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放开胆子别怕错的去写作文】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积多年写作及提携后生的经验,得出一个结论:“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就是说,开始学习写作时,要撒得开,就像在大草原上骑马一样,毫无拘束。
到了明代,有个很有造诣的文人谢枋得又说:“凡学文,初欲胆大。”要使初学者“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这样初学者“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矣”。
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文章的活力和生气全仗信笔挥洒,没有拘忌,才能表现出来。你下笔,多所拘忌,就把这些东西扫得一干二净了。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奇谈怪论吧,因为“不立规矩不能成方圆”之类的话,我们听得太多了。可这些“怪论”正是成功作家的经验之谈,是发自他们肺腑的金玉之言!这是真道理,中国不是有句哲言叫“相反相成”吗?
一开始就给小马压上鞍鞯,套上辔头,叫它规规矩矩地走,它长大后也许能走得很像“样子”,很合乎板眼;可是它决不可能天马行空叱咤风云。若从小让它东跑西颠,做个无缰野马;长大后它倒可能成为千里马。从小就只能讲几句冠冕堂皇的干巴巴的规矩话,这个人的文章也许很快就有点像“样子”,可这个人的文思也许从此就僵化了,还能指望他长大写出多姿多彩的好文章来吗?
现在我们许多老一辈作家,有见地的老师,都痛感现在的孩子怕作文。他们拿起笔不敢写,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脑子里被塞进的“规矩”太多了!许多老师和家长以为要教会孩子作文,就要多给些“规矩”、“方法”,有的简直就是让孩子在这些“规矩”、“方法”形成的框框里“填文章”,稍越雷池半步,便遭责罚。
孩子们的胆子已被吓破了,他作文时怎能不“多所拘忌”,怎么会“奔驰”?在这种种框框束缚下写出来的文章又怎能有童真童趣?儿童的面孔**的腔调,方方正正,毫无特色,缺少独特的观察,没有自己的思想,也就势所必然了。
我们必须知道,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敢于写、乐于写,才是我们首先要培养的作文心理。写作知识记住了多少,对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并不起多大作用。鲁迅先生就不相信什么“文章入门”“**作法”之类的话。
高尔基也只是如痴如醉地大量读**,再加上他的丰富阅历而已。强调少讲些“法”,看上去似乎有所失,但舍弃一些次要的东西,是为了让学生自由地思想,从愉快的表达中悟“法”,得到更重要、更有长远意义的东西。
能不能让学生放开胆子写,实际上也有个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当前党和国家特别希望我们下一代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放胆写文,就是要充分发扬孩子的独创精神,让孩子能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脑子想,用自己的话去写自己的真实见闻、确凿感受。
不要使学生只敢人云亦云,只会套着“模范”作文的步子走,不要让过多的条条框框成为束缚孩子创造精神的桎梏!
果能如此,不仅小学生的创造精神将得以培养发扬,小学生的作文也将别开生面,多具童趣,出现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篇二:作文写不长,怎么办?】
小学3年级后,孩子开始接触作文,在此阶段,只需要表述清晰,词能答意,一小段叙述就可以拿到作文的高分,而到了小学高年级,一篇作文需要达到左右的要求,这对一些缺少作文训练的孩子来说就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以至出现标点的滥用、词语的重复、段落脱离中心等等凑字的做法,结果适得其反,一篇好好的文章变成了语句不通、前后不连贯甚至是跑题的低分作文。
其实,一篇小学叙事作文,写到的要求并不困难,训练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细节描写能力。有个孩子,描写自己做饭的场景,当他把所有能加进去的菜、调料全部写完以后,就无话可写了,因此他不断地重复,我炒啊炒,炒啊炒,炒啊炒啊炒……一篇作文就这样被炒蔫了,把分数炒没了。在这个孩子眼中,细节已经说穷说尽了,其实不然。
细节描写不是多就够了,必须注意逻辑顺序。同样举以上炒菜为例,我们同学可以把平时经常使用的连词加入其中: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这还不够,炒菜过程是这样一帆风顺吗?如果不是,那可以再加:可是、突然、出乎意料、尽管如此、怎知、就这样……加入连词后,同学们就会发现在这里可以加入炒菜的新环节,如试味。
逻辑顺序是一篇文章通畅的关键,而在文章中保证连词的适用,是打好逻辑顺序的基础。
当然,连词的使用只是第一步,随后同学们要注意的是每段连接描述之间的心理感受。比如说,炒菜前,回想一下曾经妈妈做出的这道菜是什么味道,为什么可口。或者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炒菜的原因和目标。
炒菜过程中,可以加入心理的变动,比如说刚开始还信誓旦旦的我突然发现了炒菜的困难,原来看起来简单的事情也是需要下很多功夫完成的,或者心理窃喜着妈妈看到我做得才后肯定表扬我之类。在菜出锅后,我想象它的味道一定不会差,想象这一定是今晚欢迎的一盘菜等等。
心理描写是炒菜的关键,因为从中可以体会小作者写文的目的和作文的立意。但作文的优劣还在于用词的精致与否。这一部分的要就往往体现在对事物的观察、描述和想象之上。
