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设计中的审美心理。
课前回顾:2.3设计心理的宏观与微观分析。
2.3.1.
1年龄与设计心理分析2.3.1.
2性别设计心理分析2.3.1设计心理的微观分析2.
3.1.3个性与设计心理分析2.
3.1.4家庭与设计分析。
2.3.2.1社会文化与设计心理2.3.2.2社会群体与设计心理2.3.2设计心理的宏观分析2.3.2.3社会阶层与设计心理。
2.3.2.4社会心理现象与设计心理。
3.1关于审美的心理学。
对“审美”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解释)3.1.1审美与感官知觉3.1.1.1感觉、知觉与审美。
主要搞清感觉、知觉如何与审美联系起来的●审美:
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通过审美中介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审美的结果是产生鲜明的“美感效应”。●感觉与知觉:
感觉通过五官感受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知觉则对感觉所得进行整合,反映事物的整状况。(重)
感觉、知觉能影响情绪,审美是一种愉快的感觉,所以要产生这种愉快感(审美)就要调动感觉知觉的正面情绪。●视觉、听觉带来的愉快感受;其它感觉带来的愉快感受。3.1.1.2视觉和听觉的特殊作用●视觉和听觉是引起美感的两种重要的感官知觉。
●原因:
它们的特征与审美的特征特别符合:视觉和听觉的感知范围更大视觉听觉的占有性较弱3.1.1.3异质同构。
感官知觉能否感到愉悦及愉悦的程度取决于感官自身的某些特征。(重)
对象之所以能引起我们某些感官的愉悦,往往是因为应和了我们感官本身的某些特征。
其实,我们的感官本身就是有比例、节奏和韵律的。比如五官、呼吸、脉动、体温等。
因此,当对象的一些特征符合我们体征时,我们就会感到愉悦,反之则会不快或痛苦。3.1.2审美与情感。
情感:情感是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
恐惧、爱慕、厌恶等。
3.1.2.1知觉对象的三个性质(44)
知觉对象的大小、数目等客观性质不以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依存于人的感知而存在。●知觉情感。
3.1.2.2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审美活动是情感活动,贯穿审美活动的始终。
审美评价是一种情感评价3.1.3审美与联想和想象3.1.3.1联想。
3.1.3.1.1联想的定义。
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它相关的人和事物;
或由于某种概念而引起其他习惯的概念,它是回忆的一种形式。
联想的最突出特点就是由回忆而引起的形象不脱离现实,只是把不在眼前的人、事、物、景在心理上称呈现出来。3.1.3.1.2联想的种类。
接近联想: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引起对和它在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其他事物的回忆。●相似联想:
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引起对和它在性质上、形态上类似的事物的回忆。对比联想:
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引起与这一事物有相反或相对特点的其它事物的回忆。●因果联想:
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和这一事物有因果关系的其他事物的回忆。
3.1.3.2想象。
3.1.3.2.1想象的定义。
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3.1.3.2.2想象的特点(创造性、形象性、体验性)
创造性:创造出过去没有出现过的审美形象;创造一个新的意义和感受的世界。
形象性:细节的形象,形象的系统性、确定性、不确定性的统一。●体验性:
在欣赏中,欣赏者对对象是一个生命投入的状态,而不单单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3.2视觉艺术心理。
对“形式感”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3.2.1关于形式的心理3.2.1.1秩序感。
3.2.1.1.1有序的自然和纷扰的世界●秩序感的产生:
大自然有序,艺术的有序**于对自然的感受;
人自身结构有序,人对自然秩序的适宜性;
秩序与混乱状态,人也相似,对秩序感的适应性选择。●秩序类型:
静态的、运动的、时间的秩序。3.2.1.1.2对秩序感的适应与选择。
秩序感的**:
