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仲永》一文作选自 ,作者 。
3、其受之天也卒之为众人。
4、方仲永“泯然众人矣”原因的句子是。
5、《木兰诗》选自___代___编的这首诗是___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6、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7、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8、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旦辞爷娘去。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9、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关山度若飞。
10、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寒光照铁衣。
11、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 。
12、描写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
13、描写木兰辞官不就而毅然还乡的诗句是。
14、描写木兰一家迎接木兰胜利归来的句子是:爷娘闻女来, ;阿姊闻妹来。
15、描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喜悦心情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
16、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那一句。
18、《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体通史这部史书记载了从到的史事。司马光, 时期家、史学家。
19、权曰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卿今者才略21、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2、写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句子是。
23、《**》作者是___节选自虞初新志》是清代___编选的笔记**。
24、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1)由远到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由分而合。当是时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响,描写一家四口由醒入睡的过程。
未几妇梦中咳嗽。
25、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忽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火爆声,呼呼风声又夹百千求救声泼水声。
26、描述观众的反应:
1)满座宾客无不伸颈。
3奋袖出臂。
27、作者的评论:
1)一时齐发。
2)虽。28、交代道具的简单:
1)**人坐屏障中而已。
2)撤屏视之而已。
29、《夸父逐日》选自。
夸父与日逐走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30、《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___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31、《狼》选自作者是___代。
1)文中描写狼的狡猾的句子:一狼洞其中前狼假寐。
途中两狼一狼仍从。复投之骨已尽矣。
狼不敢前少时,一狼径去久之。
2)文中描写屠户机智勇敢的句子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暴起方欲行。
3)作者对这件事的议论。
32、吴均的《山中杂诗》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
写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诗句是。
33弹琴复长啸。(《竹里馆》__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34、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表现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35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__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36、边塞诗人___的《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
37、《滁州西涧》的作者是___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体现“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的诗句是。
诗人创造了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的诗句是。
38、《江南逢李龟年》的作者是___诗中写过去之盛,为下文作铺垫的诗句是诗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
39送灵澈上人。
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
40、《约客》(作者___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是客人失约,主人寂寞的诗句是41、在盛赞唐诗的中国,清代史学家___写出鼓励人们在诗歌创作中应大胆创新,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
下期七年级文言诗文默写竞赛试卷
下期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文默写竞赛卷。满分 100分时间 40分钟。一 连接默写 共65分,每空1分 1 潮平两岸阔江春入旧年。2闻道龙标过五溪。3 树木丛生秋风萧瑟。4小桥流水人家。5 沾衣欲湿杏花雨。6 何当共剪西窗烛。7 夜发清溪向三峡。8崔九堂前几度闻落花时节又逢君。9无人送酒来。10 不知何处...
2019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练习
1 根据语境填写诗句。每空1分,共13分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 论语 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3.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 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4.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七年级古诗文默写
1 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人联想起孔子在阐释 恕 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一句话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2 钱塘湖春行 中借莺燕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消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 王湾在 次北固山下 中描写时序交替的景物,并暗示时光流逝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