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梳理

发布 2022-12-24 14:39:28 阅读 4396

第七章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不是同一个受力物体,这是与平衡力的最主要的区别。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6、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拿起两个鸡蛋的力是约1n,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7、画力的图示:

1)确定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中心;

2)确定方向: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段的末端打上箭头;

3)确定大小:将所画线段平均分成至少两段,并在旁边标出单位长度。

8、画力的示意图:

1)确定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中心;

2)确定方向: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段的末端打上箭头;

9、弹力:物体由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推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10、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1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用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2、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13、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 = 9.8n/kg)

14、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方向的应用:重垂线。

15、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力在几何中心。

16、增大物体的支撑面、降低物体的重心,可以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

17、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18、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原理是二力平衡。方法:用弹簧秤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拉力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19、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

20、物体静止时所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或推力)的大小始终相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所受的拉力(或推力)的大小无关。

21、增大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或使接触面粗糙;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举例。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研究力的合成所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3、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方向同大。

4、斜面小车实验:

1)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

2)此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理想情况下,光滑表面上没有摩擦力,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永远运动下去。

5、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6、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科学的推理得出的,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7、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永远静止,原来运动(无论何种运动)的永远匀速直线运动。

8、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惯性与物体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运动的方向)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9、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10、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

11、用悬挂法可以找到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13、力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典型例题。知识点一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例1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标准大气压 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解析 我国的最低温度出现在漠河,能达到零下52.3 最高气温约为45 左右,从表中可知只有酒精温...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 上 知识梳理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 上 知识梳理。1 科学 的一般步骤是。2 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声音是物体的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声源是指声音不仅传递还传递着 声音具有 请举出声音产生条件的三个实验。这些实验用了的方法显示出物体振动。3.声音的传播条件是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声音在固体中的效果好,举例声音不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力的描述。学习目标 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知道力的三要素。2.会画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课前热身 试一试,你一定行!1.力的和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能改变力的。2.力的作用效果 一是改变物体的或使物体发生二是改变物体的。聚焦目标一 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1.阅读教材第5页第。一 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