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发布 2022-11-03 11:20:28 阅读 3134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课文中有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组成,分别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还有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三首诗词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独坐敬亭山》表现了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怀才不遇,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学情分析。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

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学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教学目标:1. 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策略和手段。

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运用形象思维,结合注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合理的想象,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作者的资料。

2.多**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是这条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熠熠光辉。唐代诗人更是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被世人称为“诗仙”,知道他是谁吗?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对李白的了解,教师补充。

3.你会背李白的哪些古诗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如:《赠汪伦》写的是珍视友情的李白,《静夜思》是乡愁满怀的李白,而《望庐山瀑布》中的李白则是寄情山水、浪漫悠闲的……)

4.这节课我们要学他写的《独坐敬亭山》,从中我们又可以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看到一位不一样的李白。

5.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1)简介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江南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由来。)

2)教师: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带着什么感情去读呢?(感受“独坐”,指导读出孤独。

6.师:要想学好这首诗,我们需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呢?出示学习目标,指名生读。

二、诵读感知,领悟诗意。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学习生字“亭”。

师:这个“亭”字是我们今天要求写的字。看到过亭子吗?跟我们的这个字有没有联系呢?(生答)

师边简笔画亭,边说“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生写)

2.再读诗歌,借助注释,领悟诗文大意。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抓住“尽”“闲”等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抓住“厌”字理解诗句意思: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4.配乐,教师范读,指名生读,再齐读,深入理解。

三、品读感受,体会诗情。

1.再读诗句,说说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品读。一、二句,结合诗人写作背景感受“孤独”。

1)出示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教师点拨:前两句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孤独之感。“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动”中有“静”,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3.品读。三、四句,感受诗人“不独”

1)链接资料,体会“相看”

同学们,知道这是诗人第几次看敬亭山吗?据史料记载,李白曾七次登上敬亭山,整整七次啊!诗人为什么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啊?全班交流。

2)教师点拨:在大诗人李白的眼中,这**是一座山啊,这就是他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会一直与他相伴的好朋友啊!一位孤单时想找他作伴、忧愁时想向他倾诉的好朋友啊!

后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这首诗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教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孤独,寂寞……)对这个孤独寂寞,与山惜惜相怜的李白。

4.有感情吟诵《独坐敬亭山》。

四、达标检测,巩固练习。

1.指名背诵《独坐敬亭山》。听写“亭”字。

2.说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

3.写话练习。(选做)

4.总结:李白为后人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同学们,结束了今天这节课,老师希望你们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和李白相看——两不厌,你一定会更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与李白长——相知,你也一定会从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奋进的力量,和李白长——相悦!

五、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

2.搜集李白写山的诗句,体会“人与山的相知相悦”。

板书设计。鸟飞尽云独去。

孤独寂寞。独坐敬亭山。

与山相知相悦。

只有敬亭山。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通过课前搜集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的资料。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

3.接下来我们依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古诗。出示学习目标,生读。

二、诵读感知,领悟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文。听录音,再次感知洞庭湖的美。

2.自学“庭、潭、螺”三个生字。

3.再读,借助注释,想象当时的情境,理解诗句,不懂的做记号。

4.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体现了洞庭湖宁静、柔和的美。

2)“遥望洞庭山水翠,**盘里一青螺。”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山水风光。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

突出表现了洞庭湖山水和谐之美。

3)诗文大意: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5.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诗文大意。

三、品读感受,体会诗情。

.品读诗句,体会诗人为什么称洞庭湖为“潭面”?

说“潭面”,是因为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表现了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再次有感情地吟诵《望洞庭》,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达标检测,巩固练习。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2.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

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选做)

五、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听写《望洞庭》。

.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

板书设计湖月相和。

洞庭秋色潭面如镜和谐宁静。

望洞庭热爱赞美

洞庭山水山水青翠

君山青螺山水相称。

第三课时《忆江南》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导入: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这一节我们要学的是一首词,你们对词了解吗?生说,师补充。简介词的常识。

2.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今河南郑州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创作背景:白居易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3.让我们明确学习目标,用心学习这首词吧!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1.自读《忆江南》,学习生字“谙”。(同桌互查,订正读错的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读准字音,读熟诗文。

3.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说说词句的意思,也可小组交流、补充。

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引导学生理解准确“旧、曾、谙”的意思。“蓝”字是什么意思?“能不忆江南?”是什么句式?(生说,师点拨。)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语文 古诗词三首 教案。了解更多关于小学教案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教案栏目。四年级语文 古诗词三首 教案教学内容 学习 江畔独步寻花 寒食 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 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3 认识课后三个生字。教学重 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

1 古诗词三首。一 比一比再组词。闲 厌 未 摇 闭 庆 末 遥 亭 庭 螺 瑶 停 挺 骡 暗 婷 蜓 摞 谙 二 多音字。尽j n相xi ng j nxi ng 三 写出同音字并组词 t nn 四 填空。1 忆江南 这首词生动的描绘了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之情。2 独坐敬亭山 是 代诗人 写的,表...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学科课题备课时间。小学语文年级四年级单元课时安排。6单元2课时四二班。课型主备教师授课时间。精读。23古诗词三首 复备教师。班级。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教学目标。3.通过诵读 解读 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