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试卷 整理版

发布 2022-12-23 12:40:28 阅读 5758

知典教育八月物理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b.跳远运动员起跳后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

c.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2.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3.小明通过绳子拉着一个石块,使石块在水平面上匀速转动,若石块受到的力同时都消失了,石块将( )

a立即停止运动 b落到地面上 c继续匀速转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4.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

a 1.0×103 kg/m3 b.1.16×103 kg/m3

c.1.75×103 kg/m3 d.1.2×103 kg/m3

5.一装有水的杯中飘浮有一塑料块,如图甲所示。沿杯壁缓慢加入酒精并进行搅拌,使塑料块下沉。

在此过程中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水》ρ塑料》ρ酒精) (

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的( )

a.甲的体积可能等于乙的体积 b.甲对地面压强一定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c.甲的质量可能小于乙的质量 d.甲对地面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

7.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轮船所受的浮力增大。

b.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高速公路上之所以对汽车有最大限速,原因是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8.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p乙,则它们的关系是( )

a.p甲9.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不正确的是( )

a.高压锅是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特点制成的。

b.在客厅就闻到厨房饭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c.切肉前先磨刀,是为了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d.煮饺子过程中,饺子刚入锅时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煮熟时,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

10.将铁块和木块放入一盆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 )

a.木块受到浮力,铁块不受浮力。

b.铁块沉入水底,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的重力。

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铁块所受的浮力

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11.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容器和水的总重为5 n (如甲图).将体积为10cm3的物体a全部投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1为0.4 n (如乙图).若将容器、水和浸投水中的物体a用弹簧测力计一起称量(如丙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t2.则( )

a.浸没水中的物体a所受浮力为1n

浸没水中的物体a所受浮力为0.4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2为5.5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2为5.1n

二.填空题。

12.现有一瓶某品牌的饮用纯净水。

瓶盖上刻有一道道竖直的条纹,其目的是 _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

用手握住水瓶在空中静止不动,此时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手对瓶的是平衡力。

瓶中水的体积是550ml.则水的质量是 kg。

⑷瓶中水喝光后,从瓶口向外吸气,瓶子变瘪,是由于瓶子受到的作用。

13.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将以下做法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知识分别填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写出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内容,不要求解释)。

1)拦河坝总是上部窄、下部宽。

2)自行车的轴承上要经常加油。

3)洗手后用力甩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

4)脚穿溜冰鞋的小华用力推墙壁,人反而会后退。

5)用细钢丝可以切断肥皂。 ;

6)从两张纸条中间吹气,纸条反而会合起来。

14.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n,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为20n,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n,放手后物体将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15. 天花板上挂了三个轻质小球,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已知a球会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排斥,则另外两球的带电情况是。

16.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正方体a和b,如图甲所示,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pa pb。当将它们放入水中后分别静止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它们受到水的浮力fa f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用字母q表示, 定义式为q =v/t。(1)如图8所示,水流在粗细均匀的水平管道内向右匀速流动,设水流速度为v,管内通道的横截面积为s。

取一段管道ab,水从a端流到b端所用时间为t,则ab间水柱的体积v要求用s、v、t表示),据定义可导出流量又可表示为 q2)如图9所示的连通器,当阀门k关闭时,c、d两竖直细玻璃管中液面相平。打开阀门k,待水流稳定后,比较c、d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 管中的水面较高。

三.解答题。

18.(1)如图甲所示,将一篮球以某一初始速度竖直向上抛出,请画出篮球离开手后竖直上升过程中所受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f不能忽略,浮力不计)(2)下图所示,水平地面有一快速运动的物体,当它遇到一表面粗糙的斜坡时,由于惯性,它将继续沿斜坡滑行一段,请在图中画出该物体向上滑行时的受力示意图。

19.如图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tl时间木块静止,术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t2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当用f=5.3n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n;若用 f=5.

8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

20.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 g。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___cm3。

该物质的密度是 kg/m3。

2)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2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用钩码(重1n)、测力计、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进行实验。试验中,先将钩码挂在已调好的测力计下,且处于静止状态,如图(a)所示。接着,在钩码的下端固定纸带,并使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分别三次拉动钩码竖直向上运动,每次拉动过程中,观察到一段时间内测力计示数是不变的,纸带上的点记录了这段时间内钩码的运动情况,三次实验如图(b)、(c)、(d)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测力计示数和对应的纸带,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由图7(a)与(b)与(c)可得。

由图7(a)与(d)或(b)与(d)或(c)与(d)可得:

22.欣儿手头上有完全相同的l元硬币10枚,为了测出其中一枚硬币的密度,她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器材有空金属筒、量杯和水;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10枚硬币全部放入水中,此时量杯中水面处刻度如上图所示;

b.将10枚硬币放入金属筒中,让金属筒漂浮在量杯中,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53ml;

c.将空金属筒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杯中,让其漂浮,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22ml.

1)合理的实验顺序是只填字母序号)

2)由实验可知硬币的密度kg/m3;

3)实验中,欣儿运用了下列哪些实验方法填字母序号).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类比法 d.累积法。

23.下表是××型号小汽车的部分数据:

问:(1)小汽车在紧急刹车的时候,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摩擦力的?

八年级下册复习试卷

八年级政治试卷试卷。一 选择题。1下列对于人民说法正确的是 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我们中学生道德行为品质优秀,都是我国的人民 这个称号是神圣的 违法犯罪了,就不是我国的人民。ab cd 2增强国家意识,表现在 公民要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公民要有承担热爱祖国的义务 要有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要坚...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题整理

1.2014郑州二模,4 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跑车,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疾驶时,车对地面的压力 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汽车自身受到的重力 漂移 是一种危险的汽车表演项目,即在汽车急驶过程中突然刹车,汽车由于 仍要向前运动,同时转动方向盘,汽车急转弯,就会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2.2014江苏苏州吴江...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2008 2009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命题人 考试时间 120分钟 试卷总分 100分。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两个月的辛苦耕耘,一定收获不少。请拿起你的笔,仔细审题,认真做答,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祝你旗开得胜!你的语文老师。一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23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