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习作课《写一封信》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15 07:45:28 阅读 1358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我路过一家琴行,里面飘出一阵动人的乐曲,不知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如此高贵华丽,让我疲惫的身心不免精神一振,就像被施了魔法,我推门走了进去。

从那一刻起,我邂逅了小号。它不像别的乐器那么繁琐,银亮的号身,曲折的号管,构成她曼妙的身姿。最神奇的就是三个按键,左手持号,右手大、小拇指勾住指环,中间三个手指按部就班点击按键,就像拇指姑娘的舞蹈,美妙动听的乐曲就会在天地间流淌。

吹号的是一位先生,钢琴伴奏的是他的妻子。夫妻俩谦逊有礼,让人顿生好感。他们来自东北沈阳,原来都是专业乐团的演员,到这座南方小城开办琴行,主要教授小号和钢琴。

我也来自离沈阳很近的一座北方城市,同是天涯沦落人,没想到因为小号在这里相遇了。

我问:“小号好学吗?”

他说:“任何乐器,想学好它不在于好不好学,而在于自身的努。

力。”我于是脱口而出:“请教我学小号吧!”

这种被称为“小喇叭”的乐器,最早的原型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兽角和海螺。它音色嘹亮、清脆,极富光辉和正义感,是铜管乐器中音域最高的乐器。圣经中也提到过这种乐器,将它与天使的声音联系到一起。

从小到大,我一直渴望学习一件正规的乐器。望着炫酷号箱里银光闪闪的小号,聆听着优美的小号曲,我想:要学号,得先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小号吧。

正巧,老师要换一支高档的小号,手中这支美国巴哈要转让。尽管**昂贵得令人咋舌,但我坚信梦想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在那一刻,我鬼使神差地迷恋上了铜管乐器中的贵族——小号。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师先教我吹号嘴。我想:这还不简单?

拿起号嘴就吹。没想到尽管我鼓足了劲儿,号嘴仍然是“一声不吭”。老师笑了,他告诉我,小号的发音有点难,就算你长得五大三粗,憋足气,鼓满腮,也不一定能吹出音来。

练习小号发音,首先要吸足一口气,紧闭双唇,嘴角呈微笑状,将号嘴轻轻贴在嘴上,用舌尖轻轻一吐,把气送出,直到吹出音为止。

吹号嘴就练了一个星期,接着持号。刚开始时,简单练习曲我总能顺利过关,可是节奏稍微一长,就会头晕目眩。我紧紧握着小号,脚趾抓地,手心出汗,嘴唇酸麻,脸颊涨得通红!

老师在旁边一个劲给我打气:“撑住!撑住!

”并布置我每天坚持练长音。他说,要达到“沾嘴就响、人号合一”的境界,每天起码要有一个小时扑上去。

练习长音的过程是艰苦而枯燥的。长时间端着沉重的小号,“多、来、咪……”谱线上的一个个音符就像笨拙的小麻雀,跌跌撞撞跳到了按键上;有的跳迟了,有的跳偏了,于是就出现了走调。“麻雀”如此之多,谱子何其繁琐!

全音半音,反反复复,手臂酸痛不说,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撅着嘴巴子,瘪着腮帮子,活像一个女八戒!注意形象、保持“美容”吧,乐感和表情又各奔东西了。唉,这让人又爱又恨的漂亮的小喇叭!

搞乐器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听众知道。”这无疑是一种折磨。

我曾经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过,曾经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要学小号!”曾经沮丧地把小号往床上一丢,再也不想触碰它,也曾经不止一次地请求:

“老师,什么时候教我吹曲子?”

老师根本不理睬我积极进“曲”的热情,反问:“练长音了吗?”

“练了。”“每天练多久?”老师的追问,像沉静的中音。

“半小时吧。”我犹犹豫豫地说。

“到底多久?”老师的嗓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

“二十……十几分钟。”

“小号虽美,却不能轻易学成。想与小号结缘,没有每日训练付出的代价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肯练基本功,只想一步登天吹曲子,那你最好不要选择学号。

”老师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接着,他给我讲述了当年学号时的情景:

“哪有你们这么幸福?省吃俭用买下一支小号(跟铜火锅一样色调,音色也好不到哪去),简直要倾家荡产。放学时,要是能被**留下掏炉灰、洗号嘴,就比接到圣旨还荣耀!

毕恭毕敬捧着**的号嘴,来到水龙头底下,哗啦啦——,一丝不苟给它冲个香波澡。左顾右盼,四周没人,噗——,偷偷吹上一口,借了**的神力一般,忘乎所以,乐不可支!

