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 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1-01 09:46:28 阅读 2791

《自然灾害》

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四节,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自然灾害的概念,常见自然灾害的种类,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主要灾害的分布及成因,防灾减灾知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种类是学习的基础,重点内容是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及成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地理国情之一”的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自然灾害和破坏环境的关系,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教材编写紧扣课标的要求,重点突出三个方面。

第一,在认知程度上把握“了解”,不涉及较深的原因分析。第二,在认知内容上立足“中国”,以中国的自然灾害为案例讲述自然灾害的一般知识。第三,在认知方法上从“身边”入手,以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相结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5、了解一些避灾常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展示**和资料,****,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通过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资料,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课前准备多**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023年6月24日6时左右,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垮塌方量无法估算,河道堵塞2公里,40余户100余人被掩埋。茂县县委、县**紧急启动ⅰ级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已组织力量赶赴现场救援。

自然灾害具有并发性,一种自然灾害可能会引起多种自然灾害。所以我们应该对自然灾害进行剖析,找出自然灾害之间的联系,就能防患于未然。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我们要想了解某种事物,就应该先来了解一下它的特点。

板书:第四节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什么是自然灾害呢?

生: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板书:1、概念。

师:自然灾害分为哪些类型?板书:2、类型。

生: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师: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讯中断、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霜冻、雪灾、酷热、雷击、冰雹、大风、干热风、龙卷风、浓雾及沙尘暴等)、地质灾害(**、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等)以及生物灾害(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森林火灾等)。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师:教师展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印象。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4-55,结合**,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55-56的活动题。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年全国发生了哪些特大自然灾害。生:讨论回答。

板书。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师:体现了我国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生: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受灾严重。板书:1、特点。

师: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主要是:洪涝、台风、干旱、寒潮;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泥石流。

课件展示我国的常见自然灾害。

师:课件展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和地质灾害分布图,引导学生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

生:讨论回答。

师: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分布情况:旱灾: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滑坡、泥石流:

西南为多发区。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板书:

2、分布。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我国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区形成的原因。生:学生结合掌握的知识思考回答。

师:台风灾害:台风从低纬度海洋浸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分布在东南沿海。

干旱灾害:华北地区降水量少,但是人口集中,工农业用水量大尤其是春季降水少,所以容易引发旱灾。

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我国降水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夏季风来。

自东南部辽阔的海洋,带来大量降水。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地形坡度大,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

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教师可对一些灾害的概念加以阐述,便于学生理解。如:寒潮(1)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3)寒潮的危害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

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员**。

2)泥石流。

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

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师: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同时自然灾害具有并发性和关联性,容易造成更大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

我国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面对灾害我国做了哪些防灾减灾的工作?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p58~p59,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我国在多方面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过遥感卫星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在西北和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了防护林;建设了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在灾害发生时**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这些都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师:同学们讨论当灾害来临时,要怎样做,才可以有效避灾?生:分组讨论,组长回答。

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并总结:①洪水应急措施:

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和山丘等,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被倒塌电杆上的电线击中。

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大雾和沙尘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尘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

一。我国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分布广,并且受灾严重。了解自然灾害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有效防灾减灾。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我们自身也要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导学案人教版

教版。第二章第4节自然灾害学习目标 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 了解自然灾害的分类及危害。了解我国是个多发自然灾害的国家和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 知道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和和简单的预防方法。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能正确防灾减灾。难点 能正确认识和区分自然灾害。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教学用具 一副五角的简易地理拼图。教学课时 1课时。导入新课 从本学期开始,我国将学习中国地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东方大国。请大家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版图,判断它的海陆洋位置和所在半球。出示板书课件 出示板书课件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 地理位置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 4自然灾害学案

自然灾害。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知道自然灾害的定义和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运用资料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 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举例说明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的成就,了解避灾方法。学习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习难点 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