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驿台六上。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一、 作品注释:
1 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望驿台:在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即将远行的人,因柳而思游子。
居人:家中的人,这里指元稹的妻子。
客:在外的人,指元稹。
二、 作品赏析。
元稹组诗中的《望驿台》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这是元稹在809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是诗人的揣测之辞。他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等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怅惘之情,宛然在目。
白居易的和诗更为出色。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读者从这诗句里,可以看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
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
“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
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一、 作品注释: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②作:写。
③意万重:形容想表达的意思很多。 ④行人:
这里指送信的人。 ⑤临:将要。
⑥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二、作品赏析: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黄叶落 ,百花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它无形无迹,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凄寂寥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不能回家,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作品注释:
1、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
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
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篱落:篱笆。
3、疏疏:稀稀疏疏。 4、径:
小路。 5、深:深远。
6.、树头:树枝头上。
7、未:没有。 8、阴:
树阴。 9、急走:快速奔跑。
10、 黄蝶:黄银色的美丽的蝴蝶。 11、杨万里(1127-2024年),字廷秀,号诚斋,写的诗被称为“诚斋体”,诗集为“诚斋集”。
南宋杰出的诗人。
二、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扑蝶图。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本诗作者一生写诗两万多首,其中有大量的写景诗。他的诗清新风趣,构思巧妙,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与陆游等人齐名。本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
诗题暗示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诗人住宿在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新市镇,一个姓徐的人家开设的客店的时候,看到一片盛开黄色鲜花的油菜田野,那里跑着高兴的儿童,他们在追扑黄色的蝴蝶。黄色蝴蝶飞进黄色的油菜花中,孩子们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黄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诗人用简捷的语言生动的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
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一、 作品注释:
1、雷震,宋代人,籍贯,生平事迹不详。 2、池塘:堤岸。
3、陂:指山坡。 4、衔:
口里含着。 5、浸:淹没。
6、漪:指细细的水波。 7、横牛背:
横坐在牛背上。 8、腔:曲调。
9、信口:随口。 10、归去:
回去。二、作品赏析: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
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
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优哉、其乐融融的了。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这首诗的后两句最常被引用来歌咏乡野黄昏晚景的可爱,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
1晨兴理荒秽 清除。带月荷锄归 扛着。但使愿无违 只要。长河落日圆 黄河。江入大荒流 广阔无际的原野。云生结海楼 海市蜃楼,诗中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从今若许闲乘月 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拄杖无时夜叩门 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9.晨兴理荒秽 荒芜 10.但使愿无违 违背 11.仍怜故乡水 爱 12...
八年级语文诗四首
诗四首 创新学案。年级 八年级科目 语文执笔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 朗读背诵前两首诗 2 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 难点 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读一读。1 读准下列字的读音荒秽 草木长 燕 然逢侯骑 荷 锄属 国汉塞 无违 2 结合注释,读懂字面的含义。3 课...
八年级语文诗四首
30诗四首。学习目的 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设想 诵读品味,感悟提升,审美情趣。归田园居 一 作者生平,交流引读。陶渊明 略 二 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 读一读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