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专业模拟试卷20套

发布 2022-10-31 04:42:28 阅读 7031

1. 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在于它的( )

a.现期收益性。

b.可塑性。

c.潜力发掘性。

d.未来导向性。

答案]d解析]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他的重点在于未来的导向。

2. 当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时,劳动者远离亲朋好友和熟悉的环境所造成的不适是劳动力迁移的()

a.直接成本。

b.机会成本。

c.非成本。

d.心理成本。

答案]d解析]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心理成本是非货币化的,常与人的心理感受等因素有关,是软性因素。

3. 将未来的货币折算为现在的价值的过程是()的过程。

a.货币贬值。

b.投资回报计算。

c.利息生成。

d.贴现。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贴现的概念。这也是本章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4. 就一般市场情况而言,接受正规学校教育数量越多的人,则可能接受在职培训()

a.也越多。

b.越少。c.不定。

d.无法确定。

答案]a解析]一般来说,个体所受的正规教育越多,就越能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企业就更倾向于认为他们能花费更低的成本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从而为其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机会。

5. 在进行教育和培训选择时,通常对( )进行比较来判断人力资本投资是否值当。

a.未来的预期收益与现期成本。

b.未来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

c.未来收益的现值与现期成本。

d.未来收益的现值与预期成本。

答案]c解析]注意只有将未来收益折成现值才能与现期成本进行比较。

6. 下列有关在职培训的结论中,正确的有()

a.有能力学得最快的人最终会选择高报酬的工作。

b.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

c.雇员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在职培训投资的意愿会减小。

d.雇员的实际工资报酬水平会随着在职培训投资意愿的减少而越接近潜在的工资报酬水平。

答案]d解析]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时间会逐渐缩短,投资意愿就会逐渐减弱,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目前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是直接参加工作,而是继续读研究生。请你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的有关理论,完成下列问题:

1. 关于人力资本投资,下面正确的观点有()。

a.人力资本投资的利益发生在未来。

b.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发生在未来。

c.人力资本投资的利益发生在当前。

d.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发生在当前。

2. 下列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活动有()。

a.上高中。

b.上大学。

c.读研究生。

d.在职培训。

3. 读研究生的直接成本有()。

a.学费。b.书本费。

c.伙食费。

d.不得不放弃的工作的收入。

4. 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有()。

a.读研究生期间受到的是否能拿到文凭的心理压力。

b.因为读研究生而不得不放弃的工作的收入。

c.住宿费和伙食费。

d.学费和书本费。

5. 读研究生的收益有()。

a.工作收益时间变长。

b.未来终身工作的总收入比未完成研究生教育多出的部分。

c.社会地位的提高。

d.对各种娱乐活动欣赏能力的提高。

6.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分析,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读研究生时的年纪越小,则其()。

a.净现值越高。

b.收入增量流越长。

c.收益时间越短。

d.收入增量流越短。

1. 为了使雇佣关系这种隐含合同具有自我强制性,()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a.要求企业和员工签订非常详细的雇佣合同。

b.使员工可以与企业分享高生产率所带来的“剩余”

c.强化劳动法的执法力度。

d.加强对企业和员工的道德教育。

答案]b解析]能够使主动实施欺骗的一方受到一定的损失,这是合同能够进行自我强化的关键之处,员工在当前企业这里的边际收益产品和员工与他们能够在别处要求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距,是一种剩余。必须在他们之间以某种方式进行分享。否则,没有获得剩余的一方终止雇佣关系不会遭受任何损失。

2. 在雇用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欺骗行为()

a.只会发生在员工一方。

b.只会发生在企业一方。

c.企业和员工之外的第三方。

d.在企业和员工身上都有可能会发生。

答案]d解析]此题在往年的试题当中非常常见。雇佣关系中,欺骗行为发生的概率是对等的。企业可能对员工隐瞒信息,员工也可能有掩饰行为。

3. 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工作很不努力,但却能在其他员工努力工作产生利润的情况下,自己也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

a.搭便车现象。

b.机会主义现象。

c.攀比现象。

d.资产滥用现象。

答案]a解析]搭便车现象是指即使只有某个人或某些人为实现某一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那么组织中的其他人也有可能在不付出额外努力的情况下分享由这个人或这些人所带来的组织福利。

所以搭便车是一个很形象的称谓。

4. 辞职率和失业率之间是一种()的关系。

a.正相关关系。

b.因果关系。

c.对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答案]d解析]辞职率和失业率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

