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课讲解。
三:课外知识拓展(比如时事资料、素材积累等等)
专题一:记事类文体阅读。
记叙文阅读知识。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3、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5、题目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6、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在顺叙之后再补充叙述某些与前文有某中联系的内容,是对上文所做的补充解释,对下文做必要交代的叙述文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补叙与插叙同是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去的文字,所以也有人把补叙归入插叙,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7、议论及抒情的作用。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8、**文体知识。
(1)**三要素: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微型**)。
9、不同人称的作用及缺点。
(1)第一人称:优点是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缺点是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2)第二人称:优点是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缺点是受叙述角度,叙述人的口气以及听话人的范围的局限,一般人极难驾驭所以并不不常用。
3)第三人称: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缺点是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
10、概括内容。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11、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
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 (5)衬托人物心情。
12、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拟人: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语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引人注意与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给人以不可辩驳的力量。
13、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配套教题:一)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 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2. 文中画线句子是___描写,作用是。
3. 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 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5. 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6.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今天就开始。
这是一个萧瑟多雨的天气。在这种日子里,我只想赖在家中,一点儿不愿意出门。但是女儿凯罗琳打来**,坚持要我开车上山去她家看风景。
多少年来,为了“生态”、“环保”,她将自己交给了大自然,难得今天想得到我。
开了2小时的车子,穿过厚重的浓雾到了她家。一进门,我就对她说:“这种时候出门,一点也不值得。
吃了中饭,就回家吧。” 但是我想让您开车带我去汽车修理厂取我的车子。”凯罗琳说。
“有多远?”我问。 “大约三分钟的路程吧,”她说,“咱们走吧!
我来开车。”
在山路上行驶了约十分钟后,我着急地望着她说:“不是说只需三分钟吗?” 她顽皮地朝我笑笑:
“我们绕了远道。” 不一会,汽车拐进一条小路,我们停下车沿着山间的小道往前步行。小路旁茂盛的冬青下长满了各式野花,姹紫嫣红。
立即,一种宁静舒坦的感受充满我的心间。我们转了个弯,我更被眼前的景致镇住了,全然忘了急着回家的想法。
沿着山顶往下,几亩鲜花似一床绚丽多彩的绒毯斜铺在山坡,五彩缤纷的花儿——从淡淡的象牙红到令人心醉的柠檬黄、鲜艳的橙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幅绒毯在浓雾过后的阳光下显得如此娇艳,如此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在花间穿行,这儿是紫色的风信子,那儿是珊瑚色的郁金香,然而更美的要算那一大片象征着鸿运高照的鲜黄色的水仙,她们在蓝宝石般的燕尾花上颤动着晶莹透彻的羽翼。
我的脑海中立即闪现出一个问题:“是谁,又是如何创造出这幅美丽的图画?”
当我们走到花木拥抱的那间小屋前,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小屋前竖立着一块小木板,上面有几行字:“亲爱的客人,我知道你想问什么:第一,一位女士有两只手两条腿和一个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头脑;第二,立即动手;第三,开始于2024年。”
回到家早已过了午后,可我被刚才所亲眼看到的深深地感动着:“从开垦土地、育种开始,差不多40年,她坚持了,多么难能可贵啊。”
吃完午饭,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如果”我说,“我每天干点儿,我能坚持吗?”
似乎凯罗琳在眼前,她充满信心地看着我:“明天就开始。”“为什么不今天就开始呢?”我卷起衣袖说。
1. 文章题目“今天就开始”的含义是什么?
2. 文章中说,当“我”来到花木拥抱的小屋前,“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那么“我的疑问”是什么?“得到解答”的答案又是什么?
3. 文中写沿路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4. 文章说,“从开垦土地、育种开始,差不多40年,她坚持了。”凯罗琳为什么要这样做?
5. 联系自己实际,谈谈你对《今天就开始》有何感想。
我长大了。1. 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3.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
5. 文章要突出的是我如何意识到什么是“长大”,“撞人”和“吃晚饭”交代了我意识到长大的具体内容
6. 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今天就开始。
1.想到的事要抓紧时间,立即动手
2.是谁,又是如何创造出这幅美丽的图画是女儿抓紧时间坚决不懈的结果
3.突出女主人的勤劳、持之不懈所得到的成果
4.为了生态,为了环境,为了自然5. 略。
专题一: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讲解。
1. 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情景,品味语言(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2:地点。
3:人物。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2. 掌握新闻常识。
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一般分五个部分。
1)、标题。标题包括主标、引标、副标。并非所有新闻的标题都如此,可根据新闻情况灵活运用,像文本只有一个主标。引标,用来说明意义,引出主标;副标,则是对主标作阐述和补充。
2)、导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主体。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话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4)、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交代背景要扣紧主题。
5)、结语。新闻的结语一般是最后一句或者一段话,常对全问内容做概括性的小结,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或根据所报道的事实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新闻三要素——时效性、新奇性和重要性。
1)、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的时间内涵,从时间角度界定了“新闻”之独特性质。
2)、新奇性是从内容角度对新闻的界定,是作为新闻的事实必须具备的性质。
3)、重要性,也是新闻的要素之一,它从社会意义的层面界定了新闻之特质。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一 腔肠动物。1 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2 代表动物 水螅 淡水 海葵 珊瑚虫 海蜇 水母。3 腔肠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 体表有刺细胞 有口无 4 水螅的结构 体型 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所以只能分上下,不能分前后 左右和背腹。运动 水螅是附着...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姓名第一单元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句子的意思是 你度假去了哪儿?这是一个的特殊疑问句,本单元的内容是通过谈论在上个假期里的做的事情来学习一般过去时。1 英语中在表示时就使用一般过去时,其特征词有。1 d ego to the beach yesterday ...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1课辽阔的疆域。一 优越的地理位置。1 半球位置 东 西 半球,南 北 半球。2 纬度位置 纬度 绝大部分在带,少部分在带,没有带。3 海陆位置 洲东部,西岸。4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二 辽阔的国土e 1 陆地面积 约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和 居世界第位。2 陆上疆界 约千米,与个国家陆上接壤。东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