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现代诗歌。
学习目标】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通过朗读品味作者的情感。
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现代诗歌定义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2024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2、 现代诗歌分类。
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抒情诗。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格律、自由、散文和韵脚诗。
按照诗歌发展的阶段分类:现代诗、当代诗。
3、现代诗歌特点:
1)形式自由;
2)内涵开放;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4、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意像是指人在欣赏某种作品时,脑海**现的某种形象。一般写作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
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它是通过意像营造出来的。.
5、作者及作品蕴含的主题。
1)《我这爱土地》
作者:艾青,2024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
2024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2024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2024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2024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2024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
2024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2024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024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作品主题: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2)《长城谣》
作者:席慕蓉(2024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
2024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2024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2024年12月,席慕蓉作词、吕学东作曲、姜丽娜演唱《故乡的歌》获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民族类最佳原创单曲奖。
作品主题: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3)《一片槐树叶》
作者:纪弦(1913~2013.7月22日),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
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
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
作品主题: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4)《星星变奏曲》
作者:江河,原名于友泽,2024年生,北京人,2024年高中毕业。2024年5月在《上海文学》发表**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中灌注了相当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与顾城、北岛、舒婷和杨炼一起并称为“五大朦胧诗人”。
作品主题:这首诗的主题,表达的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这在朦胧诗中非常有代表性。在艺术上,它也颇能体现朦胧诗的一些特点。
如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譬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这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这种表现方式,和我国古代的诗词非常相像。
5)《樵夫,别砍那棵树》
作者:乔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记者、诗人和戏剧家。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他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但是他最著名的还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 。
除了这一首诗,他的诗还有:《你知道吗?》《母亲的圣经》《诗歌全集》等。
作品主题:《樵夫,别砍那棵树》作者乔治·珀金斯·莫里斯,是一首别具特色的抒情诗。诗人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一棵老树的真挚情感,劝说樵夫“别砍那棵树”。
这首诗自2024年第一次发表以来一直很流行。当时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甚至那些从未读过这首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政治运动之前,把它作为表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知识点二基础知识。
嘶哑喉咙腐烂。
隘口蹲踞山巅敕勒川。
些微蝉翼槐花。
凝望安慰颤动
樵夫愚蠢遮蔽树荫嬉戏心弦拯救。
第二单元**。
学习目标】通过朗读,学***中塑造人物的各种方法。
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定义:**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2、**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人物塑造的方法。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4、**中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5、**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从2024年悬疑**和现实**都已经加上了细节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作用:在文章当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刻画。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论情况如何,总是“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小树对我招手,小鸟为我唱歌”,纯粹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下面我们就从几位文学大师的笔下去体会一下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社会背景。鲁迅的《孔乙己》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
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两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么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对咸亨酒店的介绍,是为了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个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作者刻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心情暗示。法国短篇**大王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景物描写。
a、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b、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而赛岛了。
第一处环境描写是在菲利普一家怀着发财梦去旅游时,那时他们收到于勒发财的信,菲利普的二女儿也因此结了婚,一家人高兴出游,那时的海面在他们眼中美的如“绿色大理石桌面”。可见一家人的心情多么愉快。但出乎预料的是,他们在旅游的船上却遇到了破产后沦落为水手的于勒,他们一家发财的梦想破灭了,所以,他们旅游的目的地在他们眼中却成了“紫色的阴影”,不着一字,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菲利普一家失望、沮丧的心情。
衬托活动。当代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中的章节【红门(二)】中,有关暴风雨的描写和杜小康的成长是分不开的。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
“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出**般的勇气和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可以说环境愈是恶劣,愈是能突出主人翁杜小康的勇敢和坚强,也愈加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揭示性格。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开头是警官奥楚蔑洛夫走过的市场:
四下一片寂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只用寥寥数笔就真实地再现出沙皇统治的社会的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反映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社会的阴森可怖的黑暗面貌。这种社会环境正是产生迎合现实、阿谀逢迎的奥楚蔑洛夫性格的土壤,而奥楚蔑洛夫的精神又维护了腐败黑暗的社会制度。因此,鞭挞奥楚蔑洛夫性格,具有更重要的社会意义。
反衬形象。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中,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清国留学生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态: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实用
内容预览 1.作家作品 四文的对比表。篇目作者及出处大体内容及中心。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元末明初 水浒传 第三回 通过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前后情节的叙述,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 嫉恶如仇 伸张正义 有勇有谋 粗中有细的英雄人物形象,表达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范进中举吴敬梓 清代 儒林外史 第三回课文通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阅读 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 体态香气 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陶后鲜有闻 中的 陶 指谁?文中的 鲜 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 鲜 构成反义词的是 众 蕃 从作者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版
一 作家作品 1 贾祖璋 1901 1988 浙江海宁人,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年代笔耕不辍,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方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了文学与科学的联姻,1981年3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获全国科普作品一等奖。2 雨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