1. 一份雇佣合同想具有自我强制性,必须解决()问题。

a.信息不对称问题。

b.法律有效性问题。

c.对员工个人的激励问题。

d.对员工群体激励的问题。

答案]a, c, d

解析]由于雇用合同的不明确性和通常表现的一整套非正式的默契,因为太模糊而无法用法律来强制执行。

2. 可以通过()等手段来克服实行计时工资所造成对员工缺少激励性的弊端。

a.年功序列工资。

b.晋升刺激。

c.退休金刺激。

d.提高计时工资标准。

答案]a, b, c

解析]可以通过年功序列工资、晋升刺激和退休金刺激等手段来克服实行计时工资所造成对员工缺少激励性的弊端。

3. 下列关于雇佣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雇佣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

b.雇佣关系中的企业一方可以被看成是委托人。

c.雇佣关系中的员工一方可以被看成是**人。

d.雇佣关系是建立在明确和完整的合同关系基础之上的。

答案]a, b, c

解析]在雇佣关系下,员工付出劳动,收获工资和其他福利,处于**人的角色;企业支出人工成本,收获剩余价值,处于委托人一方。

1. 以下()不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a.法律。b.劳动者的权利。

c.劳动者的义务。

d.用人单位的权力。

答案]a解析]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故选项bcd都属于此范畴。因题目要求选“不是” 劳动法律关系内容,故选。

a2. 劳动者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是通过()确定的。

a.劳务协议。

b.劳动合同。

c.聘用合同。

d.上岗证书。

答案]b解析]劳动合同中会详细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聘用合同只是一种劳动关系的建立证明,往往不涉及详细的权利和义务,故选。

b3. 在被保险人享受的各项权利中,以下()被保险人可以不缴纳费用。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工伤保险。

答案]d解析]被保险人(即劳动者)需要按比例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只由企业方缴纳,个人不必承担。

4. 以下()属于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变更。

a.投保人破产,不再为被保险人继续投保。

b.某职工失业后,领取24个月失业保险后,依法停止继续领取。

c.劳动者死亡,用人单位不再为其投保。

d.劳动者变换工作单位,个人帐户养老保险金缴纳记录发生变化。

答案]d解析]此题考察的是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变更情况。选项abc都是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终止,故选。

d1.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权利有()。

a.取得劳动报酬。

b.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c.参与民主管理。

d.选择工种和工作岗位。

答案]a, b, c

解析]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熟记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与企业的权利义务。工种和工作岗位的选择应是劳动者个人和企业双方协商的结果,劳动者个人不能单方面做出决策。

2. 以下()是保险人的职责。

a.缴纳社会保险**。

b.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的档案和个人帐户。

c.向被保险人提供社会保险方面的咨询服务。

d.组织推动对保险人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答案]b, c, d

解析]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理解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等各自的含义。保险人指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投保人指用人单位、被保险人指劳动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负责直接缴纳社会保险**,而是依法收缴社会保险费用,故选项a是错误的。

3. 我国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有()。

a.养老保险费。

b.丧葬抚恤。

c.医疗津贴。

d.失业保险金。

答案]a, c, d

解析]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可以是资金、物品或行为。选项acd都属于社会保险相关资金的范围,是正确的;选项b不属于保险费用,故不入选。

4. 从保险业务分,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有()。

a.国家。b.保险人。

c.被保险人。

d.受益人。

答案]b, c, d

解析]注意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类是按照保险责任分,一类是按照保险业务分。前者可以区分出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等主体;后者可以区分出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等6种主体。故此题选abc,选项a是按照保险责任进行划分的结果。

5.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达到法定年龄,即不低于16周岁。

b.达到法定年龄,即不低于18周岁。

c.必须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d.成为用人单位管理下从事劳动并以此获取报酬的自然人。

答案]a, d

解析]选项ad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劳动者必备的两大条件。至于其他人口统计因素,如性别、学历等并不影响劳动者是否能够成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1. 如果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a.7b.15

c.30d,60

答案]c解析]书中凡是涉及具体日期的都要牢记,建议大家把相关的知识点都整理到一张纸上,以便直观比较。

2.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a.20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答案]c

2024年经济师考试 中级人力资源 考前模拟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1 在管理方格理论中,位于坐标 1,9 位置的领导风格称为 a.乡村俱乐部 领导风格。b.无为而治 领导风格。c.任务 领导风格。d.中庸式 领导风格。2 领导者的技能中,处理的是观点 思想。a.概念技能。b.管理技能。c.人际技能。d.技术技能。3 组织结构中完成企业目标所需的各项...

2019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冲刺必备

行政判决,动机又分为内源性动机 又称内在动机 和外源性动机 又称外在动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赫兹伯格。此理论又称 激励 保健因素理论 简称为 双因素理论 奥尔德佛。erg理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麦克里兰。成就需要。2.权力需要。3.亲和需要。...

2019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学习笔记精编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激励。1.需要 因缺乏或期待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2.动机 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愿。分为内源性动机 内在动机,意愿来自有价值的工作本身 和外源性动机 外在动机,看重工作带来的报偿 3.激励 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 组织 目标的过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