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发布 2022-12-29 10:42:28 阅读 1096

班级: 姓名: 号数:

一.知识积累(37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剥削( )彻底( )追悼( )liào( )望肇事( )pán( )石 tuì( 变歧视( )障ài( )心急如焚( )义愤填yīng( )

2.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填人的诗句分别是(4分)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1)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2)的风雪酷寒;这里有(3)的慷慨悲壮,有(4)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极度愤慨……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c“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e.“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f.“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填空。人总是要死的,但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 ,或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他的死是7分)

4.根据提示填写合适的词语。(4分)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qiān shǔ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站在他的灵魂安息处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cuī cán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备受jiān áo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shù fù黑人的漫漫长夜。

以上词语分别是。

5.名著阅读。(7分)

鲁宾逊一群人在归国的途中也遇到了危险,他们遇到了___和差点被吃掉。

鲁宾逊最终成了一个成功者,他曾经生活过___年的那座孤岛,也被他投资建设成了一个。

鲁宾逊在荒岛上曾救了哪些人?(举出三个即可)

6.王洋同学原来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是今年开学以来,受他人影响迷上了电子游戏,请你替他的妈妈和同学分别写几句劝戒的话。(4分)

妈妈说: 同学说:

二、阅读能力。(63分)

一)(20分)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7.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3分)

8.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4分)

9.“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意思?(4分)

10.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一例证明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6分)11.打点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3分)

二)善待挫折(20分)

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家。

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12、第1段所列举的事例,证明了什么?(3分)

13、第2段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4、第3段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 (5分)

15、第4段中,科学家贝佛里奇的话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3分)

16、答5段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三)论只“看”不“读”(20分)

江曾培。一位学者问他的研究生读过《三国演义》没有,回答说,没读过,但看过。就是说,只看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没去读**原著。

这种对中外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时下有愈演愈烈的势头。

电视作为一种现代化传媒,吸引了很多人去“看”它,应该说是件好事。但是看电视不能代替人们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的其他形式;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尤其不能代替阅读文学名著。把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搬上荧屏,自然有它的长处;它强化了通俗性、直观性,从娱乐和消遣这个角度来说,它比原著裹挟了更多的人。

但是荧屏上的“名著”,绝非名著本身。名著的一些精髓是电视剧无法再现的。文学名著的内蕴,只有经过认真阅读、反复咀嚼,才能够领略到。

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只是“二手货”,只看看电视剧,凭借从中获得的直观感受,那是很难真正亲近文学名著的。

由此我想到正在兴起的电子出版物。出版电子化,可说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重要的出版技术革命,它将在许多方面影响与改变传统的出版观念。vcd光盘等多**读物,**并茂,加强了读物的形象性、直观性,它必将激发读者更大的兴趣。

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发展它。但我不相信以电脑屏幕作为**的“看”名著,能完全代替“读”名著原作。所谓“读与写将成为过时的技能”、“书籍将走向灭亡”的论点,恐怕是不可靠的。

为什么呢?重要的一点,就因为人在接受文化的浸润上,“读”不同于“看”,它较之于直观性的“看”,具有更多的思辨性。古人说:

“俯而读,仰而思。”读总是和思联在一起的。孔子进一步指出两者的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表示在“读”的过程中,对书的内容要反复思索,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出版走向高科技,好多事情使人一“看”就明了,有助于人们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与教育。但是“看”不能完全代替人们在深入接受过程中所必须进行的思考与思索。“看”包办代替不了“读”。

咀嚼,思考,都是要花一点力气的。真正花了力气,才能真正有所得。基于此,我想,一些古典名著的传播,不仅不能以被改编成电视剧为满足,即使在出版上,也不宜过多地在通俗化上下功夫。

当前,有些文言经典作品先被白话翻译;翻译不足,则进行改写;改写不足,则进行**,由“读”改成“看”。应该说,用心是好的,是为了使古典名著更多地流行;但在这方面过量倾注热情的结果,使经典名著变成了失去原味的通俗读本。读者虽然可以快速直接地进入某些故事,但是却领略不到原书的一些深邃内蕴与语言魅力。

那些弱化了读者咀嚼能力的通俗化、**化的工作,可能最终堵塞了读者通向经典文化的道路,这个问题不能不重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大声疾呼要“咀嚼文义”,为学者不可只“看”不“读”。

18.本文作者是针对什么现象加以议论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分)

19.画线句中“二手货”的意思是什么? (3分)

20.文中引用古人及孔子的话,是为了证明什么?(3分)

21.文中说,“咀嚼,思考,都是要花一点力气的。真正花了力气,才能真正有所得。”请为此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5分)

22.作者强调“看”不能代替“读”,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处理“看”和“读”的关系的。(5分)

部分参***:

5.狗熊和野狼;28,幸福岛;曾救了星期五和星期五的父亲、一位船长、几个白人等。

7.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8.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9.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

10.例证法,道理论证。

11.不能,否则就不能突出途径的单一性。

12.生活道路上充满坎坷

13.引出下文,提醒读者注意。

14.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取消一个不可以。因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史记》的事例,是从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大师的事例,是从外国近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如果去掉一个,证明角度少了,就不全面了。

华侨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号数 一 知识积累 37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剥削 彻底 追悼 li o 望肇事 p n 石 tu 变歧视 障 i 心急如焚 义愤填y ng 2 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填人的诗句分别是 4分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 边塞诗 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

华侨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号数 一 知识积累 37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剥削 彻底 追悼 li o 望肇事 p n 石 tu 变歧视 障 i 心急如焚 义愤填y ng 2 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填人的诗句分别是 4分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 边塞诗 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

八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试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语文知识及运用 30分 1.下列名子中加点字注意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 缄默 ji n 狩猎 sh u 潮汐 x销声匿迹 n b 挑衅 x n 两栖 x哂笑 sh n戛然而止 c 蛮横 h ng 捶击 chu 拙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