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人口。
学习目标:1.识记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人口政策;
2.学会计算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以及不同省区的人口密度;
3.学会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两侧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学习重难点:
1.我国人口政策;
2.我国人口众多的利与弊。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根据2023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3.4亿,约占世界人口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数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
4.(1)我国人口增长情况可概括为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计划生育后,人口增长大幅度降低。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3)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较大。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是: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
4)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是: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
2、人口东多西少。
1.根据2023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我国人口平均密度为143 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 倍多。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国土面积。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3.我国东西部人口分界线是黑河 —腾冲一线。东南部地区面积占43% ,人口占94% ;西北部地区面积占57% ,人口占6% 。
习题巩固:1.我国2023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为( )d
a.14亿 b.12亿 c.12.95亿 d.13.40亿。
2.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是( )d
a.人口分布不均b.城镇人口增长迅速。
c.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较大。其主要原因是(c)
a.人口死亡率低b.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d.自然增长率高。
4.造成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人口较多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d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业发展
c.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d.环境优美,污染少。
5.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c
a.平均每人占有的面积数 b.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
c.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d.人口的平均增长数。
6.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c
a.青海 b.云南 c.山东 d.甘肃
7.我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其分界线大致沿( )b
a.秦岭-淮河一线b.黑河-腾冲一线。
c.漠河-腾冲一线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8.联系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d
a.江苏省b.河南省 c.上海市 d.**自治区。
9.下列四组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一组是( )a
a.苏、鲁、沪b.辽、吉、黑。
c.黔、滇、桂d.甘、青、宁。
10.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是( )b
a.为满足新增人口每年所需的粮食、住房、学校、交通设施等的数量都很大。
b.水土流失加剧,水质污染严重。
c.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d.全国人民每年努力所创造的财富,有一部分消耗于新增人口的需要。
11.据下表中提供的数据,指出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日本),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加拿大),中国的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
八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复习要点
八年级地理教案。1 位置优越。半球位置 东半球 北半球。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无寒带。位置优点 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地域广大,南北 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外交往与合作。东濒太平洋,多优...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本章考点 1 从世界看中国 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 和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 太平洋 有众多的岛屿和海湾,是一个 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 少部分在 没有 2 国土辽阔 我国陆地面积约 平方公里,居世界 位,仅次于 和 我国陆上相邻国家有 个 东 北西北...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 认识运动 教案广西柳城县沙埔中学覃海媛。教学内容提要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来处理。第一部分 用多 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示运动的世界,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生活周围的物体都在运动,通过分析画面上运动物体的特点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然后教师设计小环节让学生相互讨论,归纳出物体做机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