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活页作业](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同学们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提出以下观点:①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木种类;②尽量增加树木种类;③选择树种时注意不同品种生长的高度。上述观点提出时遵循的主要生态工程建设原理是()
a.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c
2.(2019·海淀质检)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
解析:良性生态农业是最大限度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当追求经济最大化的时候,环境的污染情况不能保证,提高沼气利用率是物质利用方面。
答案:a3.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什么原理()
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
解析: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将豆科植物和固氮菌分开,破坏了它们的整体性,所以这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原理。
答案:c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整体性原理。
d.生态工程的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析: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减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c5.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保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
a.建立节约型生态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b.建立原始和现代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c.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d.建立农村小流域综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解析:小流域治理模式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其目标是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答案:c6.材料1:实施沼气工程,是我国**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
材料2:地衣中的真菌和蓝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材料3:
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造林护林。
上述材料所依据的生态工程主要原理依次是()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物种多样性原理;③协调与平衡原理;④整体性原理;⑤系统整体性原理;⑥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a.①⑤c.③④
b.②④d.①③
解析: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单独存在时,两种生物都不能很好地生活,但是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1+1>2的效果,体现了系统整体性。
原理。所谓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人类所处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构成的巨大复合系统,三者相互影响而形成统一整体。
答案:a7.(2019·石景山一模)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解析:该图是人工生态系统图,利用生物学原理设置的生态农业;在该系统内,葡萄、蔬菜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通过食物链把能量传给人、猪等生物,同时为了提高能量和物质利用率,猪粪流进沼气池,沼渣喂养蚯蚓、蝇蛆,施入农田等,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没有改变,蚯蚓等能促进物质循环,但不能使能量循环流动。
答案:b8.“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
d.上述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解析: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没有改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60分)
9.(20分)(2019·沈阳二模)下图是我国南京古泉生态农场的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作物种植、蚯蚓养殖、养鱼、养鸡、养鸭等产业的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蘑菇房中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
2)某同学据图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果树→蚯蚓→鸡,该食物链___填“正确”、“不正确”)。
3)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果园与森林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___填:“高”、“低”),原因是。
5)此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有和解析:(1)蘑菇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其利用的是有机物,属于分解者。(2)蚯蚓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
(3)光照、性外激素分别为物理、化学信息。这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4)与果园相比,森林的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5)生态农业的优点在于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
答案:(1)分解者(2)不正确(3)信息传递。
4)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5)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或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等)(顺序可以颠倒,答出两点即可)
10.(18分)2023年上海世博会,带动了我国的城市发展方向,强调走“绿色”发展之路,争创“绿色城市”。“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包括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高效利用资源等。根据下面某城市的发展规划,回答下列问题:
.该市通过引进观赏植物等使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逐年上升。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
.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如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
1)该方案中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2)从对资源的利用角度看,④、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进行④过程的甲烷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
4)每一位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①、②过程,具体做法是。
5)该生态工程所研究或处理的对象是解析:ⅰ.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使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二是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说,使本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等。
.分析题图垃圾处理流程,固体垃圾经过①过程的初步人工分类和②过程的可**部分的二次分类使垃圾得到初步处理,对于无法**的废弃物可以有三种去向:一是社区燃烧发电,二是饲养蚯蚓、苍蝇等获得高蛋白体,作为动物蛋白饲料,三是发酵处理,获得单细胞蛋白(微生物菌体)和沼气等。
(1)方案中的④、⑤过程是分解者对有机废弃物的分解处理过。
程。(2)社区燃烧发电有一定的污染,浪费部分能源。(3)进行④过程的甲烷杆菌是原核生物,它与真核生物酵母菌的最主要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4)垃圾处理,人人有责,我们普通市民应将生活垃圾分类包装。(5)由图知,该生态工程所研究或处理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答案:ⅰ.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或下降、锐减)或本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1)分解者。
2)可以充分利用垃圾中的物质,减少环境污染(3)甲烷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4)将生活垃圾分类包装(5)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11.(22分)下面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稻—鱼—蛙共生农业生态系统和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析说明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分析说明稻—鱼—蛙共生生态系统的生态优势。
3)上述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___生命活动所需的。
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___
4)甲和乙相比,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建立甲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6)为了使稻获得高产,稻田乙需要经常使用农药,而甲则不需要,原因是。
7)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__稳定性较低,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
解析:(1)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光能。(4)由于甲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大,故甲和乙两个生态系统相比较,甲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设置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由于甲生态系统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因而不需要经常使用农药。(7)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废弃农田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答案:(1)鱼、蛙是消费者,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在原有食物链中引入新的环节(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农副产品),有利于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轻了环境污染(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光能。
4)甲(5)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6)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7)抵抗力次生演替。
第五单元活页作业 二
五年级 下 科学 课程标准 达标练习题 一 填空 15分 1 像引桥一样的斜坡,可以省力的简答机械,叫做斜面 2 杠杆在工作时,是围绕着支点转动的。3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必修2第二单元第二讲课时活页作业
课时活页作业 限时 30分钟满分 100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5分,共50分 1 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根据这一事实作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a 基因在染色体上。b 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c 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d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使相应的非等位基因...
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讲课时活页作业
a 催化2 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b 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c 6部分来自叶绿体。d 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解析 从图中可判断1 8分别是葡萄糖 丙酮酸 co2 h2o h o2 h2o 能量。丙酮酸产生co2,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粒体的基质中进行 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仅有40 储存在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