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 全带反思

发布 2022-11-14 22:48:28 阅读 3581

一、克、千克、吨的认识。

第1课时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8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称,1角硬币,糖等物品。

学生准备:一袋500克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黄豆等物品。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吨切入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的呢?(用秤称)

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计量物品质量的工具——秤。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见的几种秤,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称吗?谁来介绍一下,结合实物称或**做简要介绍。

2、认识克。

1)称一称。

我们认识了各种称,你们想用称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吗?下面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糖中,分别称出1克、2克、3克、4克糖,看哪个小组操作有序,动作快,按要求称出糖后,观察糖的多少。

学生操作称盐,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一掂。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这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大家放在手掌心内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一掂,感受一下有多重。

3)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掂一掂、称一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

活动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克——g)

4)议一议。

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学生可能会说到牙齿、粉笔头、树叶等物品,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估计误差太大的予以纠正。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用克作单位的实物**介绍。教师:你见到的哪些物品包装上用到了“克”?

5)填一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完成后汇报。

教师:你是怎样确定读数和读数单位的?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后知道1袋盐重500克,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请大家把2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告诉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观察后发现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2)掂一掂 。

现在请大家把重1kg的盐放在手里掂一掂,说说你的感受。学生操作并交流感受。

先掂一掂1kg的盐,再掂一掂1枚一角的硬币,有什么感受?并在小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千克作单位?

小结: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kg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3)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梨重1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梨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梨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4个梨重约1千克)。

你能估一估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吗?

教师用盘秤称出1千克鸡蛋验证学生的估算结果(18个鸡蛋约重1千克)。

4)称一称。

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豆。

让学生先将大豆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后再称出1千克大豆。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5)填一填。5000g=( kg 3kg=( g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称一称。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题。

3、拓展练习:1000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块谁重?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1000克=1千克,所以1000克的棉花与1千克的铁块一样重。同样重的物品大小也不一定相同。

课后反思:第2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3、例4,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题、第6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体验、观察和推算活动认识吨,初步建立吨的单位概念,感受吨的实际意义。

2、在推算中理解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建立吨的单位概念。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吨相关的**课件。

学生准备:称出自己的体重,了解大象、牛等大型动物的体重。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神舟十号宇宙飞船的**(下方附文字:自重约8000kg)。

同学们知道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吗?谁来说说对它的了解?它有多重?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随即课件出示火车车箱、鲸、航母辽宁舰**(**下方附对应文字:载重60000kg, 一头鲸重195000kg 满载时重约67500000kg)。

这些都是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的?你看后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物品很重,都是用千克作单位,数字很大,读写起来不方便,容易出错。

听了你们的感受,知道你们还不会读这些数,老师也很着急,现在老师想当一次魔术师,变变戏法,它们有多重你们就会读啦!可要看仔细哟!

课件对应8000kg、60000kg、195000kgkg出示:8吨、60吨、195吨、67500吨

你发现了它的变化吗?

学生观察后发现数字变小了,把kg换成了吨。

教师:吨的作用大吧?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认识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吨:

课件集中呈现上一环节引入情境中的飞船8吨、一节火车厢60吨、一头鲸鱼195吨、 辽宁舰满载67500吨的**。

你对图中物品轻重有什么感觉?吨用来表示什么?

教师描述吨和千克、克一样,用来表示物体的轻重,也是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

引导学生总结: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2、认识吨与千克的进率。

1)课件出示1袋玉米100千克的**。100千克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能抱(背)得动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100千克比较重,就算很用力也是抱不动,背不起的。

课件出示10袋玉米的**,10袋玉米多重呢?

学生观察到10袋玉米也就是10个100千克,10个100千克也就是1000千克,揭示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借助学生体质,体验、推想1吨有多重。

教师: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班上多数同学的体重在25千克左右)

让学生相互抱一抱、背一背,体会约25千克有多重,再说说感受。

全班40个同学合在一起约重多少?

学生计算得出40个同学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约重1吨。

教师:你能谈谈对1吨的感受吗?学生交流。

3)说一说。

根据自己的调查,说说哪些物品约重1吨?

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要及时鼓励,回答有误的及时引导,予以纠正。

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有多重时用到了吨?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出汽车载重量、家里的用水量、城市污水处理量等都会用吨作单位。

4)填一填 2000kg=( 吨 4吨=( kg

教师巡视,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一种:因为1000kg=1吨,2000kg里面有2个1000kg,也就是2吨,所以2000kg=2吨。

第二种:因为1吨=1000kg,4吨里面有4个1吨,也就是4个1000kg,也就是4000kg,因此4吨=4000kg。

教师: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有怎样的规律?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说出: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教师: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板书:克×1000→ 千克×1000→吨。

教师:我们已学了三个质量单位,吨、千克、克各在什么情况下用来表示物品的轻重?

学生总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3、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教师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还剩多少吨小麦?② 还剩多少千克小麦?

教师:那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后发现5吨和2000千克单位不同。你有解决办法吗?独立解决试试。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情况。

学生展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000kg=2吨 5-2=3(吨)答:还剩3吨小麦。

5吨=5000kg 5000-2000=3000(kg) 3000kg=3吨答:还剩3吨小麦。

在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单位不同时要把单位化相同才能计算。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对口令。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4题。

6吨=( kg 8000kg=( 吨kg=3吨。

3、完成练习一第6题。

教学反思:第3课时综合与实践:称体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称体重。

教学目标】1、在称体重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的单位概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年级上册带成语

半工半读 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半饥半饱 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半明半暗 光线不充足。半梦半醒 指睡眠尚未清醒。半青半黄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半晴半阴 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半死半活 半死 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测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数学课程标准 中明确提出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全册

测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数学课程标准 中明确提出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