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发布 2022-12-12 05:37:28 阅读 2887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p24)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和文字的发明。

2、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

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是:大河流域大多气候温润多雨,邻近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

3、古代埃及公元前2023年统一,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波斯所灭。

4、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巴比伦王国,都城分别是巴比伦城。

5、古代印度是最早栽培棉花的国家,雅利安人曾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一些小国家,后来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

6、中国是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分别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的遗址。

中发现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的蛋壳黑陶杯。还发现了铜器,表明开始从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在长江流域的遗址中发现石犁,说明农业已经进入犁耕时代。

7、约公元前2023年,禹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23年汤灭夏建立起商朝。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p29)

1、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主要有两河流域——乌儿城遗址;印度河流域——摩亨佐达罗城;中国——二里头遗址。

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

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和军队。

古代。埃及法老权力至高无上统治阶级:王室、僧侣、贵族。

被统治阶级:自由民(工匠、和农民)和奴隶建有一支常备军。

古巴。比伦乌尔城世界四。

方之王统治阶级:奴隶主。

被统治阶级:奴隶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中国二里头铸造九鼎。

划定九州统治阶级:商王、贵族。

被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严酷的刑法。

古代。印度摩亨佐达罗国王统治阶级:婆罗门,刹帝利。

被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

强调:1)启在中国建立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是种姓制度,它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

地位等级等级名称代表的社会阶层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一婆罗门僧侣阶层掌握宗教祭祀大权。

二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行政大权。

被统治阶级三吠舍农民牧民商人等供养前两个阶层。

四首陀罗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者没有任何权利。

3)《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成的成文法典,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意志和利益的法律。

第三课、告别野蛮(p36)

1、为了记忆和交往的需要,人们开始做出特殊的标记和符号,这就是文字的雏形。真正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2、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这三种文字的共同点都是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都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3、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4、其他文明成果的表现:

国家建筑冶炼天文医学数学宗教。

古中国青铜文明。

司母戊大方鼎)

古印度 10个数字符号。

阿拉伯数字) 佛教。

古巴比伦。苏美尔人) 空中花园太阴历。

星期制度 60计时法。

几何学 古埃及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太阳历木乃伊。

防腐) 圆周率。

几何学阿蒙神。

5、佛教创立的时间是公元前六世纪,地点是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释达多,被称为释迦牟尼。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公元前3世纪开始向外传播,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到中国。

6、四大文明古国成果对今天有直接影响有:古埃及的太阳历;西亚的星期制度;(太阴历)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西亚的60进位法。(计时法)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p43)

1、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先后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历时约800年。

2、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出现很多城帮国家,最重要的两个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经济特点政治特点差异原因。

雅典以对外贸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实行民主制度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城邦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而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

斯巴达以农业为主实行军事**

3、雅典的民主制在伯利克里时候达到极盛,有三个重要机构: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处理日常事务、陪审法庭——最高司法机构。

评价雅典民主制:雅典的民主制度一方面确实有利于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但另一方面,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是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

4、公元前8世纪在亚平宁半岛,罗马国家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元首”,罗马帝国建立。由于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到2世纪的时候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到3世纪时候**成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5、西方文化之根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的文明成就:哲学——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自然科学——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器和浮力定律;人文科学——欧洲戏剧的故乡,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古罗马的文明成就:法律——《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欧洲第一部成文发典,又称为《十二表法》;建筑——庄严、厚重,多使用柱子和拱形结构,代表作有凯旋门和圆形竞技场。

第二课、**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p57)

1、欧洲中世纪指古希腊、罗马文明衰落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6世纪这段历史时期。

2、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以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公元800年,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标志查理曼帝国诞生。公元843年,查理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形成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日耳曼人一个分支建立英国。

3、欧洲封建制度形成过程中形成两种关系:一是封建主和农奴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二是封君和封臣之间的互有义务的主从关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

4、**教创立于公元前1世纪,地点是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是耶酥,经典是《圣经》。教义:叫人忍耐顺从,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后来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5、庄园的人员主要有封建主和农奴,农奴缺乏人身自由,要缴纳租税,庄园的生产特点是自给自足。庄园是欧洲封建社会农村的基本形态。

世纪中世纪城市兴起,著名的城市有:巴黎、伦敦——政治经济和**中心;威尼斯和热那亚——对外**十分繁荣;佛罗伦萨——手工业享誉欧洲。

7、行会是城市手工业者成立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目的是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p61)

1、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是公元7世纪,地点是麦加,创始人是穆汉默德,经典是《古兰经》,信徒叫穆斯林。教义:号召人们放弃其他崇拜,只信奉惟一的“真主”安拉。

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的都城是巴格达。

3、“寻找真理,哪怕远在中国”说明阿拉伯人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的追求,所以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4、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

5、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如阿拉伯数字),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6、阿拉伯文化成就: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是清真寺;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文学作品为世人称道,如《天方夜谭》。

7、不同的宗教文化景观不同:佛教——佛塔、寺庙;**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序言: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绵延不断,到宋元时期处于世界文明巅峰。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p70)

1、西周: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2023年)、都城(镐)。西周采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2、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者有从周王那里获得土地、人口的权利,也要履行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服从周王命令和交纳贡品等义务。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它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它们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4、西周的礼乐制度用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实际上是等级制度的体现。

5、东周:建立者(周平王)、时间(公元前770年)、都城(洛邑)。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一时期开始普遍使用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促进生产发展,也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

6、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管仲改革是他称霸的基础;尊王攘夷是他的手段,加上他地理位置优越,善于用人呢,所以能率先称霸。标志是葵丘会盟。

7、战国七雄指齐楚秦燕赵魏韩,为了确立统治地位,各国先后进行变化,有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8、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军功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编制户口。

3)影响: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9、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一是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普遍使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文化教育的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三是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民思想的解放。影响大的有:

学派创始人生活时代主要主张经典格言。

儒家孔子春秋晚期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 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班级姓名 一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p24 28 城市的出现。底比斯。分化的社会王室僧侣和贵族是统治阶级。工匠和农民城市贫民是自由民。社会的底层是奴隶。二 早期国家的形成。国家统治的加强。王权神圣,军队和刑法 国王自称 法老 即太阳神之子 法老本身也被视为神。国王身兼行政首领,军...

八年级历史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一 工厂从这时发展而来。1 时间 14世纪地点 意大利。2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有哪些不同?最根本的不同 手工工场存在雇佣关系。3 作用 1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2 进一步促进了 的发展。3 促进了社会阶级 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a 商人的变化 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经营方式 由单纯的经...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复习纲要。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 第一单元内容列表。2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3 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1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2 早期国家的形成。3 印度种姓制度。4 告别野蛮 文化。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