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作业。
1.简答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意义?
答: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是,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要求。
教育观念落后,内容方法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制定了《规划纲要》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2.谈谈在你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怎样具体体现《规划纲要》关于“育人为本”方针。
答: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忽略“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事实,凡事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在一个愉悦、放松、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这才是对老师对学生最好的结果,也只有在这种情景下学习的学生才能发展成一个心理、生理诸方面都健康、都能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在课堂上怎样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应努力运用这一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把每个学生当成鲜活的个体,不钳制学生思维。
二)教学要更具个性化,在吃透学情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对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进行重新组织,拟定教学设计,使教案力求变成学案。
三)让课堂更具实效性。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和学生的情绪,善于把自己的上课情绪调至巅峰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知识的虔诚、对**的乐趣、对困难的自信、对他们的希望和热情,点燃学生求知的心灯。
3.教育优先发展体现为哪 “三个优先”?
答:“三个优先”,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4.简括《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八项任务。
答:(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二)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三)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五)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六)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七)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七)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5.《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提出了哪六项改革任务?
答: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6.《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是什么?素质教育理论、理念怎样更好地落实到你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
答: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未来教育规划纲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何去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
素质教育实施已经有很多年了,我觉得素质教育首先是对过去20多年来我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功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是对教育规律的反映,同时也是针对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弊端提出的应对策略。另外,素质教育还是未来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理论支撑。我觉得从制定纲要的角度来看,对于素质教育应该把握这样几个要点。
第一,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国家意志和法律的规定。第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理论实际问题,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第一,贯通教育渠道,目标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合他的教育提供条件。第二,要把德育融入到各级各类教育,而且是教育的全过程,目标就是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改革课程和教学,为的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目标是要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第五,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使得强化在招生考试制度环节上素质教育的导向,使它成为正向的指挥棒。第六,调整社会用人制度,搭建多元化的人才成长通道。
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合作,目标是形成前社会共同支持素质教育的机制和氛围。我想这两个路线图也符合教育方针的两个服务,为人民服务,成长是怎么成长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各级各类人才是怎么培养的。
最终落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础,也为我们国家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我是这样把“素质教育理论、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的。素质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大方向,我们需要研究探索出一条全方位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之路,让各种唯分数、唯应试的喧嚣不再有市场。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我在课堂中追求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主动、探索学习方法中探索受到感染,充分享受到心灵的自由,获取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郭沫若说:“兴趣能创造勤奋;勤奋能创造天才”由此可以看出兴趣是一切成功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造“乐学”的气氛,尽量的借助一些事物、**、课件、音像等作为教具,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是个快乐的活动。
因此,我班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均衡,学习成绩相对比较优秀。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教育内容,是我们共同的任务;使学生快乐成长、教师身心健康,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幸福。只要我们把握好方向,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7.《规划纲要》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有提出了哪些重要举措?
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一)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二)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三)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四)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五)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8.《规划纲要》多次强调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谈谈中小学教师当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
答:(一)树立“教育公平”的观念。教师要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正确的学生观的要义是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来对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及时地与学生进**感的交流与沟通,并有效地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要把这个理念落实在教学中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我们可以组织小组教学,就是关注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开发学生资源的一个好策略。改变形式僵化的排位方式,实行座位轮换或实行“小组圆桌”式排座,也能实现学生在教室这个“学习场”中有公平的机会,是解决由于空间位置占有的不同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有效途径。
四)在教学行为中追求“教育公平”。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做出对学生“不公平”的举动,如习惯性地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喜欢表达的学生,把关注的目光始终投在离自己所处位置较近的区域内的学生,对自己欣赏的学生赞赏有加,等等。我们不经意间的“不公平”举动,可能会影响某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甚至是对整个人生的态度。
而这种结果显然是与基础教育的初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背道而驰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克服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偏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对自己以往“不公平”的教学行为作出适当调整,使其努力接近“教育公平”。
9.《规划纲要》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有哪些要求?
答: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到2023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10.结合《规划纲要》相关内容,谈谈语文教育要更新怎样的人才培养观念?这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有什么一致的地方?
答:(1)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内涵有以下几点: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开展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与针对性。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和行的统一,鼓励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引领学生学会学习。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养成健康人格。
加强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开齐开好艺术类课程。
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2)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人人成才观念的内涵有以下几点:
人人都能成才,人的才能受先天遗传的影响,但环境和教育是成才的关键,只要为每一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他都能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人人都有权成才,接受教育发展自己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每一个人成才服务。
为人人成才服务,面向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在集体教学的情境下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才的机会。
3)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多样化成才观念的内涵有以下几点:
人人成才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成为相同的“标准件”,也不意味着人人都能成为“拔尖人才”。人才是有规格和层次的区别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各种复合型人才、实用技能型人才和普通劳动者。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我们的成才理想。
要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成才培养就要多渠道、多模式、多规格、多途径,要办好各种类型的教育,为各种人才的成长铺就广阔的道路。
人才的多样化发展要建立在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尊重个性特点和个性选择是培养多样化人才的关键。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树立系统培养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是现代人才培养观念的重要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不是学校培养的,是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造就的。学校教育要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基,学校应该做好“夯实地基”的工作,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和教师要想到小学、中学、大学的有机衔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传承;学校教师要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手与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
发布时间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 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 作业。20 9 2011 am 11 28 37 作业要求。1.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杜绝抄袭。2.如以附件形式上传请在文本框中注明 具体答题内容见附件 3.作业截止提交时间 11月15日。4.作业截止批阅...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
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 作业。一 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答 1 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包括体质 智力 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其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人...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
5 规划纲要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提出了哪六项改革任务?答 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强调更新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 宏观管理 学校自主招生 学生多次选择的思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 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