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要点。
1).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大。
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阶梯。
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主要地形是高原; 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读p27图2.9主要看各阶梯都有哪些主要山脉(走向)、高原、盆地以及平原,以及相对位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四大高原中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多梯田,山间小盆地。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显著。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纬度最高。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盛产钾盐,被美誉为“聚宝盆”,是四大盆地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
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
4).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盛产糖料作物甜菜。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盛产油料作物花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油料作物油菜。
5).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6).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造成这样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气温0℃以下;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气温0℃以上。冬季最冷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地形因素),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也即活动积温)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不同,出产的水果不同:苹果、梨---暖温带; 柑橘---**带; 椰子、香蕉---热带。
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上的反映:北方房屋坐北朝南,墙体厚,密闭程度较高,利于防寒;南方民居则高大宽敞,利于通风透气。
7).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最早在我国的东南部登陆,越往西北,受到山脉的阻挡,风力越来越弱,因而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到西北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总体看夏秋多,冬春少。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5--9月。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越往北雨季开始越晚,结束越早。所以越靠南方河流汛期长,越往北的河流汛期越短。
降水对民居的影响:越往南的民居屋顶的斜坡就越大,便于排水。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四川盆地属于湿润地区。
知道干湿地区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也即秦岭—淮河一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也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是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8).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见教材39页。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因素等。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见教材42页。
能根据降水和气温曲线图判定某个城市的气候类型。
我国因地域广阔因而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出现在冬季)、梅雨(出现在春夏之交的江淮地区)、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9). 河流和湖泊:
内流河和内流区、外流河和外流区的分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即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界)。内流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内流湖一般为咸水湖(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外流区:河水**主要靠降水。最大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流珠江;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进行发电和灌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引用黄河水灌溉成为“塞上江南”)。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减慢,泥沙堆积,河床升高—“地上河”。黄河的治理:
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下游加固黄河大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中游的水土保持。黄河的形状呈“几”字形。
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冬季要结冰,有凌汛,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在上海注入东海。它是我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湖口。长江上游流经。
一、二阶梯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因而有“**水道”之称。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有大型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和葛洲坝水利枢纽。
长江的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
长江中下游多洪涝灾害原因是1.降水集中,2.中上游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3.长江河道弯曲,中下游湖泊萎缩(围湖造地)使得其蓄洪能力下降。
长江的综合治理,重点是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冀、鲁、苏、浙,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纲要苏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纲要 苏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 地势和地形1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 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 河流 交通产生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复习
1.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主要山脉。东西走向 北列 天山 阴山 中列 昆仑山 秦岭 南列 南岭。东北 西南走向 西列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中列 长白山 武夷山 东列 台湾山脉。西北 东南走向 小兴安岭 阿尔泰山 祁连山。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整理填空
八年级上第二章复习填空。第二章知识整理填空。1 我国西部地形以和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特征 高低,呈分布。2 一 二阶梯分界线是山山山,二 三阶梯分界线是山山山。第一阶梯主要地形为 有高原 第二阶梯主要地形为高原 盆地 有高原高原高原盆地盆地盆地 第三阶梯主要地形为平原 丘陵 有平原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