野兰。

暮夏时,那草果然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缕缕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那些兰花一样,只不过它是蜡黄的,不像林地里的那些野兰,花朵是紫色或褐红的。我采撷了它的一朵花和几条叶子,下山去找一位研究植物的朋友,朋友兴奋地说:“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了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腊兰一棵至少价值万余元。

”腊兰?”我也愣了。

夜里,我就打**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朋友。“腊兰?一棵就价值万元?

就长在我院里的石凳旁?”朋友一听很吃惊。过了一会儿,他告诉我,其实那株腊兰每年春天都要破土而出的,只是他以为不过是一株普通的野草而已,每年春天它的芽尖刚出土就被他拔掉了。

朋友叹息说:“我几乎毁掉了一种奇花啊,如果我能耐心地等它开花,那么几乎几年前我就能发现它了。”

是的,我们谁没有错过自己人生中的几株腊兰呢?我们总是盲目地拔掉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开花的野草,没有给予它们开花结果证明它们自己价值的时间,使许多原本珍奇的“腊兰”同我们失之交臂了。

给每一棵草以开花的时间,给每一个人以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盲目地去拔掉一棵草,不要草率地去否定一个人,那么,我们将得到多少人生的“腊兰”啊!

17.本文第。

一、二自然段对腊兰进行了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在院子左侧的石凳旁冒出了几簇绿绿的芽尖”句中的“冒”能否换为 “长”?说说你的理由。(3分)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一 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潜行 qi n 谚语 y n 和睦 m b.铁锹 qi o 倏忽 sh 山门圮于河 p c.足迹 j 蝉喙 hu 弥漫 m d.万载 z i 峰峦 ru n 篡夺 zu 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闷热颤动头晕目眩峰围蝶阵。b....

七年级语文期末 试题

龙镇农场中学二 一四 二 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卷首语 亲爱的同学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张试卷就是你的天空和海洋。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相信你是最棒的。一 知识积累与运用 27分 1.一手漂亮的字是令人艳羡的,请你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方格内,要求正确 工整 美观。2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

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2007年上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语文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 书写 养成习惯 分 写字就如做人,必须认认真真 踏踏实实去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答题时书写要工整 卷面要整洁,那也是真本领的啊!1 先看看你是否养成认真工整书写的习惯。分 父母师长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你也一定积累了许多为人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