当菜放入锅中,随着“嗞”的一声,油点跳了出来,我立刻丢下锅铲跳了开去;菜叶放入锅中后开始卷曲身体,原来大片的菜叶收缩起来;青绿的颜色在逐渐加深……这些描写没有使用多少富有诗意的深奥词汇,但是足以表现作者形容的深入和观察的细致,生动的画面立刻展现在我们眼前。当然,加入细致的陈述后,作文的字数不可能会少于要求的标准了。
平时写作总是无话可说的同学并不代表脑袋里没有内容,只要安排好作文的逻辑框架,再往里填充心理、动作、外观等的描述,就能很快找到写作的感觉。
【篇三:让孩子的作文变得不再空洞】
我们的作文为什么会显得空洞?
我们明明写作文时写了好多内容和故事情节,修改了好多次,可老师的作文评语中仍然是“文章内容太空洞”;其实我们的作文中这时缺的不是故事情节和事例,缺少的是我们没能够突重点,把其中重点内容写具体!
还有,作文写好后,爸妈和老师都说整体上还行,但总感觉作文里缺点什么东西没写出来,又说不出具体缺什么!我们的作文中这时到底缺什么呢?缺的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对自己真实感觉和感受的表达,因此虽然写了很多内容,也比较具体,但还是像隔着一层纸,没法看到活生生的人和故事!
怎样做到不再空洞。
(一)、有详有略地写出自己的感觉。
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是有详有略的,而凡是文章中需要重点表现的内容,在表达时就需要详细具体地进行描写,就像美术中的素描和工笔一样,只有通过它们,才能更好地将事物的细微特征表现出来,如果我们在写作时东一笔西一画地拼凑文字,不管是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当我们看到它时,都会显得空洞无味、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有的同学会说,我平时写文章时写得很具体字也写得很多呵,为什么老师还是说我内容不具体,思想空洞、无真情实感、不吸引人呢。原因是我们的同学在日常写作中忽略了一样让你的作文变得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章写得与众不同的因素——写出自己的感觉。
(二)写好事物发展的过程。
如何写好事物的发展过程?在对人物行动过程的表述中,对主人公所做的能很好表现出文章主题的行动描写,光写清楚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或动作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描写出他是怎么样完成这些行为或动作的,简单说,我们不能光写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要写出他是怎么做的。通俗地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需要同学们很好的理解并牢记。
也就是我们说的“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怎样完成的”,只有这样,文章才会显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我们在日常写作时,老师或同学也许会说我们写的作文情节不够丰富,不吸引人,我们有的同学便想着再往文章中增加情节。谁想,加了五六个情节后,老师仍说文章的情节不丰富,仍是三四百字的作文。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我们的文章中缺少的并不是情节或故事,而是情节故事发展的“具体过程”。
家长可以学习和帮孩子做的?
我们的家长朋友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两个随意的问题,便帮助孩子解决作文中详略不得当,重点不突出及描写不够具体的问题。现在介绍几件家长朋友可以轻易做到的办法。
指导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
三 指导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果。有些学生虽然读的书很多,但整体语文素养却没有多大进步。这是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学生不是潜心研读,而是凭着兴致,很少需要情绪 意志力的参与,心智的投入。因而,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读书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在阅读中充分调动观...
小学生三年级的写作指导
三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半独立性写作实践,引导其摸索作文的一般规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 养成积累的习惯,培养作文自信。兴趣 是学习的动力,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激发学生的写作之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写好作文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学生作文就像...
三年级写作指导
三 写好作文的思路。一 写人。1.掌握人物外表描写的方法。要介绍一个人,首先要把这个人的外表特征讲清楚。外表特征,一般指人的长相 身材 衣着 动作 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一定要写出人物的特点。所谓特点,就是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2.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比较细致地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进行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