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 下 复习提纲

发布 2022-12-14 00:13:28 阅读 7192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大纲。

第五章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

我国可以划分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二、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一)青藏地区:

1、位置和范围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青海、**、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边缘地区。

(1)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2)地处**带,深居内陆,青藏高原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地广人稀。

3)日较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装、舞蹈的动作幅度小。)人口、城镇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黄河支流湟水谷地)。

4) 主要河湖有: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怒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3、高原农牧业。

(1)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但大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

农作物单产高,青稞喜温凉,还有小麦,豌豆。

(2)高寒牧区:本区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毛厚而长,可以卧雪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4、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

1)气温低,太阳能非常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多1000多小时。

2)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察尔汗盐湖区。

二)西北地区:

1、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面积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2、地形和气候。

(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内流区域广大。

(2)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

原因: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夏季风影响微弱,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植被: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河流:河流稀少,内流区域广大(塔里木河)

3、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皮,毛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4、 灌溉农业。

(1)灌溉农业的特点。

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农业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2)主要分布地区。

① 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②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④ 新疆绿洲:依靠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吐—葡、哈,新—长绒棉。

三、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带的分界线。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

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注意防寒保温注意通风散热。

其他不同以面食为主、喜欢滑雪、溜冰以大米为主、喜欢游泳

第六章认识跨省际区域。

6.1 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

一、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处在我国纬度最高的东北部(北纬38—53度),濒临渤海、黄海,与俄罗斯、蒙古、朝鲜为邻。

2)范围:包括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总面积124.3万平方千米。

2、地形:山水环绕、沃野千里。

以平原、山地为主。中部是东北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周围围绕着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山地外侧是界河。

二、冷湿的气候。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由北向南跨三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由东向西跨两个干湿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

三、重要的农林基地。

1、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发展条件:

自然条件分析:

a土地资源丰富:

耕地面积大(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面积大,是全国2倍,全国人少地多地区;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5倍;)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黑土、黑钙土土地生产力水平高)

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年降水量平均达400—600mm,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a人少地多 b地价低廉。

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a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b以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松嫩平原为最多。

c其它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柞蚕)、苹果、烤烟等。

2、重要的林业基地。

1)发展条件:①全国最大林区(36%,是全国3倍,人均林地是全国8倍,林地占全区42%)②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林木畜积量1/3)③宜林地区广④森林树种丰富。

2)存在问题: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表现为:①采育失调;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③森林采伐以皆伐(不分树龄全部砍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

3)治理措施:坚持合理采伐,采伐与培育相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预防森林灾害发生;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四、发展中的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域广阔;水源较充足;矿产资源丰富;能源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工农业基础好;

不利:新科技革命的冲击;生产结构过于单。

一、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老化和竞争力差;部分地区出现资源枯竭现象;辽中南等地水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

2) 主要工业部门和中心:书。

3)治理措施:

发挥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利用东北地区的地缘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

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进一步完善交通网,改善交通条件。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

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一、黄土铺就的高原。

1、位置和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2、黄土高原的形成:

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月份,且多暴雨;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2)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

2、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河床抬高,水库、湖泊变浅,形成脆弱的生态环境。另外水土流失使得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三、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特有的地表形态: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四、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战略措施:“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

五、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主要能源及分布:

1)煤炭、石油、天然气、煤层气。

2)水能(黄河的上中游)

2、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好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周边省市做贡献。

2)存在问题:环境问题。

3)合理开发和利用:书页。

6.3 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的地区。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东临东海、黄海,扼江海之要冲,位于长江**水道的起点,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段。

2、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中部与南部,以及浙江省东北部地区,共15个地级以上城市。

3、地形及气候。

1)地势平坦,湖泊、河网密集。

2)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属**带季风气候。

二、发达的经济。

1、发展条件:书42页。

有利: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水平、工农业基础。

不利:矿产资源缺乏,环境问题。

2、主要表现: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

1)农业:鱼米之乡、丝茶之府(原因、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2)工业: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交通运输业(发达):综合运输体系。

三、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

1、城市群概况:

分布:沿京杭运河、沿江、沿海。

范围:15个地级以上城市(1+2+12)

2、上海的发展及辐射带动作用。

1)上海的发展概况:长江三角洲最大的中心城市、我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八年级地理下复习提纲

珠江三角洲。一 地理位置。位置 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 南大门 对外开放的前沿 区位因素 地形平坦 平原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 水网密布 交通便利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人口稠密 经济发展 人文因素 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政策因素...

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之八上 提纲请保管好 一 中国地理位置 优越性。1 位于东半球 北半球。2 亚欧大陆东部 亚洲东部 东临太平洋 太平洋西岸 海陆兼备。3 大部分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气候适宜 热量充足。4.邻国。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印度 越南 菲律宾。日本 韩国 朝鲜。5.临海。a...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八上地理复习。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西部以牧业为主,有我国四大牧区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东部地区以种植业 林业 渔业为主。一 我国位于半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