“**技艺高超,脾气也不小,布置下任务,根本不教,——自己回家练去吧!关起门来练了一段时间,觉得差不多了,我就胳肢窝里夹着小号,冒着漫天大雪,坐着长途汽车赶到省城,毕恭毕敬地敲门;见到**,点头哈腰地问好,**甚至连眼皮都不抬一下:

‘练好了?’

‘练好了。’

‘吹一下听听。’

‘邦——’天太冷,嘴唇和号嘴都冻僵了,**一听不满意,丢下一句话:

‘回去再练,练好了再来见我。’”

说到这里,老师苦笑着说:“坚持下来的,就成了人才;没坚持下来的,就是庸才。”

我俩都沉默了。窗外,是寂静的黄昏。我暗暗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

我每天扎扎实实地练基本功。站在东塔山上,小号在手,我就是一轮蓬勃的朝阳。我的热血沸腾,我的热情高涨;大冬天,汗水也能湿透衣背。

因此,不管多冷,每次吹号前,我都要脱掉外套轻装上阵。作为教师,我的工作很忙,但是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即使下课十分钟的间隙,也要跑到宿舍,端起小号吹几下。日久天长,即使小号没在手上,嘴唇上却始终印着它深刻的吻痕,这,是否就是老师所说的“人号合一”?

杰里科城墙之坚,不足以抵挡其音”,这句话提醒我,小号铿锵锐利的穿透力实在是无与伦比。为了不惊扰别人,也因为尚且“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演奏技巧,在不便上山的阴雨天,我就把自己关在洗手间里吹,于是,我赋予了洗手间另一种神圣的意义——我的艺术殿堂。我平生最钦佩两种**人,一种是精通音律的高人雅士,如弘一法师;一种是厕所或者浴室**狂人,如我。

对着镜子站好,虔诚地握着一支闪闪发光的小号,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庄重地吹响一个个音符,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是高贵的。

一天下午,我正在自己的“艺术殿堂”里练号,忽听有人敲门,原来是住在隔壁的同事。

我赶紧放下小号:“对不起!是不是吵到了你?”

不”,她连忙摆手,激动地说:“我是来告诉你,我听到了你一点一滴的进步,你太让我感动了,接着吹!只管吹!”

小号似乎也受到了鼓励,它金色的音响,开始在明朗辽阔的天空回荡,月样纯净,钢样坚强!

倘若有人问我,小号在你的生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我想:我愿把它比作我的爱人。

爱小号,远比爱一个人简单,它永远不会辜负你的倾心付出。有了小号的陪伴,一个人独处也不再感到孤单,任何心事都可以对它倾述。每当我专注地练好一支曲子,都会用擦银布为它精心擦拭,它的身上始终带着我的体温,我甚至能感受到来自于它的呼吸和心跳;而这一刻,从来都不需要任何语言。

感谢毅力,赐我一双磨出茧子的手。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我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这位从事小号演奏与教学二十多年的“号将”,对小号有着刻骨铭心的热爱,演奏技巧炉火纯青。

刚过不惑之年,就早早给自己立下了遗愿:等到死去的那一天,身边什么都别放,只要一支小号!他经常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在乐团参加正规演出的情景:

大幕拉开,灯光直射,阵容强大,配器华丽。小号手就像一位冲锋陷阵的勇士,手持号角,与战友一起歌颂“美好幸福生活”。孰料“大风起兮云飞扬”,经济体制改革了,职工下岗了,缺乏经济价值的乐团举步维艰了。

为了缩减开支,乐团逐步裁员,先是长号,接着圆号,最终还是裁到了小号!庄重辉煌的大幕也越拉越窄,只剩下一批“电工”——电子琴、电吉他、电贝司。最后,干脆用光盘、卡拉ok代替伴奏,还要什么乐队、台型!

为了养家糊口,他这个交响乐团的主将,无限留恋地走出高雅**厅,沦落到舞厅、***,怀着一份追忆愁绪,捧着一支专业小号,为缺乏“**之耳”的观众演奏通俗流行歌曲。自己开办琴行之后,他一直怀着一个美丽的梦想,就是要培养一批小号手,组建一支小号队,让更多的人懂小号、爱小号。他教学严谨,不苟言笑,却喜不自禁地对我翘起大拇指:

“音色杠杠的,可以在我们的乐队担任首席小号了!”

