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

发布 2022-11-01 17:21:28 阅读 5163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根据/拮据操守/粗糙

粗犷/旷日持久

b.豁免/显豁鱼饵/消弭

摒弃/屏息静气

c.炫目/眩晕秘鲁/秘密

塞车/敷衍塞责

d.女佣/佣金宴会/筵席

煞尾/凶神恶煞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家具三脚架

出奇不意同仇敌忾

b.提纲金箍咒

真知灼见水泻不通

c.部署捅娄子

牟取暴利轻歌曼舞

d. 鱼翁抱不平

阴谋鬼计陈词滥调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一种不那么明显的人工噪音,你可能每天都能听到,它被称为安慰噪音。许多类似skype软件的现代**系统都采用了降噪技术,不幸的是,降噪技术可能会通话**现完全无声的情况,让你不知道通话是否已经 。为了这些通话双方说话中无声的瞬间,skype软件人为增加了几乎听不见的安慰噪音。

你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可以避免你感觉像是在对着空气说话。

a.致使结束添补即使

b.导致中断填补虽然

c.促使终止弥补虽然

d.造成完成填充即使

4.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有人以为人在年少时应多积累实际的生命体验,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

①还有死亡,虽人人有机会体验,但体验完了也就没了

②人生还有同样重要的事,例如看地图,不妨视作实际徒步旅行的前置作业

③更何况,有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例如男人永远不能亲自体会怀孕生子之苦,毒品则一次也别去亲身体验才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④背《九九表》,比实际去排列土豆要有效率

5. 古诗文默写。(共8分)

(1),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俄顷风定云墨色,。(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挫折,请勿绝望。“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久遭贬谪,却仍坚信光明就在前方;“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不被重用,却仍自信理想终会实现。

(4)抵御外侮,矢志报国,是历代志士仁人的共同心声。李贺用“,”表达报效朝廷、死不足惜的慷慨之情,文天祥以“,”抒发尽忠国家、宁死不屈的坚贞之志。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把《水浒传》译作《四海之内皆兄弟》,强调了作品“义”的主题;德国人翻译了其中一个著名故事,取名《黄泥冈的袭击》,指的是“智取生辰纲”。

b.在《朝花夕拾》的10篇作品中,鲁迅先生回忆了从儿时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生活片段,在回忆保姆、父亲、老师和朋友的同时,也对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讽刺。

c.《童年》中,和外婆一样闪耀着人性光芒的还有“好事情”。“好事情”是个弃婴,后来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

d.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第24年,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南海***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雾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

北京市环保局表示,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污染物排放大以及pm2.5区域传输是造成北京市空气严重污染的三大原因。

材料二面对十面“霾”伏,《人民**》发文指出,“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

(1)请给材料一的消息拟写一个简洁的标题。(10个字以内)(2分)

(2)材料二的语言表达很有特点,请任选一处,品析其表达效果。(2分)

(3)班级召开“减少雾霾,从我做起”主题班会,请以主持人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50字以内)(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5分)

寒色 ①“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②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之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③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④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生二年级时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⑤提问者的态度是诚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地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⑥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

烫的便当盒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在身上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到门外就听到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的。

晚上,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夜晚的甜蜜时刻。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松软的被褥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蒙?

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⑦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⑧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一年只有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还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越来越静,听得见墙上时钟嘀嗒的声音。

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的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后,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上,被推出去,也可能是被一张白布盖着,抬出去的。

⑨和一个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就是家。曾经是某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

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份又一份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

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

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可能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能更寂寞。

⑩很多人在家散了之后就开始终生流浪。

还有很多,很快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

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盒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车去市场,把两个儿女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儿女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会让你觉得甜蜜。

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又会怎样呢?

(选自《目送》,作者:龙应台)

8.文章开头写到自己“当场被读者问倒”的经历,有什么作用?(3分)

9.在作者看来,“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

10.第⑥段和第段画线句中的“你”,有何变化?你从中悟到了什么?(3分)

11.文中三次写到了“栀子花香(开)”这一细节,各有什么作用?(3分)

12.文章最后以“可是,这个家,又会怎样呢”这一问题结尾,你觉得作者可能会有怎样的思考?(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024年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屏幕。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

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当下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低头族”:他们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概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概率增加了43%。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2024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24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一 积累与运用 共15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2012初夏,即将离开校园的朋友们,此时你在想什么?曾经并肩过 泪流过 甜蜜过的日子,希望我们彼此都不会忘记。不说舍不得,因为舍不得难过今天,我们毕业了,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一 积累与运用 共15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2012初夏,即将离开校园的朋友们,此时你在想什么?曾经并肩过 泪流过 甜蜜过的日子,希望我们彼此都不会忘记。不说舍不得,因为舍不得难过 今天,我们毕业了,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

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 2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侥幸 ji o 须臾 y附和 h稳操胜券 ju n b 谒见 y称职 ch ng 栖息 q不屑一顾 xi c 堤坝 t庇护 b拮据 j号啕大哭 h o d 模样 m埋没 m积攒 z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