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假字。
1.**通“啭”,鸟叫声。(蝉则千转不穷。)
2.反:通“返”。(窥谷忘反。)
二、古今异义。
1.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2.奔。古义:指飞奔的马。(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三、一词多义。
1.绝: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
2)猿则百叫无绝(消失,断,停,)
2.上:1)负势竞上(向上)
2)横柯上蔽(在上边)
四、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
5.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6.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
五、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翻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出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翻译: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物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六、阅读理解。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流露出对功名的鄙弃,表达了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
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总写山水之美的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7.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望峰、窥谷。
五柳先生传》
一、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义: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义:旧交,旧友。
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3、造饮辄尽。
古义:到,往。
今义:制造。
4.或置酒而招之。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5.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义: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义:夸奖,夸赞。
二、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2)以此自终 (凭借或连词,不翻译)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 (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语,话)
4.如:1)晏如也(..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像)
5.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估计、左右)
6.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三、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四、翻译。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翻译: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3.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簟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翻译:不为贫贱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五、理解内容。
1.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简要概括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及其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分别写出了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1)读书,刻画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喝酒,刻画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写文章,刻画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4)生活状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因为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5.(1)交代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交代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6.简要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是一个闲静少言、率真旷达、淡泊名利,虽处于贫困之中却能安贫乐道、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7.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二)
马说》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3.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二、一词多义。
1.之:1)虽有千里之能(助词,的)
2)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3)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千里马)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
2.食:1)食不饱(吃)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3.策:1)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2)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
4.能:1)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2)虽有千里之能。(能力)
5.其:1)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代词)
2)其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难道)
3)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三、词语活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2.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5.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四、翻译。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翻译: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翻译: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翻译:喂马的人不懂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翻译: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思。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五、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8.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答: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9.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10.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答: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11.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答: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1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自己愤懑不平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1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答: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14.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答: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15.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答: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16.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姓名班级。5.1 秦岭 淮河线 秦岭与淮河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走向其北侧是关中平原 南侧是汉水谷地,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大致是线 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带与 带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姓名班级。5.1 秦岭 淮河线 秦岭与淮河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走向自西向东。其北侧是关中平原 南侧是汉水谷地,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大致是1月0 等温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又叫 木兰辞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 木兰诗 与 孔雀东南飞 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 双璧 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木兰诗 全诗以 木兰是女郎 来构思她的传奇故事。以时间为序,表达了木兰女扮 代父参军,奔赴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