“首席小号”就想像自己已经站在灯光绚丽的舞台上,优雅地端起巴哈小号,为观众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一曲终了,她收获了飓风一般掠过的掌声,那么多陶醉的表情,那么多羡慕的眼神,那么多鲜花与微笑……

但是,残酷的现实却让我与梦想舞台无缘。因为两年前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我颈部乏力,一吹高音就浑身紧张,支撑不住。每次演奏时,优美的旋律总是因为我的“恐高症”而乍然中断。

老师眉头一皱:“什么动静?”我更加胆战心惊,手足无措。

重来!碰到高音,我又戛然而止。

再来一次!我还是“涛声依旧”。

老师生气了:“行了行了,你可别糟蹋这乐器了!”

泪水在眼圈里直打转,我暗恨自己不争气。看着同时学习的号友都轻而易举突破了高音,我羡慕至极!我抛掉一切顾虑,屏息凝神,憋着劲吹。

有一次,为了拔高音“5”,我竟拼到大脑缺氧几近休克!——我与心爱的小号,不得不在高音区,结束了这段艰难的恋情。

老师跟我开玩笑:“还没上舞台,先把自己吹到医院去了。”怕我难过,他又赶紧安慰:“除了小号,你还可以学别的。”

老师帮我在网上发布了转让小号的帖子,希望这支小号能够找到适合它的主人。也许,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位广东的小号专业的大学生,将成为它新的主人。

我最后一次将小号擦拭干净,小心翼翼地放进号箱。平日里一个简单的动作,我却不知重复了多少次,放下,拿起,拿起,放下。我静静地注视着它,一遍遍触摸它的每个按键。

我知道,我的手指此刻变得比微风更细腻、更温柔。整个上午,时间漫长得像已凝固,而我只是想让离别的时刻来得慢一些,再慢一些,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我沉重而久远的思念。

快递公司的车子载着我的小号开出了几十米,我仍孤独地站在原地,仿佛依然可以看到它曼妙的身姿,听到它迷人的乐曲。当我转过身,不觉已泪水盈盈……

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是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而确定的主题。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了,给远在外地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的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毕业考试后能不能到他们那去玩等等;也可以给即将告别的某位老师或某位同学写一封信,向他们倾诉离别前最想说的话;也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毕业前的心里话,和父母进行真情交流。

本次习作在原有的要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宽了学生的写信范围,就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倾诉的平台,让他们在信中,说自己最想说的话,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设计理念:1、“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都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课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致力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大力倡导自主、合作、**等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引导生学质疑、**和交流,帮助学生在研讨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习作技巧,感受写作的快乐。

教学目标:1、给自己的亲人或老师或伙伴在毕业前写一封信,在信中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2、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表达出真情实感。

3、通过本次习作训练,让学生巩固书信的格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如何把信的正文部分的内容写清楚,并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信时做到语言得体、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情。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近六年的语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技巧,可以完成一篇较流畅的习作。本次习作可以说是对六年的语文学习进行一个综合性的汇报,展示学生在这六年的学习中所逐步积淀的语文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将心中想表达的内容写得有血有肉,用真情感动自己、感动别人,在充分的交流中感受习作的乐趣。

教学策略:

1. 情景教学法。即运用多**技术,缩短时空的距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本节课,我三次激情,一次是开课,用**激情,告诉孩子们信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桥梁,提示本课主题;第二次激情,是在指导如何写好正文的环节上,用一封儿子写给母亲的信来激发学生情感,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读以及对这封信的剖析,都是师生间一种情感的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情感的震憾,让学生明白信的灵魂中没有情感就不能打动人心;第三次激情是在开始习作之前,在写这封信之前,通过教师的激情导语让学生心中升腾出一种写信的渴望,愿意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倾诉给对方,让对方在毕业之前倾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通过三次激情,让学生由“我怕写”的心态转移到“我能写”的欲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在用心去写作文,才利于学生的自由表达,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真正快乐。

六年级习作课写一封信教学设计

六年级习作课 写一封信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而确定的主题。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了,给远在外地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的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毕业考试后能不能到他们那去玩等等 也可以给即将告别的某位老师或某位同学写一封信,向他们倾诉离别前最想说的话 也...

六年级习作课《写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而确定的主题。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了,给远在外地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的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毕业考试后能不能到他们那去玩等等 也可以给即将告别的某位老师或某位同学写一封信,向他们倾诉离别前最想说的话 也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

六年级习作课《写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而确定的主题。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了,给远在外地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的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毕业考试后能不能到他们那去玩等等 也可以给即将告别的某位老师或某位同学写一封信,向他们倾诉离别前最想说的话 也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