先天遗传的生理功能(相对恒定)
生活体验中形成的心理机制(有条件的变化)●适宜人的秩序感的特点:
既要保持秩序,又要避免单调。
人的心理不喜欢单调和杂乱的两极,而喜欢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结合——多样变化、有序。
相同、相异是一对矛盾,如何使他们有主次、相辅相成的并存在一个有机秩序中,是设计艺术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3.2.1.1.3艺术设计中的秩序化方法。
是讲形式规律、心理,非处理技法]●秩序化处理:
秩序化的过程是一种概括、归类、组织、规范化的过程,他在表现形式上的具体特点之一,是简化为规范化的几何结构●秩序化加变化:
进一步调整秩序结构,丰富形式变化,满足秩序而变化的审美心理。●秩序感的深化处理:
有层次的逐步复杂。视觉艺术中的装饰成分就是如此。●相异因素的形式变化程度总:
艺术产品中有本质美、人类创造美和体系美,本质美在于秩序,人类创造美在于对某种秩序的选择,体系美产生于观察。”3.2.1.2均衡感。
3.2.1.2 . 1视觉心理的均衡感与物理力的关系:
物理力:如对一个物体的各种作用力可以抵消,物体平衡。●人看到的物理力在大脑皮质中与人的心理力有相应的对应关系,它源于一种生活体验和视觉记忆的累积,这也是美术形式的均衡感之所以能被视知觉所把握的原因。
均衡感是直觉与视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3.2.1.2 . 2均衡感的基本性质和艺术效果:
与对称比较分析出性质:
对称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基准,上下左右完全相等;均衡是形式关系上的“等量异形”,视觉心理上的“体与量的相当”。
对称是统一的、整齐的、机械的形式,稳定;均衡是有机变化的动态平衡,灵活多变。
三类均衡感的形式效应:
由形式的趋向性、意向性产生的均衡感。
在形式布局的方位、大小、面积中,根据杠杆原理产生的均衡感。在力的虚拟运动中,根据形式的指向性、意向性因素形成的均衡感。3.2.1.3节奏感与韵律。
人的生命有节奏,人处在与之相关的生活状态之中,所以产生了人对节奏感的适应性需要。
人用对不同节奏的选择来满足不同的心理需要,选择用艺术节奏来适应和调节人的节奏感,就是节奏的艺术价值。
节奏感的基本特征:
节奏感是把相近的形式因素按照某种秩序和规律进行重复排列和延续。节奏感的本质是有秩序的重复。这种规律给人以可以预期的审美感受。●节奏的动态变化与韵律感:
节奏感的审美效应体现在:
一是通过有序的重复来适应人的节奏,形成秩序感和装饰美,这是一种协调的、容易为视知觉把握的艺术效果。
二是以它有规律的变化和局部反差来丰富和调节人的视觉秩序,形成活而不乱的艺术效果。
在节奏感上加以动态变化或情态因素,就是韵律感,这是秩序感和动感的结合,是一种有规律的动态变化。
韵律感的基本形式特征:有动态、有取向、有节奏,且大多数呈现曲线运动的变化。
3.2.1.4形式的趋向性张力。
张力:从不存在物体运动的地方观察到的运动,就是张力。
伽玛运动”似的张力:张力的运动方向基本与物体本身的构造骨架的主轴方向相一致。
正圆、正方、正多边形:
以中心为基点的主轴线向四周均匀扩散,由于互相对抗的力量均等,其张力被相互抵消而达到平衡状态。此种几何图形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椭圆形、长方形的张力:
较长的主轴线上出现具有倾向性的张力,相互平衡的状态被打破。●具有趋向性的多边形如梯形的张力:
设计心理学
1 徐佳 艺术与设计心理学 课程讲义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y2d工业设计。中国。2 赵江洪 设计心理学 课程讲义单位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y2d工业设计。中国。3 傅小兰 现代心理学 课程讲义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心理学研究室y2d工业设计。中国。1 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y2d工...
设计心理学
目录 1.生活中不合理的设计。2.生活中较好的设计。3.产品设计理念分析。4.旋转调味盒的设计 5.设计构思。6.调味盒调查表。7.设计草图。8.模型效果图。9.调味盒三视图。10.设计说明。1.生活中不合理的设计 案例1 这个热水器的不方便之处就是。水温很难控制。案例2 厕所灯不方便之处在于灯易坏...
设计心理学
1.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者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学科。2.工业设计活动是处理人与产品 社会 环境关系的系统工程,可以称它为社会工程或文化工程。1 工业设计活动是观念设计的活动,也称元设计活动。2 工业设计活动是综合创造的...