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发布 2022-11-28 09:47:28 阅读 2222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59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感受这一方法对于面积计量的意义。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摸一摸、比一比,初步认识面积含义。

1.出示例1场景图,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都有哪些物体?

学生交流后,指出:教室里有很多我们所熟悉的物体。本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物体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

2.提出要求:拿出你的数学课本,摸一摸课本的封面。(学生按要求操作时,提醒他们用整个掌心摸遍整个封面。)

追问:数学课本与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不是一回事?

进一步要求:摸一摸自己文具盒盖的面,再摸一摸自己课桌的桌面。

追问:文具盒盖的面与文具盒是一回事吗?课桌的桌面与课桌呢?

3.引导:比一比课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继续引导:再比一比课本的封面与文具盒盖的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指出:课本封面的大小也叫课本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也叫课桌面的面积。文具盒盖的面的大小也叫——(引导学生说出“文具盒盖的面积”)

启发:刚才我们每次比较的分别是哪两个面的面积?比较的结果还可以怎样说?

进一步启发:刚才我们一共比较了三个物体表面的面积,谁再来说说,这三个面中,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提出要求:在教室里再选择一些物体,两人一组,先指出你们所选择的两个物体的表面,再说说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着重帮助学生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也叫作物体表面的面积”。为此,上述教学活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体会“物体”与“物体某个面”的区别;再由此出发,引导他们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从而十分自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

此外,为了丰富学生对“面积”的感知,上述教学活动还要求他们进一步比较三个物体表面的面积,说说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安排他们自由选择两个物体,并比较它们表面面积的大小。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逐步领会面积的含义,学会使用面积概念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涂一涂、比一比,丰富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1.出示教材第58页下部的两个图形,提出要求:把其中的正方形涂上红色,长方形涂上蓝色。

学生操作后,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的大小?(涂有红色的部分)长方形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的大小?(涂有蓝色的部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大)

启发:你能想办法验证上面所作的判断吗?

引导学生把这两个图形描在纸上,再剪下来,并尽可能使它们重叠在一起。

2.提出要求:两人一组,先由一人任意画一个图形,再由另一人画出一个面积大一些的图形。

学生操作后,再次要求:两人一组,先由一人任意画一个图形,再由另一人画出一个面积小一些的图形。

进一步要求:两人一组,每人各画一个图形,再比较画出的两个图形的面积。

3.根据学生操作的情况,设疑:如果画出的两个图形的面积比较接近,一下子看不出它们的大小,该怎么办?如果采用重叠的方法仍然比不出大小呢?

设计说明:通常,我们所说的面积,不仅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而且还指某个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为此,这个教学环节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涂色操作进一步丰富对面积含义的认识;另一方面,则引导他们通过按指定要求画图形以及比较画出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初步培养对面积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策略,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支持。

】三、数一数、比一比,加深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1.为每个小组提供两张如例2中的长方形纸片,要求学生猜一猜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学生交流后,指出:由于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比较接近,而且用重叠的方法仍然不能确定它们的大小,因此大家的意见有些分歧,这很正常。问题是,怎样才能确定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呢?

为每个小组提供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提示:这张方格纸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帮助?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

学生操作后,明确:由于其中一个长方形(红色)包含有16个小方格,另一个长方形(绿色)包含有15个小方格,所以红色长方形的面积比绿色长方形大。

2.提出要求:你能在教材第109页的方格纸上再画几个长方形,并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学生操作后,追问:你画了几个长方形?它们分别包含有多少个小方格?哪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哪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进一步要求:请你画一个包含有12个小方格的长方形,你能做到吗?

学生操作后,讨论:用一句话说说你所画出的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猜一猜方格图中的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再让他们分别数一数每个图形所包含的小方格的个数。

学生交流后,追问:第二行的这个四边形包含有16个小方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为什么把其中不满整格的部分当作2格来计数?

明确:这4个不满整格的部分正好可以拼成2整格。

设计说明:用数方格的方法确定相关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孕伏了面积计量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常用面积单位的重要基础。上述教学设计,先创设比较两个面积相近的长方形大小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再通过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帮助他们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

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又为他们的探索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有利于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随后安排的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并比较画出的长方形的面积,以及找出画在方格纸上的面积最大的图形等活动,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加深体验。】

四、练一练、比一比,初步应用面积含义。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并把题中的四个省份按面积大小重新排序。

3)告诉学生这几个省份的面积,让他们各自对照答案,检验自己的判断。

4)提出要求: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找一张中国地图,再比一比有关省份面积的大小。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要求他们从中任选两个图形,说说哪个图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比较小。

如果学生选择的两个图形面积相近,则可引导他们用“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差不多大”来表达比较的结果,也可以要求他们课后去尝试其他比较方法。

3.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要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你有哪些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面积的含义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 59页例1 例2,以及随后的 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 操作 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2 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 掌握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感受这一方法对于面积计量的意义。3...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的含义 教案。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面积有大小。2 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会正确判断给出的概念是属于周长还是面积。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4 渗透...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材解析

面积的含义 教材解析。教学时,可以直接组织学生观察 比较教室里的黑板面与他们手中课本封面的大小,也可以从教室里再选择一些物体的面,进行类似的比较。但应注意,比较的两个物体的表面大小要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初步揭示出面积的含义。此后,再让学生回顾开始的活动过程,说说每次比较的是哪两个面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