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复习提纲

发布 2022-12-17 07:58:28 阅读 9000

阶梯分界:第一级与第二级分界为:1—昆仑山;2—祁连山;3—横断山脉。

第二级与第**分界为:a—大兴安岭;b—太行山;c—巫山;d—雪峰山。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e青藏高原;

f内蒙古高原;g黄土高原;h塔里木盆地。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4、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6、图5: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以a大兴安岭—b阴山—c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

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7、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阴雨连绵达一个月之久。

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晴朗干旱。

8、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影响地区会出现短时间大幅度降温。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夏季及秋季常影响我国东南沿海。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1、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2、内流湖基本是咸水湖;外流湖是淡水湖。

3、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外流河以降水补给为主,在夏季形成汛期。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以北河流有结冰期。

4、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5、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①支流较多,②黄土高原土层疏松,③夏季多暴雨④植被破坏严重所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含沙量第一的河流。

6、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使下游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

7、治理黄河的根本在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8、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9、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宜昌)

10、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重灾区在中下游平原地区。洪灾频繁的原因有:

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

自然原因支流多,流域广,且各支流及源头同时入汛。

河道弯曲,使泄洪不畅。

上游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湖泊减小分洪蓄洪能力下降。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实现永续利用。

3、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第二节土地资源。

1、 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①总量丰富,②利用类型齐全,但是③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④难利用土地多,⑤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2、 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3、“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第三节水资源。

1、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海洋水占97%。

2、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是3月22日至28日。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交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我国的交通运输网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3、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和京沪线的交点。

郑州:陇海线和京广线的交点。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和包兰线的交点。

4、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送。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运送。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2、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和南北方的差异。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牧区)(西部地区的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种植业: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东北、西南、东南;渔业:

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4、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5、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6、基塘生产的好处:整个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没有危害。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 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轻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能够例举并判断。

3、 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上游——水能资源,中游——煤炭资源,下游——石油资源)

4、 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1

5、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

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是我国暖温带和**带的分界线。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行政区域、工业区等。

3、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季风区大致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面积20%;人口40%,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二、生态环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

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

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南方地区:一、位置范围。

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占25%;人口占55%,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植被和果树:**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二、生态环境及治理。

1、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2、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成风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面积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2、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降水量自西向东越来越少);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

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多季节性河道。

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之八上 提纲请保管好 一 中国地理位置 优越性。1 位于东半球 北半球。2 亚欧大陆东部 亚洲东部 东临太平洋 太平洋西岸 海陆兼备。3 大部分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气候适宜 热量充足。4.邻国。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印度 越南 菲律宾。日本 韩国 朝鲜。5.临海。a...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八上地理复习。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西部以牧业为主,有我国四大牧区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东部地区以种植业 林业 渔业为主。一 我国位于半球 ...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2 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一 了解我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 地势的主要特征。我国地形的特征 p24 29 地形复杂多样和高原 地面积广大 活动p p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并呈 阶梯状分布。阶梯界线的山脉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 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