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七年级生物月考试卷。
班级姓名计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下列各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1.下面是在黄岩岛海域发现的物体,请选出全部是生物的一项( )
1、海水 2、海沙 3、鱿鱼 4、海带 5、海龟 6、珊瑚 7、微生物 8、贝壳。
a.1268 b.1347 c.3458 d.3457
2.“不必说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下列哪项不是皂荚树、桑葚、蝉等生物的共同特征( )
a.新陈代谢b.生长发育c.繁殖d.反射。
3.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电闪雷鸣b.潮涨潮落c.山洪爆发d.鸳鸯戏水。
4.调查是科学**的常用方法之一。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样本进行调查,这种方法叫。
a.抽样调查 b.普遍调查 c. 典型调查 d. 个别访谈。
5.某班级调查了学校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将香樟、腊梅、玉兰、山茶归为一类,画眉、蚯蚓、蜻蜓和哈巴狗归为另一类。他们依据的归类方法是( )
a.按照形态结构归类b.按照生活环境归类。
c.按照用途归类d.按照个人喜好归类。
6.观察一滴湘江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额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呈球形 c.呈绿色 d.体积微小。
7.”望梅止渴”说明生物具有哪一特征( )
a.适应性 b.对刺激作出反应 c.多样性 d.生长与繁殖。
8.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
a.剧烈的运动 b.光合作用 c.捕食 d.呼吸作用。
9.在调查生物种类时,首先要( )
a.明确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范围 c.分组 d.设计调查路线。
10.下列哪一项表明病毒也属于生物? (
a.具有细胞结构 b.由有机物构成。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能在寄主细胞内繁殖。
11.某研究小组在我县太平山附近发现一棵有着“植物大熊猫”美称的野生红豆杉(部分影像如下图),树龄360余年。为掌握该县野生红豆杉分布状况,、走研究小组继续到其。
他乡镇进行考察访。这种生物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测量法 d.收集和分析资料法。
12.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一组是()
a.猫头鹰和鼠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d.狗和水草。
二、非选择题。
13.判断题。(共18分,每小题2分)
秋天,树木的叶片变黄脱落是由于它们不能安全过冬。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不需要营养。
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
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西红柿是由细胞组成的。
生物只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吸入氧气。
调查法是科学**的方法。
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14. 连线题,将下列内涵相同的生命现象用线连接起来。(共5分,每小题1分)
15.填空题。(共14分)
生物的结构、生理习性、生活环境虽然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请说出下列几个实例属于生物的什么特征(如生长、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等):植物向光生长天气太热出汗母鸡生蛋小象长成大象针刺到手缩手有机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能量6分)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2分)
铁器表面的锈斑会不断增多,橘子表面的霉斑也会不断增加。你认为铁锈___属于、不属于)生物,判断的依据是只需一理由);橘子上的霉菌_ (属于、不属于)生物。 (4分)
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绝大多数生物是由构成的。(2分)
16.在教室里,老师让同学们找一找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小明说:“蜘蛛、蚂蚁、人、电灯是生物。
”小刚反驳说:“不对,电灯不是生物”。小明解释说:
“它能产生热量。”你认为哪位同学说的有道理呢?能归纳出生物具有的特征吗?
(至少写出三个,本题10分)
七年级上生物1月月考
学2013学年七年级生物1月月考题。出题人 一 单项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 内 1 下列植物的花是两性花的是 a 郁金香 b 小麦c 向日葵d 水稻。2 晚上室内盆栽花卉对人们的主要影响是 a 可以供给人们氧气b 可以供给人们有机物。c 与人争夺氧气d 可以增加空气湿度。3 制作...
七年级5月月考
2013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5月月考。七年级生物试卷。一 单选选择题 共40题,共80分 1 一个人每天大约可以排尿为 a.1.5升 b.0.5升c.2.5升d.15升。2 关于排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排泄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的。b.排泄是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c.排泄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学年七年级9月月考科学试题 8
2015 2016学年七年级9月月考科学试题。一 我会选择 本大题共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 分 1 进入初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的科学量,以下关于科学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 d.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