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24年第20期评论

发布 2022-10-30 23:19:28 阅读 7291

三七教育★内部资料。

半月谈2024年第20期评论请呵护我们的旅游品牌。

假期出游,已成为国人消费时尚,旅游成为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近年来,各地都在着力打造自己的旅游名片,许多响亮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我们本应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呵护旅游品牌。

然而,一些地方却因宰客、**欺诈、管理混乱等行为给自身形象抹了黑,甚至被主管部门摘去5a级景区牌子,令人扼腕。

旅游品牌需要细心呵护。无数事例证明,打造一个品牌可能需要十数载甚至数十载,而毁掉一个品牌只需要一天甚至是一个“小事件”。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青岛天价虾”就给“好客山东”的品牌蒙上了一层阴影。

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监督力度的加强,已为部分服务意识不强的景区敲响了警钟。

在互联网发达、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旅游业已全面进入“口碑”竞争时代,这个地方旅游名声不好,那我就选择另一个地方,谁也阻止不了游客用脚投票。

好在我们的一些主管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久前,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景区就是因为监管不力,出现**欺诈等行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而被直接摘牌。这是自《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实施以来,全国第一个被取消5a级资质的景区,可谓开了先例。

在旅游行政管理措施中,取消a级资质是最严厉的处罚,其次是严重警告、警告。国家旅游局此前曾警告过多家5a级景区,却从未取消过其资质,这次可谓力度大、动真格。一方面我们要为国家旅游局坚持动态管理,通过摘牌、警告等手段,督促景区坚持以游客为本,不断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高品质的行为点赞。

另一方面,我们应将旅游景点重申报、轻管理的问题重视起来。不少旅游景区只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的品牌代表着核心竞争力;对于景点而言,旅游品牌同样代表着这个景点的综合实力。对于各级别景区资质的授牌与摘牌,形成动态管理,能升能降,能授能摘,对于问题严重的,冒出一个摘一个、发现一处降一处,才能让所有景区都警醒,督促其不断改进服务,提升品牌形象。

和“青岛天价虾”、山海关景区被摘牌的新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故宫博物院对游客深夜排队的关爱之举,吸引了诸多网友为其点赞。

第1页共2页。

三七教育★内部资料。

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因为参观者众多,10月10日的展览一直延长至11日凌晨一点半。对排队的观众,不但工作人员热情服务,而且单霁翔院长还带着热水到现场慰问游客。故宫方面承诺:

凡是当天排队的游客,不管多晚,一定不轰游客,让游客看完展览。这既是对游客的尊重,也是对自身品牌的最好呵护!

只有这样的服务意识和管理举措,才能维护健康的旅游业土壤。旅游景区必须扭转“只顾自己赚钱、罔顾消费体验”的侥幸与谬误。

旅游业是一个窗口行业,也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产业,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将旅游业视为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呵护自己的旅游品牌?

首先,各地需加强对a级旅游景区的审核与监督,不能形成“灯下黑”,各地应考虑将游客对景区的体验式评价更好地利用起来。根据游客对各项指标的评价,不断改进和提升相关服务。

其次,相关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随着旅游业成为投资和消费的重头戏,仅靠景区自身或者仅靠旅游监管部门来管理和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是不行的,我们的旅游、物价、工商、公安等部门应当密切合作,要有“同在一条船上”的共识。

最后,各地的景点应该尽量摆脱门票依赖症,让景区的收入**多元化。北京故宫淡季门票只有40元,低于很多国内著名景点的门票**。故宫的最大经营收入**已经不是门票,而是文化创意产品,去年文创产品给故宫带来9亿元收入,比门票收入多2亿元。

减少对门票收入的依赖,一方面要解决服务意识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拓展自身的发展能力。故宫的做法给人启迪。

低层次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不行的。惟有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擦亮自己的品牌,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我们的旅游品牌。

第2页共2页。

半月谈2024年第8期评论

二是主要的社会政策必须保持相当程度的均衡性和协调性。没有这种顶层设计,而由各个地方自行其是,不平衡就会非常突出,缩小各种差距的要求就很难实现。三是社会领域的管理 服务 政策和措施都需要花钱。如果没有整体性 系统性的谋划,没有全局和整体的观念,没有比较统。一 统筹兼顾的政策,钱的 就不好解决,有了钱也...

半月谈2024年第05期评论

三七教育 内部资料。半月谈2016年第5期评论领导干部都来关心科技创新。今年两会的 工作报告中61次提及创新。3月5日下午,总书记到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就科技创新发表了重要讲话。会场内外,不少代表委员 科技工作者,也就科技创新畅谈真知灼见。来自科技界别的李自颖委员说,创新驱动吹响了科技人员奋发有为的...

半月谈2024年第06期评论

三七教育 内部资料。转型当有新思维。适应新常态,转换新动能,发展新经济,这是当下中国发展转型的主旋律。唱响这主旋律,我看,重在践行新理念,开拓新视野,解放新思维。中国经济的深刻转型,催促着人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创新发展,突破既有的思维定式,革除顽固的路径依赖,在更开放 更深刻 更灵活的层面上,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